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在汉武帝之后的北方边界线早已不是秦长城,而是汉长城

【本文来自《是谁维护了中国的大一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漠南是哪里呢?原来在蒙古高原有一个面积达到了130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是亚洲第二大沙漠,总体位于内蒙古和外蒙古之间,中国史书称为“大漠”。戈壁滩以北为漠北,以南为漠南。因为戈壁滩的存在,使得漠南和漠北之间存在天然的障碍。

汉朝在占据了漠南之后,就开始在戈壁滩以南修建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前102年,汉武帝派遣光禄勋徐自修建五原塞外列城,《匈奴传》记载:“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鄣列亭至卢朐”。这些防御工事被称为光禄塞。过去,史学家基本认为这些防御工事只是城鄣列亭,然而考古学家后来发现光禄塞竟然是两条平行的长城,史称“外长城”。

外长城分为南北两条,都位于阴山以北,两条长城的距离在2.5公里到20公里之间。其中北长城长为577公里,其中内蒙古境内为527公里,外蒙古境内为50公里。

北长城主要是用夯土版筑,因此留存下来的遗迹是比较少的。后来,考古学家又在北长城附近发现了大量的古城遗址,例如宝力罕嘎拉丹古城、苏木图古城、库伦苏木古城,巴音苏木台郭勒嘎查古城等,这些古城出土了一些汉朝的文物,可见是汉朝修建的军事据点。

南长城长约808公里,其中内蒙古境内为498公里,而外蒙古境内的长度竟然达到了310公里。南长城向西延伸到了居延海附近,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该长城史河居延塞相连接的。

汉朝在汉武帝之后的北方边界线早已不是秦长城,而是汉长城。实际上,汉长城也并非是汉朝的最北边界线,戈壁滩才是最北的分界线。除了受降城之外,汉朝在漠南还有一座重要的军事据点——范夫人城。

《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军“ 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 。”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本汉将筑此城。将亡,其妻率馀众完保之,因以为名也。” 可见,范夫人城原本就是汉军修建的军事据点。一般认为,范夫人城位于外蒙古达兰扎兰加德城西北,位于外长城以北,似乎已经跨越了戈壁滩了。

在西汉末期,外长城防御体系被匈奴攻破,范夫人城、受降城也自然被放弃了。那么汉朝还能卷土重来吗?到了东汉时期,匈奴遭遇到了乌桓、鲜卑的猛烈攻击,于是分裂为了南北两部分,其中南匈奴依附于汉朝,为汉保塞,也就自然成为了汉朝的一部分,南匈奴的活动范围大致就在戈壁滩以南。

在谭其骧的地图中,汉朝版图是不包括鄂尔多斯高原的,这里似乎成为了匈奴的飞地。然而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汉代遗址332处,其中汉代古城31座,汉墓147座,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大量的壁画。这些遗址主要是西汉中期到东汉初期。

战国到汉朝是中国第二个温暖时期,黄土高原还是森林密布,当时的鄂尔多斯高原和现在大相径庭。因此,汉朝居民能够在鄂尔多斯高原进行了畜牧和农耕。当汉朝已经控制了整个河套平原之后,匈奴人是无法穿越汉朝的三道防御线而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的。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阿拉善高原一带。谭其骧绘制的汉朝凉州就是河西走廊和黑河一线,广大的阿拉善高原并未在汉朝版图之后。然而,阿拉善高原基本已经被汉朝的外长城包围,怎么可能还是匈奴的地盘呢?

那么,汉朝后来是如何丢掉了这些防御线的呢?在东汉中期,鲜卑族崛起,征服了整个蒙古高原。而南匈奴为了避鲜卑的锋芒,选择南迁。最终,河套平原被鲜卑所占据。为了抵御鲜卑,东汉将大量的羌人东迁鄂尔多斯高原,实行“以夷制夷”,但是羌人爆发了长期的反抗,也就是东汉羌乱,最终东汉也失去了对鄂尔多斯高原的控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