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接连出圈的汪苏泷,音乐是什么水平?

  前几天,为了帮一个朋友弄年度歌单,就大概整理了一下在2022年发行的华语专辑。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的高光人物居然是汪苏泷。

  统计下来,汪苏泷在2022年连发了两张原创全专——《联名》和《21世纪罗曼史》的同时,发布了9首OST及合作单曲,总共发行了29首音乐作品,还举办了一场个人线上演唱会。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常驻了5档综艺,大致加起来参与录制了50期节目的情况下完成的。汪苏泷不仅在常驻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心动的信号》第五季中表现出超高的情商,爆梗无数,而且这两档节目双双入选2022年WeTV全球范围最受欢迎的综艺TOP3。

500

  在其他各类脱口秀、观察类综艺、包括今年还在《声声如夏花》节目中担任主播经理人,一年下来如此大的工作量还能坚持输出那么多的音乐作品。在之前的采访中他也表示过上综艺可以在节目里宣传自己的歌,希望大家能在看了节目后去听自己的歌。

  现当今,音乐行业里各种单曲、EP大行其道,年初发首歌唱到年尾的更是大有人在。汪苏泷却一个人一年就输出了近30首,半数以上还都是原创歌曲,重点是无论是曲风还是立意上,这两张专辑都迥异于他之前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并不只是数量的叠加,质量还都很高。

500

  用时代情绪做笔

  《21世纪罗曼史》的专辑介绍里如是概括它:“记录21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变幻,就是《21世纪罗曼史》。”

  专辑总共收录了十首歌,在歌曲的立意上,创作的笔头直接从个体情感的拉扯扩张到了时代情绪上,但并不见大主题下大概率会出现的“虚大空”或者口号式的呐喊,整体词曲都控制在以一个时代亲历者的视角。

  好比《讲话是闭嘴的时候》里的那句“朋友聊的话题/越来越无法参与/有时怪自己不合群/处理不好很多关系”,苛刻的坦白勾勒出的情绪,是普通人可能都经历过的心路历程,是同个时代可共享的感受。

  专辑的曲风也是和之前大众认知里的汪苏泷相差甚远。

  这首颇具史诗感的歌曲从长音 G 开始,运用大七、大九、挂留与 add 和弦勾勒梦幻般的画面,还在低音的变幻中悄然改变和声的色彩,仿佛让人走进诸如《沙丘》的科幻电影。

500

  在我看来,这首歌最有趣的地方不只在于这些丰富的和声,节拍的变化也是一大亮点。如果你有认真观察上面的谱例,你会发现一开始的长音 G 持续了六拍,在 4/4 拍的后面加入了一个 2/4 的小节。

  这样的变换贯穿了第一遍的主歌。在刚进入主歌的时候,汪苏泷又再次把 2/4 拍的段落夹在 4/4 拍之间:

500

  而在后面仍然有这样的段落连续闪现,你也可以把它当作是在 4/4 拍的歌曲里插入了两小节 6/4 拍的旋律。在编曲上没有使用节奏乐器的前半段,这些节奏上的变化被藏在合成器和弦乐构筑的氛围之声里,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处理。

500

  《大裂》仍然拥有朗朗上口的旋律,这也是汪苏泷最擅长的部分。整段副歌采用 4565的和声进行,只运用了三个音符——最常见的 do、re、mi,旋律也几乎重复着「33312」这个主题句,但简单好听就是构建记忆点的重要成分。

500

  在仅有氛围乐器铺垫的情况下,汪苏泷相对自由的演唱却也更贴近三连音的感觉,营造出了不错的律动感,听来简单却富有巧思。

  这样的词曲结合的却是可以用“爆裂”来形容的编曲,两者的结合让专辑产生了一种令人无法在静默中享用的赤诚感。

500

  作为汪苏泷的第十张个人创作专辑,也是他最重视现实感的一张作品,整张专辑让你没有办法光凭第一听感判断这首歌的“新”与“旧”。

  如《告别前要跳舞》,乍听之下是当今国际最潮流的Synth-pop,但实际上在歌曲的律动写作的细节处,均是向1970s的元祖合成器流行致敬;

  循环主打《为什么难过一直在重播》粗以为是90年代的港台老式情歌做派,但在里面又听到当下最时兴的音色处理;

  同样会被你误以为是“老电台情歌”的《全城热恋》实则是一首当下流行的Neo soul。

  关键在于,专辑中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合并非简单拼贴,它严格地遵从了流行音乐的听觉系统,在当下听众习惯的基础上容纳陌生化的手法。

