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爱情,性

500

文:蔡垒磊

昨天是情感专场的直播,我讲到了一个很多人比较迷茫的事情,我自己也是走了弯路过来的,所以分享给大家。

我在直播前,助理告诉我一个数据,全国的平均离婚率大概在40%多,而宁波是在50%多。

走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少,走出婚姻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大家有必要解除一些对婚姻的错误认知,客观理性地去看待这件事情。

婚姻,爱情,性,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可我们很多人往往会将起混为一谈,这种“混为一谈”起源于思想封闭时期。

越是古早,对人的自由的管控就越严厉,因为这样人就更好控制。当时并没有应对大规模个性化人群管理的经验,所以只能用强权去压制人的所有个性化表达,最好是所有事情都框在一个很小的行事准则里,大家就在那个小框里打转,这样不会出什么篓子,然后统治阶级拿走所有的收益——你发现没有,百姓的框架就完全不适用于皇权自己。

但人是会反抗的,大家对于突破边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为“凭什么”?所以慢慢的,一些管理能力更先进的体制,就会采用更宽松的框架。这种自由度更高的社会,创新能力会大大增强,因为可组合的社会形态变多了,所以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会飞速发展。

在那些管控极其严格的时期,我们给婚姻、爱情和性框了一个链条式的小框架,这里的有些框架我们现在都还在用。

比如婚姻是一切的基石,你要有爱情?可以,但你得先嫁过去,才能有爱情(实际有没有碰运气),不然你是不能随便自由接触其他异性的。

你要有性?可以,但你有婚姻权之后才能有性权。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非常反对婚前性行为。

所有的目的,都是漠视人的个体需求,强行把人关起来,形成一种流动更小、更利于管控的社会结构。

但显然,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其明确方向的,那就是更自由,更解放。你去看所有行业的进步,都是在解构权力中心,在用更高效现代的管控方式,保证不失控的前提下,给人更大的边界。

性是什么?它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课题,它的体验类似于吸毒,或是我们在饿的时候享用一顿美食,是一种纯粹基因式的满足,它既不神圣,也不肮脏,就是跟你的其他欲望没有差别。你想到处换餐厅吃,你就迟早会想换人体验;你家里有多少原本喜欢现在堆积的衣服,你就会有长期相处令你厌倦的人。

爱是什么?它是排遣孤独,排遣寂寞的形式,它跟性是两种不同的需求,它和友情是同一种,都是通过精神交互来让多巴胺分泌的方式。所以你有一个爱人,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本质上能获得的体验是相同的。如果你认为不同,是你被一些教育先入为主了。

那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一种降低生活成本,稳定未来预期的方式。它跟性、爱又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是一种合作关系。

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三种欲望,有着各自的功能。它们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们的交集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向同一个目的——幸福。

但我们往往把它们搅在一起,我们觉得这个人爱我,所以他一定也想跟我结婚;或者这个人跟别人有性关系了,他就一定不爱我了。

注意,我们接不接受这个理念是一回事,道德怎么定的是一回事,事实怎么去做是一回事,而客观是另一回事。

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并不是为了随意释放自己和不同的人去保持不同的关系,而是如果我们想跟同一个人同时保持好这三种关系,我们需要警惕。它们就像几条腿,在顶级的一对一关系中,是缺一不可的。你不能说我跟他谈得来,所以可以无性;不能说我跟他志趣相投,性关系和谐,我就可以肆意增加彼此的生活成本,或者在事业上没有任何助力和交流。

很多人正是没有分清它们是三种需求,以为是同一种,所以在某一个面上做得不错,就以为关系稳固了,当关系破裂时,就认为是对方有问题。

这是不对的。

最后,可能有人会说,那我们爸妈爷奶那辈就没那么多讲究,他们的离婚率怎么这么低,磕磕绊绊怎么也走到最后了?

这么说吧,他们年轻时要有现在这么自由的社会共识和舆论环境,已经离了800多回了。

祝你幸福。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