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和“春节”是怎么定下来的

【本文来自《在澳洲差不多40年,过去春节一直就是Chinese New Year,这些年变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的夏朝和汉朝直至辛亥革命前都称为元旦,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腊日”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做“春节”,因为“春节”一般在“立春”前后。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有说:“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我国有些朝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后历代至辛亥革命前相沿未改。

辛亥革命后,在民国元年决定效仿世界各国采用公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