  这是《21世纪罗曼史》创造性的实验,也可以说是汪苏泷音乐创作力与驾驭力的再一次体现。

  专辑从发行以来,已经连续数周荣登榜首腾讯音乐由你榜Top10榜单,复古舞曲《告别前要跳舞》在新浪音乐近期发布的“2022十大年度歌曲”的榜单上榜上有名。歌曲里的“放弃挣扎/快乐爆炸”、“当沉默有天变得廉价/才想到表达”也被引用出圈。

  歌曲评论有说他“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也有共情的封校大学生,还有直接将之称为“21世纪发疯版的悲观浪漫主义”。

500

500

  早年的成名作画风成为了后来的固化标签,这是大多数歌手都逃不掉的命运。但从这张《21世纪罗曼史》里,我看到了一个经过市场和行业打磨后,完成了自我沉淀的成熟唱作人。

  不过,发专辑,说白了,不就是一个职业唱作人的分内之事嘛;然而,接下来要说的《联名》却不是。

500

  用音乐给自己下战书

  先于《21世纪罗曼史》发行的《联名》,是由汪苏泷包揽词、曲创作和制作人职务的一张专辑。

  不同的是,专辑里的十首歌皆由十组知名女歌手演唱完成。说白了,这是一张他一首歌都没唱的专辑。

  哪怕是之前张亚东发的《潜流》,张亚东也唱了一首。可能说这是一件“没人做过的事”不太精确,但《联名》至少可以说是华语乐坛新代唱作人行列里发行的第一张。这种操作就好比一个演员做起了导演一样,不算跨界,但绝对是技能和段位的一次自我考验和升级。

  十组女歌手中包括徐佳莹、杨乃文、陈婧霏、阿肆、薛凯琪等,她们都在唱作上极具个人特色。这样看起来,《联名》更像是汪苏泷给自己布置的十道挑战系数极大的命题作文。从最后的呈现效果看起来,他在可期待的范围之外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500

  好比说由杨乃文演唱的《月亮,月亮》,这首歌的词曲不仅成功地托举了杨乃文自身嗓音的厚度,在歌曲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氛围上也非常“杨乃文”。

  歌曲在前奏中重复着合成器琶音,6-6-2-3 的和声进行初现端倪,用不断变换的音高和频率营造复古氛围,让人想起 Pink Floyd 经典的《On the Run》。

500

  其中汪苏泷在三级和弦使用的不是自然小调的小三和弦 Em,而是和声小调上的大三和弦 E,为整首歌曲蒙上迥异的色彩。在每段副歌的最后一句,汪苏泷在旋律上也使用了和声小调的特征音 G#,再次强调了它的调式属性。

  而在旋律的写作上,这首歌大量运用了同音反复的写法,更多在节奏上做出变化。尤其是副歌的旋律有许多切分音的段落,可以说律动感十足。你还会发现,这首歌每段的歌词都不长,在句子之间留足呼吸感,让编曲能有很大的空间。

500

  在歌曲间奏的最后一部分,汪苏泷巧妙地变化了拍号:他把这个小节从 4/4 变成了 5/4,随后才再次进唱。尽管节奏上的变化不易察觉,但却制造着微妙的错愕感。

500

  而在歌曲最后的过渡段落,汪苏泷则运用了同主音转调的技巧:两边的「诗人和月亮」都是同样的旋律,和声却从 Fmaj7 变成 Fmmaj7,让人感到鲜明的色彩变化;而从另一个层面,和声小调的特征音被又一次强调,让这种奇异的氛围继续蔓延,也使得紧跟着的升调处理更有被推上去的感觉。

500

  从采访和专辑介绍里的相关内容看起来,他做这件事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挑战自己,二则是他认为歌曲也是有性别的,男女歌手会赋予歌曲不同的意义:

  “‘联名’是因为这些歌真的和这些女歌手有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地把汪苏泷的歌给到她们唱而已。”

  汪苏泷早年就有相当多爆款金曲,但那些歌曲更多的是偏向青春抒情的画风,如《有点甜》、《一笑倾城》、《耿》,这就导致了汪苏泷在大众印象里,就是一个只会唱作“小甜歌”和“抒情歌”的人。

  但是在2022年发行的两张专辑里,在唱作的角度、编曲的审美体系上,完全可以说是“换了张面孔”。

  比如前文提到的《21世纪罗曼史》中的第一首歌《大裂》,以及那首在歌曲评论里被称为“听到让人觉得分裂又上头”的《恋爱动物》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恋爱动物》既结合了德国先锋电子实验音乐kroutrock(“德国泡菜摇滚”)的曲风,又在旋律上保持了流畅度的同时,还在其中夹带里足够的巧思。

