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有价,生命无价
在被波音737MAX丑闻轰炸了半个多月的民航新闻中,终于出现了条不太一样而又温暖人心的新闻。虽然这半个月来的绝对主角——波音——也有出现,但只是“友情客串”。3月27日,东航从上海浦东飞往伦敦的MU551航班(机型波音777)在飞行途中旅客突发疾病,机组为了安全起见选择就近备降在北京首都机场并释放了39吨燃油。39吨燃油听着很多,也确实着实不少,折算成钱也有一辆宝马了。就因为飞机上有人生病,要倒掉那么多油,这值得么?废话,这当然值得了!
MU551航班备降到北京后,地面人员将发病旅客送往医院救治
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飞行中有着天然的特殊性:与世隔绝。从飞机起飞到飞机落地,在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飞行之中飞机与外界隔绝,只维持着通讯沟通。且民航航班中机组通常不会专门配置医生(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运输病人),而机组人员所受到的急救培训只能应付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况,面对复杂情况时往往就无能为力了。
这时会在客舱中广播寻找具有医疗技能的旅客来进行协助,但旅客中有医生的时候毕竟少,属于可遇不可求。幸运的是,MU551航班旅客突发疾病时机上乘客中有两名医生可以协助救治。虽然飞机上会配备急救箱,氧气瓶等器材来应对突发情况,但机上毕竟没有专业医疗设备。患者情况严重的话,就只能尽快降落,依靠地面保障力量来处置旅客突发疾病这一意外情况。
飞机上配备的氧气瓶
机场所配置的救护车
相信读者们有听说过孕妇在飞行途中突然要分娩,这种事确实有发生过:2017年5月30日,南航从西安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就有一名35周孕妇在飞行中突然分娩。虽说最后母子平安,但这种事情太过刺激,多来几次谁也遭不住,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得尽可能避免的。对于身体状况不佳或者特殊旅客,航空公司也是有着一定的规定的,例如:怀孕28周以上的旅客、刚刚开过刀的旅客,以及其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旅客。对于这些旅客航空公司本着负责的态度通常会要求医生开具其身体状况能乘坐飞机的证明,并且签署免责书且有人陪同方能登机。
为什么要放油?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很简单,MU551航班执飞的机型为波音777,且为上海到伦敦的长航线,油量基本加满。然而当需要紧急备降时,原计划约12小时的航程只飞行了约3个小时,油箱内还有大量的燃油。
对于飞机的最大重量,有三个不同的最大重量,分别是最大无油重量(机体结构所决定),最大起飞重量(天气跑道及发动机所决定),以及最大落地重量(机体结构所决定)。通常来说一架飞机实际允许的最大重量,是这三个“最大重量”换算后得到的“限制最大重量”中最小的一个,来作为实际最大重量,但每一项所对应的最大重量都是绝对不能超过的,这是底线。
通常飞行计划中所计算的落地重量是按照飞机正常飞行,并将相应的燃油消耗掉后飞机降落时的重量。而由于东航备降航班只执行了约五分之一的航程,还有大量的燃油,如果直接降落那飞机重量将远超过最大落地重量,起落架将无法承受着陆时的冲击力,甚至折断。所以飞机必须将油量降低到一定范围内才能降落。而波音777是具有放油能力的,所以可以直接释放油量以第一时间降落,而无需耗费漫长的时间来消耗油量。
印巴冲突中返航的川航A330,由于不具备放油能力只能盘旋很多圈来消耗油量
释放油量时飞机在万米高空,且在人烟稀少地区。对大气系统而言,区区39吨燃油简直就是毛毛雨,根本没有密集洒到地面的机会就消散在大气之中了。所以也不用担心飞机放油造成环境污染。
印巴冲突中返航的川航A330,由于不具备放油能力只能盘旋很多圈来消耗油量
释放油量时飞机在万米高空,且在人烟稀少地区。对大气系统而言,区区39吨燃油简直就是毛毛雨,根本没有密集洒到地面的机会就消散在大气之中了。所以也不用担心飞机放油造成环境污染。
飞机在空中释放燃油
那些年在工作中遇到的机上突发疾病
笔者在民航一线工作的八年中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数不胜数,而患病旅客引发的特情也遇到不少。对讲机里听到登机口遇到看上去身体明显不适或者动过手术的旅客喊值班主任来处理已是是家常便饭;飞机关舱滑出后发现有小孩发烧了要求终止行程飞机重新靠桥开舱的也遇到过不少;对讲机中指挥处通知起飞没多久的航班有旅客突发疾病返航降落这种一年也总会遇到一两次。而笔者在某俄罗斯航班上也目击过旅客不适:
这是一班深夜飞往莫斯科的俄罗斯航班,在登机快结束时俄罗斯乘务员找到登机口服务组,表示有旅客身体不适,而此时我也正好在舱门口等待关舱。一名五十多岁大妈在乘务搀扶下坐在前排头等舱作为,捂着腹部表示腹痛。考虑到飞行旅程较长,且身体不适,询问这位大妈是否要终止旅程。大妈表示自己休息休息缓缓就行,还是要继续行程的。话是这么说,然而俄罗斯机组可就不乐意了:大妈你要是在飞行途中又发病了疼的不行了飞机上又没有医生,那我们还得给你紧急备降去?最终交涉的结果是让机场医疗中心的医生过来,对这位旅客进行医学评估,判断是否还能乘坐航班。在半小时的等待之后,医疗急救点的值班医生终于到达,进行了血压和体温等检测,并详细询问了该旅客情况之后,判断是这名旅客登机之前吃多了导致胃部不适。在签署了免责协议后还是让这位大妈继续了行程。
虽然航班前后延误了约一个小时,但还算在地面就进行了妥善处理,并没有造成进一步影响。而笔者与一位空乘的交流中也获悉了一个与此次东航备降相似的案例:依然是一班从上海飞往欧洲的航班,当飞机飞行在俄罗斯境内时,有一名旅客对空乘说感觉自己要发癫痫了。当时这名旅客看起来很正常没有任何发病迹象,乘务也安抚他情绪,不要紧张自己吓自己。然而这名乘客依然坚持很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随时会发癫痫,同行的家属也支持这名旅客的说法。于是乘务与机长沟通之后,为了安全起见选择在俄罗斯境内就近备降,让该名旅客就医。直到航班重新起飞,这名旅客的癫痫依然没有发作。
旅客的生命安全永远第一位
每当飞行中机上有旅客突发疾病需要紧急备降时,航空公司都承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以东航此次释放39吨燃油备降为例,光是释放掉的燃油就有39吨。考虑到中途折返,起降等因素,此次备降浪费/释放的燃油可能有近50吨,而航空煤油的价格约为5000元一吨,光是燃油方面就让东航遭受了二十多万的损失。而除此之外还有航班中途备降耽误的时间所导致的后段航班延误、飞机起降与靠桥费用、机组额外飞行时间、救助旅客的费用等,总共损失将会近百万元。这些损失并不会向患病旅客索赔,而是由航空公司自行承担。
飞行途中旅客突发疾病而备降这种事相信谁也不想遇上,毕竟经济损失事小,耽误了其他旅客行程,后续调配混乱等事大。然而人命关天,而中国民航企业又偏偏一直本着旅客至上的精神只能不算经济账,先算生命帐了。虽说真要在机上突发疾病航空公司不会置之不理,但作为从业人员,还是希望旅客乘机时能充分考虑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毕竟在密闭空间里坐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是颇为耗费精力的。但如果真遇到了身体不适,还请及时向空乘人员求助,以免情况恶化导致不必要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