初高中里自称「社会人」的那些人...

初高中向来是有“混社会的人”的,二三十年前人们管这种人叫“学校里学小混混的”(实则连给混混提鞋都不配,还要给学校里的混混头买烟),六七十年前则被叫做“二流子”,成日里无所事事惹是生非,虽有资质聪慧者,但总不脱离一个“二”字,俗称不带脑子。

陕甘宁边区曾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二流子改造运动”,试图将二流子转变成了勤劳守法的劳动者,耍赖就关,不服就干,改造的效果是很好的。

500

“社会人”在学术上对应“生物人”,指具有原始的、未开化的动物天性的生物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学习过程而被社会化的人。但这个词被玷污了,成为了“学校里学二流子混社会的学生”的称谓。每个年代的中学生里,必有“想混社会”的人,又必以喝酒、抽烟为能事。仿佛不喝酒不社会,不抽烟也不社会。又文身奇发,好勇斗狠。仿佛换个发型就成了大哥大,说句狠话就凌驾他人了。

500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在他高一的时候学抽烟,呛咳不已还接着抽,又买了一瓶二锅头,对瓶吹下,深夜身体冰凉,被送到了医院。我问,抽不惯怎么还抽?他便把眉头一皱,语重心长地讲:“我要是不抽,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可知昔日的古惑仔,已经深入了他的心,人要在道上混,就不能不抽烟。

以后就时常给体育班的“老大”买烟,旁人有冤仇要打架,也要叫上他,一见“表现的时候到了”,身上瞬间涌起许多江湖义气,将教室后头的拖把用脚折断,提着棍子干架去了。

后来有一日,体育班的几个跑到宿舍找他,吓得他跑掉了,还嘱咐我们“不要说我睡哪张铺”。找他的壮汉似乎不知道他的名字,至少不知道怎么写,喊的三个字只有姓对了。

但他们知道他的长相,挨个检索。虽然最终没找到人,但后来找到了。经此一事,我那同学混社会的心思就断绝了,证明纵便是学校里的社会,也并不好混。

再说另外一同学,中学时在“道上”层级很高,可能是他哥哥的确在道上混。既然混社会,则必然不肯学习,抽烟、喝酒、逞凶,一样不落。后来他哥哥知道他在学校竟然不学习,将他打了个半死。我曾经的同位也有混社会之心,追随他许久,整个高二都不怎么学习。

后来想明白了,忽然想学习了,去表达自己想学习的心,终于再没资格给人点烟。

我乡一中学时代就“混社会”的人,没有考上学,毕业以后只好帮人打架。这时就知道江湖义气没什么用,还是钱比较实在。既来钱又需要逞凶的都在《刑法》里写着呢,唯有替人收账这一条,游移于边缘的灰色地带,可供发家,这是多数深度“混社会”者的出路。

说实话,最终是有人做大开公司的,也是主营收账和放贷。但因学术不精,算账算不明白,经济学原理也是一窍不通,用人、识人、管理、投资都不会,便兴于一时,毁于一瞬。所谓“资金链断裂”跑路,实则一去不能复返。当然也有昆山龙哥那样的(全社会一致认为他就是个二毴),并不把《刑法》放眼里,最后被反杀的。被反杀或者进去,是迟早的事。

500

中学的“社会人”开玩笑可以,真把自己当“社会人”的,除非“反正”,否则下场多半十分不好。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不要相信“学习好的未来给学习不好的打工”这种话,在社会上当混子是没有出路的。中二的社会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实在是不如龙哥的,只有搞笑程度超越了龙哥。</p><p>普通中学“社会人”是怎样的呢?

500

《三峡好人》里有个“小马哥”,是少年时代想当“社会人”的典型,本身是个挺正直聪明的孩子,但最后他死了。他给拆迁队当打手,拿钱去帮忙“摆平一个人”,左一个兄弟,右一个兄弟,没人真拿他当兄弟,他还发出了“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的感慨。最后他被埋在乱砖之下,他的命就值五十块钱,早就标好了价。

500

500

习是不好学的,但混混总是很好学。

很多年后,经营一个小餐厅的二哥看见自己十三岁的侄子想学社会人,一脚踹了上去,紧接着来了一顿王八拳,打得孩子厉声哀嚎,抱头鼠窜。

知道这是为什么嘛?

小马哥没死的话,也该三十多岁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