  而且在唱作、发行这两张专辑的时间夹缝里,他还举办了一场“汪苏泷「大娱乐家」线上直播音乐会”,连跳带唱一共完成了了17首歌的现场演绎。与此同时,他在2022年还完成了9首OST以及多档综艺节目的录制。

500

  音乐市场在经历了三年特殊情况后有多消沉,应该就不用在此赘述了吧,多个音综甚至在立项初期就被掐了。现在还在坚持发专辑的华语歌手,相对于之前,更是少了一大半。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总有人还在坚持搞音乐,因为这帮人始终相信唱作才是他们的人生正解。

  由此可见,如果对音乐没有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没有足够的狠劲儿的话,汪苏泷在一年时间内是绝对拿不出这个数量和质量的音乐成绩的。

500

  做音乐世界里的楚门

  可是,搞音乐真的只要够努力对自己够狠就行了吗?现实好像并不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从普通听众的角度出发,一首歌的好坏取决于“好不好听”,一个唱作人的水平,取决于他是否能持续输出“好听”的歌曲。

  但“好听”是否是一种有色眼镜?“好听”难道不是一个音乐人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从《慢慢懂》再到现如今的《联名》《21世纪罗曼史》,汪苏泷的大多数音乐作品的“好听”以及持续输出的能力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但就单从他这些专辑中的“爆款”来看,人们给“好听”下的定义一直是浮动的,即它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变。

  而汪苏泷作为一个资深的唱作人在看待这一问题上,必须要比普通听众更需要懂得去挖掘“好听”背后的逻辑:以不设限为限,以自我视角为起点,以可共享的真情实感为内核。

  毕竟,唱歌写歌说到底,拼的还是情感转换能力,一定要弄个“里三层外三层”的效果不一定就比简单质朴来得好。

  敢于大胆创作需要的可能更多是跳出舒适圈的勇气,但是否敢于简化、做减法,是否能精准定位“适配”,才可能是考量一个唱作人的专业能力、审美水平的主要标准。

  在《联名》中,汪苏泷对由徐佳莹演绎的《行走的鱼》的处理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都对徐佳莹她声线中优质的线条感、共鸣感都太过熟悉,所以为了让《行走的鱼》能更好地传递徐佳莹声音里的能量,汪苏泷特意邀请曾多次合作的作词伙伴唐恬参与歌曲的重新填词,请她把原词中“自我”改成“与我一样的同类”。这也成为了本次《联名》概念专辑中唯一一首汪苏泷本人之外的词作。

  但这首歌的和声却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1364的进行。1364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温暖忧伤,盛典落幕”的和声进行,这在欧美流行音乐、KPOP中很常见,但这首歌依然被许多乐评人如耳帝转发推荐。

  从2022年这两专辑的质量,可以明显看出,汪苏泷绝对具备这种鉴别和制作能力,而且根据他的唱作生涯来看,他并不是一蹴而就、仅凭运气获得这些能力的。

  汪苏泷在「大娱乐家」线上直播音乐会上选择了致敬《楚门的世界》的场景主题,从卫生间、剧院座椅到演播厅,统统都将“娱乐至上”打在了公屏上。

  在《楚门的世界》里,节目导演克里斯托佛在电影开头有一段自白,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

500

  我想这可能才是汪苏泷对“娱乐世界”“娱乐至上”的真实态度。


  这一点,在《21世纪罗曼史》选用绚烂飞扬的舞曲风结合的却是个人视角的实心情绪,以及用《联名》给自己下战书的形式,都不难看出唱作人汪苏泷已经走出了那个“摄影棚”,以一个更为客观和广角的视角在做音乐。

  正如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的那句话:“可以不批判,也不愤怒,安静地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这个时代”。

  努力,当然是必须要有的,但只有在努力后有了足够的沉淀和思考,才能成为音乐世界里的楚门——在花里胡哨的娱乐世界里保留住一份真并传输到音乐里。

500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汪苏泷在完成多档综艺节目录制的同时,坚持给自己唱作、给影视作品唱作、给其他歌手创作完又制作,还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线上演出,他几乎将唱作人这个身份发挥到了某种极限。

  在《联名》的专辑介绍里,他也说:“音乐就是在不断的妥协和坚持中变得完整的,我也是在不断地妥协和坚持中找到自己的。”

  他在走出“固化期待”后唱作的作品,依然是“好听”且高质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汪苏泷作为一个唱作人,都给足了乐迷安全感。

  不得不说,在时代泥沙俱下之际,汪苏泷以近乎理想主义的严苛来追求音乐品质,在蓄力且沉淀多年后,终于在静默的自我挣扎和坚持中完成了这次质的突破。他唱作人身份的高度和深度也在这次突破中,值得起一次更为郑重的认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