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了,票房咋样:聊聊张艺谋电影营销
市场全球化时代,买方稀缺,卖主过剩,营销是一门功课。
互联网时代,对于电影来说,营销也是一门有关社会心理、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等的综合性科学。
没做营销好多年了,最近,张艺谋导演新电影《满江红》上画,再加上《流浪地球2》、《无名》等等,都卯足劲,想给2023兔年这个不一样的春节冲冲喜,顺便赚点票房。因此,看春节档冲得厉害,也凑个热闹,顺便聊聊。
张艺谋今年73。迄今,导演电影近30部,最高票房为2020年上映的《悬崖之上》11.9亿元人民币。这在票房动辄40亿、50亿、56亿的新时代电影新手及商业人士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业内也流传有电影经理戏谑,称如今的中国电影人更多把张艺谋看作一个“吉祥物”,沾点国师庙堂味。其他一切免谈。
经理是商人,无可厚非。但正如前面说的,把商业做大、做好、做出丰功伟绩,就需要天赋、眼界与功力了。
张艺谋对商业票房来说,真的就是中看不中用吗?也不尽然。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曾与张艺谋合作过多次的著名编剧邹静之先生说过:电影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共谋。
那么,对于张艺谋及张艺谋电影来说:票房的多寡远不止于欣赏者的中意合谋。还需高瞻远瞩、全盘计划、综合统筹。
一,如何看待张艺谋
张艺谋民间俗称国师。这既是对其艺术才能、文化地位、品格修养的尊重,也是对他人际沟通交往的揶揄。
作为唯一长期被国际影坛尊重、肯定的中国籍世界级导演,张艺谋对电影艺术的造诣其实早已“随心所欲”,百无禁忌。
无论是割猪草的12岁女孩,还是17岁的高中豆芽菜;无论是贯穿多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还是斗室破壁之间的黑白山水雨雾,都能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当然,更不用说张艺谋还是世界唯一独有的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将国际体育金牌赛事与国家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结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双方影响力都获得了扩大。
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冬奥开幕式表演时间就在2022年2月4日,大获成功,#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话题一飞冲天,长盛不衰。因此,逻辑上,也不能再说廉颇老矣,创作力衰了吧。

当然,说张艺谋没文化,那就更是无稽之谈、没道理了。
张艺谋还是多所世界著名学府的荣誉博士呢。
二,为什么好酒没有卖好价钱,张艺谋电影没有好票房
张艺谋电影没有好票房,不是一直没有。
相反,2002,正是张艺谋电影《英雄》创造国产电影高票房始祖,打开中国电影市场产业化的宗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张艺谋电影票房衰落还得要从艺术家个性引起的二张商业分手说起。
张艺谋是艺术大师、国师,但他不是将军、元帅。在电影里,张艺谋可以将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但生活中,他恰恰不愿观察人性,以致人性专诛他心,玩鹰的经常被鹰啄了眼。
2011年,《金陵十三钗》失败后,原来依靠张艺谋这个独门武器赚得盆满钵满的商人突然画风一转,张艺谋不行了。
这时,距离轰动全球、刚刚获得国家勋章的张艺谋主导的2008北京奥运开闭幕式成功胜利不到三年。
距离2010以小博大、培养了后来纵横江湖、无出其右的新一代90后影神、商人赚的笑哈哈的《山楂树之恋》不到几个月。
2012、2013两年被人性折磨得精疲力尽、形容枯槁的张艺谋无作品上市。而这两年恰好是由张艺谋电影开拓出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突飞猛进的两年。无数民营电影企业与人才异军突起。玩法也改变了。
千变万化、人性大战场的互联网时代来了。
遗憾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艺术大师喜欢的就是玩挑战,张艺谋再一次鬼使神差碰上了另一个更大的有情怀、不回国的套路大师。
