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婚恋衰落、人口萎缩,老鼠乌托邦是人类宿命吗?

中国人口2022年萎缩85万的消息引起热议。放眼全球,独身和单亲现象非常普遍,不婚者越来越多。中日欧独身率分别约为21%/44%/40%,终生未婚率约为5%/25%/20%。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8普查,四千万家庭中42%为单人,34%为双人含丁克和单亲,24%为多人含独身。许多情侣同居几十年甚至生娃也不结婚,笃信如此能让爱情保鲜。就像摩梭人的走婚制,一切付出皆为自愿而非义务,爱情逝去即可和平分手。据民政部养老司2021年报告,中国大城市及农村的空巢老人超70%,传统家庭已然解体。

全球生育率都在加速下降:印度已低于更替水平2.1,西方国家约为1.6并出现萎缩,中日韩分别为1.3/1.3/0.8,整个东亚都在萎缩!典型的中国家庭是祖辈4人、父辈2人及小孩1人。60年前的祖辈4人如今变成1人,再后一代呢?细思极恐!世人常将少子化归咎于穷困,可穷国生育率高而富国反而低,又该作何解释呢?

                                         

500

追本溯源,爱情婚育曾是人生头等大事,爱情源自基因激发的情欲,婚姻是人类稳固社会秩序的制度性安排,并负有族群繁衍责任、家庭成员互助扶持义务及财产代际传承的社会功能。这种传统范式在农耕时代的家庭式生产中发育成熟,却与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格格不入。现代化淘空了传统范式的根基并导致如下重要改变:

一,女性解放增强了女性独立,削弱了两性相互吸引力。女子拥有同等教育和社会地位,不仅价值观改变且自信心增强,对男性的依赖和倾慕骤减,就业也挤占了婚恋的时间和精力。反之,男子丧失了优势支配地位和被依赖倾慕而生的优越感,加之传统女性大多温婉恭让而现代女性大多自信强势,导致男子心理失落且不自信,追求异性的动力减弱。两性关系已非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而向各自独立的疏离体演化。

二,避孕术和计划生育使人类繁衍失去主要推动力。情欲繁衍原本一体,基因推动情欲满足的同时也确保了繁衍,多数婴儿就这样不期而至。避孕术阻断了激情后受孕,使生殖变成依赖主观意志的非自然行为,晚婚又大幅降低了受孕几率。激情可随时瞬间产生,生殖则需三思后行,甚至有人先要“封山育林”方可。缺少了为主的计划外受孕,生育率必然下降!计划生育提倡少生减少社会负担,颠覆了子女有传宗接代责任的传统观念,如今多数青年只肯生一胎,还说是照顾父母心愿。

三,现代金融社保体系替代了传统家庭功能,降低了家庭的重要性。传统孝文化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和“养儿防老”,如今都被社保养老替代;传统家庭是经济共同体,现代夫妻、兄妹和代际间经济独立,夫妻间甚至出现AA制,家庭财产代际传承及成员互助失去原本意义,让位于金融借贷、社区互助,养老院或雇佣护工。

四,现代化丰富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导致个人享乐主义盛行,使婚恋地位边缘化。前现代社会贫穷单调,将爱情婚育视为人生头等大事和幸福快乐的主旨,而现代社会提供无数新颖刺激的娱乐,比如运动和娱乐产生的多巴胺胜于性爱,网游痴迷者沉浸于虚拟世界,吸食大麻更加妙似升仙!既然都能带来快乐,婚恋就不再是人生必需或唯一选择。爱情名著在上世纪发行动辄千万且风靡多年,如今仅以万计且转年消逝,足见婚恋地位的衰落。

五,现代化带来自我意识觉醒,取代了家国群体利益为重的传统。现代青年推崇个性自由、追求个人事业和自我实现,精致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他们不愿为婚恋付出过多时间精力,更不愿牺牲自身幸福或妨碍自我实现。奉行不恋不婚不育的三不青年认为,恋爱的高代价与获得的幸福感不相匹配,其它方式也能得到满足和快乐;将用于婚恋的时间和金钱去提升个人价值,个人回报的性价比更高;养育孩子的代价远高于收益,妨碍自我实现,养宠物远比养娃合算!现代青年的婚恋观毋庸非议,它是人类本性和现代文化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也是被社会所接受的现实。

