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日益不堪重负难以满足观众的新要求,出路在何方?
从1983年的首届《春晚》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作为一场万众瞩目的综艺晚会,要想“永葆青春”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春晚》之所以当初能够一炮走红大江南北,是由于那个时代刚刚改革开放,社会上物质精神产品都十分单调匮乏,大家思想被禁锢了很久,人们的要求期望都很低很低。利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时机,《春晚》只是组织了一场形式简单的小型联欢会,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演员节目集合一下,通过电视传播到千家万户,就给全国观众带来了巨大欢乐享受。
之后,《春晚》就固定成为了每年除夕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头戏,承载了亿万中国人一年辛劳后渴望欢笑渴望愉悦的期待。《春晚》节目也逐步上升到国家“工程”的高度。《春晚》节目组也背负上了沉重的责任和巨大压力,既想满足观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影响面太大也必然要接受越来越多的限制审查。晚会希望年年都有新突破,编导组为此一再挖空心思殚精竭虑组织节目,也只能做到不断渲染扩大《春晚》场面和规模,不断精雕细琢每个节目作品,靠视觉壮观冲击靠节目内容形式的不断丰富,来设法满足观众需求。
但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时代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观众对《春晚》的要求在迅速变化期望值快速提高,这都对《春晚》节目提出了难以实现的要求。无形中将一台轻松欢乐的晚会,逐步扭曲成了一项永无止境的浩大工程。这已经大大超出正常晚会所负担的能力和范围,央视和《春晚》节目组也愈发难以承受无法胜任了,导致节目编导团队很辛苦很累,参演的演员工作人员也很辛苦很累,观众看后也感觉愈发失望乏味还要坚持看五六个小时很幸苦很累。
《春晚》投入越来越巨大产出效果却越来越走低,即便如此还要咬牙坚持,要想暂停或取消《春晚》,任何人都已经没有能力和胆量来做这个决定了。
《春晚》该怎么办?这算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堪比要求中国科研团队一年内就必须攻克生产出世界最尖端芯片。中国这么广阔人口如此众多,不乏各种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不缺少优秀演员和亮眼夺目题材节目。唯一的出路只有彻底颠覆固有思路大胆改革,从晚会的整体构思、从每个节目的创作来源、从节目的演播形式、从最初组织到最终定型的方法,都要紧密契合时代和观众的需求,全方位的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才能让《春晚》走出瓶颈焕发新生,并且长久的延续生命。(相关的具体意见由于内容太多,就不在此详细赘述了)。
期待未来的《春晚》能够通过解放思想彻底改革,重现曾经的辉煌和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