2016年,《长城》横空出世,营销却从发布会那个笑声奇异的女主持开始,到几根哗众取宠的刻薄蜡烛,一路掉链子,落入更残酷的商业流量陷阱。
磨刀三年,本来应该创造另一个历史的张艺谋被蹩脚的空手道庞兹抽空,折戟互联网,元气大伤。
某些原来被张艺谋压得气喘吁吁的各色各路电影人喜大奔普,加上一直以来就围绕张艺谋阴魂不散的“首都文化导师”们,坊间开始坐实张艺谋江郎才尽、张艺谋过时了。
2,信心比黄金重要,信任比信心重要
艺术家不食人间烟火,挑战不在乎的天性,资本套路幻灭带来的伤害、寡廉鲜耻简单粗暴的社交网络红人、瞬息万变的网络电影新势力、分布式的商业影评KOL,再加上原来纷繁复杂的商业恩怨对手倒长成参天大树,令与张艺谋重新合作的伙伴投鼠忌器,不得不顾忌整体利益。
比如:2022就在张艺谋为北京冬奥开闭幕仪式呕心沥血的同时,他的电影《狙击手》却诡异地在部分影院排不到片。
这大概就是如今电影业界只把张艺谋作为“吉祥物”供起来的社会综合原因。
制片出品公司本就有一片天地,在商言商,逻辑上,要赚钱当然是重心放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上,比如新导演、新项目。对张艺谋电影大多作为广告招商引资的排面、噱头。运气好,碰上打击网络暴力,碰瓷的各种网络营销号不敢那么寡廉鲜耻了,赚到了钱,当然也很高兴。
张艺谋是艺术大师,对他来说,演员是张三李四王麻子都没有任何差别。
而如今只要有些名堂的演员,普遍都已有自己的商业王国,与张艺谋合作的原因目的大多各有所求。有的是商业联姻塞过来的,有的是镀金,以后好上庙堂之高。
法治时代,这当然是个人自由,无关是非对错。
但表现在前期工作保密保持电影新鲜度、后续电影上市营销配合上,就会有差别了。
有些大牌演员在参加张艺谋电影营销路演的时候,兴奋度、配合度上明显不如自己电影尽心,当然也会影响票房。
反观票房最好的《悬崖之上》,实际也是演员营销路演配合最高的一次。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2014年《归来》以后,除新人新秀外,张艺谋电影主演很少有得奖的。
张艺谋电影官微的信息,不知为什么很少有主演大牌转发的。转发的往往是第三方发布的信。
当然,有些用了真心的,张艺谋也会特别栽培,让他们在艺术上真正有所精益。比如张译。
至于张艺谋电影的发行营销,如果大老板初心就没有想靠这部电影赚钱的计划,发行团队自然也不可能力挽狂澜、倒转乾坤。
但是,从营销官的荣誉出发,技术上,还是有些门道的。
首先,张艺谋的电影,核心就是张艺谋。而张艺谋作电影的核心就是讲人性。张艺谋电影之所以有世界级成功,就在于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
所以,张艺谋电影营销成败就在于:如何引导观众了解人性,以及激起观众对探求人性故事的兴趣。
其次,张艺谋电影营销要成功也来自对张艺谋以及他的电影的真爱格局、世界价值和全球化眼界的高度默契理解,才能激起张艺谋本人创作后的二次激情。
这无疑可大幅拉升票房成绩。
张艺谋是思想深邃的电影寓言家,他的电影本身其实只讲故事的一半,另一半往往是包裹在银幕下、社会生活中。
看张艺谋电影如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联系人类命运,那么,你看到的可能就真的只是红黄蓝绿的色彩。
营销张艺谋电影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张艺谋电影营销中,什么海报的高级,演员的咖位、感想、夸夸谈等等,都只是锦上添花。
以上,洋洋洒洒,当然不是为了释疑解惑鸡毛蒜皮。
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属于特殊商品,肩负特殊教化和历史使命,要为人民、为国家整体利益和前途服务。
不能唯市场、唯金钱论,不能成为资本肆意妄为的跑马场,不能成为某些人物争名夺利的工具。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一直认为电影并非纯粹商品,而是国家软实力关键表现,以及重要工具之一。
张艺谋曾说过电影就是人性。通过电影讲述人的故事、人的感情、人的价值、人的命运,透视人性光辉挣扎与社会兴替治乱。
从业四十年来,张艺谋早已脱离电影局限,成为洞烛幽微、借光叙事、借影喻人的文化寓言(预言)家。
正由于这,张艺谋电影才具有普遍性,行销世界,得到各国影迷与专家喜欢。这正是中国做好国际传播、践行全球化倡议所需要的。
重新认识张艺谋电影价值,踏实做好张艺谋电影营销,利国利民又利己。
知道了张艺谋电影票房不红症结所在的各种诡异原因,那么,只要有决心,顺势而为,票房大卖并非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