倘若放任自流,人类将会灭亡吗?为此,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霍恩用老鼠做了个群居动物实验,取名25号宇宙,俗称老鼠乌托邦: 约6平方箱体内食水充足,安全卫生,巢穴众多,专家看护,恰似一个共产主义物质天堂。起初放入的4对新生鼠繁殖飞速,一年后增速放慢,一年半达2000只时尚有20%空穴,但鼠群却开始萎缩,5年内全部灭绝,结果震惊世界!为何鼠群在物质天堂里会放弃交配育崽呢?究其原因,一为物质充裕,无须小辈帮扶,生崽护崽失去意义;二为强弱固化,躺平不争渐成文化习性;三为行为沉沦,异化为美丽男、狂暴女及同性恋等,个个专心自娱,放弃交配。

卡尔霍恩的结论是,物种失去了生存压力和挑战的环境,最后的灭亡不可避免。依照英国道金斯教授的《自私的基因》,动物由基因驱动,基因的目的是生存。正是生存无忧和阶层固化使基因失去目的,陷入迷失后出现行为沉沦也合乎逻辑。同理,现代社会生存压力较少,只有舒适度差异;婚恋“不划算”时,基因趋利避害的功利本性会使人尽力逃避;阶层固化时,人会迷失生命的意义,出现与老鼠乌托邦类似的行为沉沦,不仅有独居和三不主义,还盛行躺平、社畜、宅男宅女、单身社会等“低欲望社会”现象。叔本华更是目光如炬:“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

传统范式已毁,未来范式该如何建立呢?其原则将是,在维系种群安全的基础上,穷尽科技能力以寻求人性需求满足最大化。现代社会已出现新范式端倪。

生理情欲层面,现代制造可提供各种成人情趣用品、色情音像制品和几可乱真的硅胶仿真人,让使用者得到情欲满足。未来在音效、视觉和触感方面还会持续改进,并将运用AI技术赋予智能交互能力。

精神情感层面,已经创造出虚拟智能数字人,以及拥有大量粉丝的虚拟主播和偶像。日本男子近藤显彦爱上虚拟人初音未来,甚至还举办了婚礼。日本计划在2025年给老年家庭提供60万虚拟人,辅助情感寄托。中国也有擅长语音交互的虚拟人小冰、小度、小爱等,百度还专门推出一对虚拟人林开开及叶悠悠,用以满足情感陪伴需求。

元宇宙”更加脑洞大开,意欲创造一个具有沉浸式体验的虚拟世界,以“真实地”体验现实世界和科幻世界,并已开始研究通过网络产生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远程设备。籍此则可以将现实与虚拟结合,打造一个囊括爱情婚恋的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让参与者能够创造和体验符合心仪的爱情婚育,使生理情欲和精神情感同时得到满足。

现代产品及服务满足了独居者及特殊群体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寻找真实异性的必要性,有促进独居群体扩大的效应。人类源于本性依然会对真实异性产生情欲,但不再是唯一选择,况且是现代化导致的5大改变使他们选择独居,而不是现代产品及服务,后者只能将天平稍稍倾斜而已。

未来的爱情将会如何呢?未来社会将更加富裕,会完全去除爱情的物质及社会羁绊,爱情将出自瞬时激情而无须深思熟虑,频率更快、数量更多,爱情消逝后的分离会更简便。例如德国的习惯是工作稳定后才考虑婚配,青年相恋时全无顾虑,恋爱已成为普通社交活动。有人要谈一百次恋爱,也有人把一夜激情当作消遣,随即互忘姓名。这种行为方式在2011年英国电影《一天》中有充分展现,可谓未来爱情方式的预演。由于未来可通过早期甄别避免畸形儿出生,并通过基因编辑消除种群退化风险,血亲不伦的观念将会消失,情侣间不再有血亲羁绊。德国政府伦理委员会2014年就建议联邦议院,不再将成年兄妹乱伦视为犯罪,可视为改变的开端。

