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如何面对日本新军事化战略?

2021年10月,岸田文雄宣誓就任日本第一百任首相。随后,中日元首与外长相继进行通话,表示愿意继续沟通管控分歧。加上新任外相是被视为“对华鸽派”的林芳正,外界普遍认为长期呈“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将出现回暖。

然而,好景不长,岸田文雄政府迅速加速了军备化进程。2021年12月,日本首次公开展示了夺岛演习,岸田文雄在施政演说中明确表示“要求加强军力”,同月通过的防务预算创下了历史新高。2022年新年伊始,日本便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互惠准入协议》,允许两国军队在彼此境内驻扎。4月,在俄乌冲突的利好背景下,日本首次改称俄罗斯“非法占领”北方四岛,积极参与对俄制裁,并提出新安保法案要求防务支出上升至2%GDP以对标北约,将中国明确视为“威胁”。5月,日本外务省首次设立了“对华战略班”,负责处理对华关系。7月,日本政府发布防务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首次写入了“保障反击能力”的条款。11月,日本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一步一步往前试探,试图恢复日本昔日“荣光”。

这种试探在去年12月与今年1月达到顶峰。日本众议院批准的预算草案中军费开支增长超过20%,增幅超过前三十年的增幅总额,达到2021年的1.26倍之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随后访问欧美多国,讨论重点也是防务合作问题。其中,日美在华盛顿举行“2+2”会谈之后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国是国际秩序前所未有的威胁”,要求强化日美在“所有领域”的合作,签署太空合作协议,加大对华芯片限制,明确《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岸田文雄还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签署了《互惠准入协议》,允许英国在日驻军。

日本种种举措,无一不在逐渐打破二战以来为日本“非军事化”设下的种种枷锁。长期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主要成员都对日本右翼重新武装持警惕态度,美国政府也对中日领土争端保持中立态度,并不明确《日美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相关海域。然而,在特朗普上台以后,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需要,美国政府开始鼓励日本发展军备,日本右翼势力得到壮大,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出现多次重大调整。日本政府也一改不参与中美竞争的态度,明确指责中国是国际秩序威胁,直接参与美对华竞争,成为中美博弈中的重要势力,迎合美国希望借助盟友力量围堵中国的战略企图。日本此举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一旦台海战争爆发,日本便可迅速纠集境内英美等国军队进行干涉,其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对我国战略考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关系本身得以维系的经济基础也在遭到破坏。长期以来,中日双方虽在种种政治议题上分歧较大,但仍然维持了较高水平的经贸往来,呈现“政冷经热”的特殊态势。然而,自特朗普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日本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对华经济策略。鉴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也迫切希望日本参与对华制裁,围堵中国高新领域发展。因此,在刚刚发布的日美联合声明中,日本同意加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其实质即参与美对华科技打压的战略联盟。可以预见的是,中日经贸关系势必遭到较大冲击。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日本对华政策调整呢?换言之,中国的对外政策“工具箱”中,有哪些手段呢?

二战以来,国家政策工具的非军事化是大趋势。除了美苏这样的大霸权国家,基本很难通过军事力量改变国际政治态势。因此,中国目前的军事威慑手段更多针对企图“武装拒统”的台独分子,举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更不现实。至于非军事措施,经济制裁是各国运用最频繁的手段,但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经贸交流极其密切的中日双方并无益处。那么,推进地区联盟建设,或为最佳之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