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500

500 1

几年前住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

上班的时候还好,下班就很崩溃了。每天从起点站出发,车停到中间的换乘站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乌央乌央全是人,许多站得靠前的人勉强才能挤上车来,在门口被挤得像一张照片,用新闻里的话说“挤得一点尊严都没有”;那些排在后面的人可能要等两三趟车才能挤上来。

有一次,车停在换乘站的时候,我透过车窗看了下外面,车门口满满当当挤满了人,而对面反方向开的车门口,只站着寥寥几个人。

我好奇地想:为什么那些站在后面等车的人,不到对面上车,往前坐一站,避开换乘站这人最多的一站?

这样既不耽误上车时间,还能在车上占个好一点的位置,不至于在门口挤作一团。

找一天下班点,我专门从换乘站挤下车,到对面去坐了反方向的地铁,然后在前一站重新上了车。

等车再到换乘站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一共也就花了几分钟。我刚才从这儿下车时,看到的那些排在后面的人,依然还没有挤上车。

 所以,你以为我是想说 “很多人虽然听过很多道理,却不懂得去打破常规思考”吗?

然而并不完全是。

 

 2

打破思维定式,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最喜欢谈论的“思维鸡汤”了。

确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许多道理,其实都是“有道理的废话”,比如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很少有人在听到这些道理时,能跳出这这些定式来思考。

又比如在刚才说的坐地铁,如果你询问一个常在换乘站上车的人,他可能告诉你一些关于在换乘站上车的道理,比如如何抢位置,如何挤上车,如何避免被下车的人的挤出来。

要努力,要把握好时机,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坚信总有一趟车能让你挤上去”——这是他总结的“换乘站乘车方法”。

这样的道理就属于“思维定式”类的道理,绝大部分人听了等于没听,懂了等于没懂。

只有一部分人会去想,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往前倒着坐一站,从人少的站上车。

就像某个故事里说的那样:有台很昂贵的机器,其中一个零件总是出毛病,用了很多办法都只能管一时,过段时间总是又坏了。后来有人提议:是不是可以去掉那个零件?

等去掉后发现,那真的是个多余的零件。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醍醐灌顶、打破你常规思维的道理。

 然而,我又多想了一层:每天从地铁换乘站上下车的人那么多,往前多坐一站这么简单的道理,不可能没人想到啊。

只要每天上下车的几万人里,有10%的人想到了,告知了身边的人,那它的上一站也应该人满为患了,但明显没有啊。

唯一的解释,似乎就是那个传统的“许多人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不去做”。

知易行难。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如果知道一个东西离学会一个东西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那么学会一个东西离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一个它,差了可能有一光年。

所以,你以为我想说的是这个吗?

是,但也不完全是。

 

 3

我又想了一层:每天在换乘站上下那么多人,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往前坐一站会好一点,那为什么大家不去试试呢。

难道因为大家执行力都不强?都是不喜欢行动的人?都是“思考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那为什么每次挤地铁时行动力那么强,在地铁上抢位置时那么积极呢?

再延伸一点来说,为什么同样和乘车有关,诸如“怎么抢票”“退票时如何通过改签节约退票费”这样的道理,几乎所有人知道了都愿意去尝试,不知道的,也会拼命在网上搜攻略?

 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收益问题。

你常常在换乘站挤地铁,虽然你知道可能往前坐一站就能不用那么挤,甚至还能早一点上车,但也懒得去做。

这个道理你听说了,去行动了,给你带来的收益也太小了,最多也就节约一两分钟,让你挤上车没那么痛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远远达不到吸引你去尝试的地步。

我们真正期待听到的其实是那些看似能带来重大改变的“大道理”。

  

 4

我们常常期待着,自己今天听到一个终极道理,几天几个月后就能对自己的人生造成根本性改变。

否则,我们懒得去听,听到了也宁愿不去行动。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真正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生活太平凡了,我们太期待那些能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终极道理”“终极法则”了。

期待到,现在有人要写书,书名里不加一个“世界”或者“人生”,出版社都不同意。

500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这样的大道理都是很难立马见效的,能带给你实实在在效果的大部分都像是我上面举的“如何避开高峰期乘车”之类的小道理。

更重要的是,那些大道理很多根本没法执行好么。他们只是看起来很有道理,你压根没法去验证。

比如这样的:

1.不要害怕暴露实力,你的杀手锏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抛弃。

2.自我坦诚,是这世上最锋利的武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问心无愧,你就赢了。

3.世界不以你为中心,你要以自己为中心,做人要有立场,切忌失去自我。

……

你敢相信,就上面这几条“大道理”,在知乎“有哪些简洁的人生建议?”问题下,获得了一万多赞同。

我很好奇,这样的道理有谁能去真的执行?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里去收集、去发现类似于“如何与人相处”“怎么当众演讲”“如何保持好心情”之类的小道理,自己去验证去尝试。

我一直相信,只有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或者经过自己尝试后的“小道理”,才是真正能对自己有用的道理。

而这也将是学长后面会持续在本号上分享的内容。

是的,我们都想弄懂什么是相对论、量子力学,但真正在我们生活中指导我们的,还是小学时老师教的“1+1=2”“3x7=21”啊。

勿以道理大而盲信,勿以道理小而不为。

—— END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

作者李栩然,知乎个人成长、职场干货领域50万赞答主,微信上最会写毛泽东的人。特别擅长将个人成长干货与历史人物故事相结合,观点独特、内容有趣,每一篇阅读都是十万+。

喜欢他的文字,想阅读更多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推荐同步关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栩先生”,后台回复“毛泽东”或“犀利时评”,一定不虚此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