未来的婚姻将是何种形式呢?传统范式以契约来固化双方的私密关系并建立利益共同体,未来范式将趋向于无契约的自愿性私密关系并维持各自利益独立。人类天性排斥约束、趋向个性自由,若文化不受干涉地自由发展,未来社会的约束将越来越少。失去了文化和法律约束,男子天然不愿放弃“多妻”的便利,女子也不会固守不称心的“丈夫”。被当今文化唾弃的婚外情,未来将被视为自然而接受,否则就分手。如此发展下去,固定对偶制的一夫一妻家庭将会逐渐消亡,在长期过渡期间会有各种无契约的男女朋友方式的对偶制、多偶制、走婚制等,最终将回归人文之初的杂婚制,彻底实现两性自由。

人类可以走出人口萎缩的困局吗?可以,但要借助人类独有的文化制度和科技能力。种群衰亡之时,人类须重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个体服从群体利益的文化,将繁衍视为道德责任。历史上不乏改制先例,春秋越国就规定女15不嫁男20不娶将罪及父母,汉刘邦规定女15未婚则罚赋税5倍。但惩罚性措施属于负向激励,与当代尊重自由的原则相悖,应该慎用。

对于新文化的建立方式,笔者有如下建议:

1)  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引导社会舆论将评价青年生育的标准升至两胎为“担当”、三胎以上为“杰出”,并佩以荣誉徽章。

2)  精神层面需要社会认可和鼓励,比如多子父母在入托、入学、教育、就职、升迁、购票、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资格,培养和建立良性社会评价和荣誉感。

3)  物质层面也需要激励,比如多子父母会多得30%-50%养老金。此措施意义重大,相当于重建“养儿防老”观念,使生育对父母真正具有实质意义。此建议为笔者独创,未见先例。德国虽将育儿期视同就业期计入养老金,但只作为未就业母亲的补偿,且份额过低。

以上建议将生育从精神到物质都落到实处,假以时日,新的生育文化将自然形成。

有了生育意愿,对孕育过程也应提供保障,以解后顾之忧。通常鼓励生育的措施为延长休假,医疗免费、经济资助、税收优惠等。对中国父母而言,孕育的负担尚可承担,婴幼和小学的长年照管是最大的负担,往往会是无解的难题。为此,国家须动员社会机构及工会,提供低价优质的育婴所、幼儿园及保育院,要为职业父母提供灵活的日托时间,还要有周托制备选。此措施难度最大,但也最能降低生育负担,使生育意愿真正开花结果。

必须指出,鼓励措施只能有限改善下降幅度,改变生育文化才是根本核心。例如新加坡虽然收入于西方领先,住房有保障且鼓励措施众多,但生育率仍降为1.1。

最新科研成果证实,实现人工孕育为时不远。据知名杂志《细胞》报道,将皮肤细胞变成诱导干细胞(iPS)后再培养出精子或卵子,已不存在原则性技术障碍,十月怀胎亦可在人造子宫中完成,即生殖不再需要男女直接参与,一片皮肤屑细胞足矣。换言之,情爱与生殖可以彻底分离,既可自己孕育,亦可社会化代孕代育,原始社会就曾是族群共养,因纽特人至今如此。抚养这些孩子不能用孤儿院方式,他们需要家庭感情维系,哪怕与父母兄妹仅共度周末也好。如此他们可培育社会根系的归属感,具有完整的人伦家庭和人文教育,并维持社会结构基本稳定。人工孕育还有个特殊贡献,即大范围优选基因并编辑优化,彻底解决文明社会因缺乏物竞天择会导致基因退化的难题!

回归杂婚制的推论发人深省,虽然历史螺旋式上升论早已有之,但很难将回归杂婚制认同为上升和进步。人类耗费几千年创立家庭道德体系,旋即轻易抛弃,能算是人类的理性行为吗?轮回的意义何在?

人类的好恶取舍受感官感受和功利驱动,而非基于长远利益的自主选择。每代人都在做自认正确的事,无法预见长远。即使历史重演,人类依然会接受当下有益的新事物,殊不知避孕术等将会影响人类存亡!但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于逆转,这是老鼠乌托邦呈现的悲哀,也是迄今人类的无奈!

人类在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有觉醒,若在爱情婚育方面也产生意识觉醒,将能打破轮回陷阱。人类变得强大靠的是集体,扩展集体利益亦需个性多元,创造兼顾个性自由和集体利益的生育文化是人类觉醒的标志。人类拥有了超越基因羁绊的自由意志,才能走出功利驱动的必然王国,走向持久幸福的自由王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