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书法和日式书道看上去都是追求文字美化的艺术,但实现的目标和方式完全相反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要分清楚 日本年度汉字书法审美背后的 “倭气”》评论区,标题为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添加】

  • 外太空生存者
  • 大跌眼镜的是中国有众多的书法真迹原件收藏在在日本,中国人想看老祖宗写的字,还得到日本才能看到,人家多少也学到了一点真传,可惜咱自家不珍惜,反倒是让别人学去了

jp外务省一直宣贯了几十年的那套“以倭代汉,中华文化精髓在东瀛”的元叙事,目标客户就是你们这帮既不懂中国文化也不懂日本文化只会干嚎的货色,做罕见都被真鬼子嫌弃马屁拍在马腿上重点不对那种。

自汉字传入后,日语的书法原则相比中国书法多经历了一道与假名相配合的阶段。绝对按照中国书法的法度看,日文汉字与假名混写的是不协调不平衡的,大多头重脚轻。因此在渡过全盘模仿期之后,日本书家需要解决的重点就变成了“如何完美协调地把汉字插入一长串假名里”

因此日文书法的重点从中式的追求间架结构的有力,端正,严谨,变成了追求圆润,整体,最好丢进假名堆里一眼看不出是汉字,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方式,例如选择性使用训读省略,遣假名代字,隐去后缀减少假名比重之类。

这也导致日本书道这一套特殊的处理方式有其固有的缺陷,就是在书写单个大字(如文中例)或者汉诗,这种字数少且纯汉字的使用场景下,给人感觉“倭里倭气”“缩头缩脑”不大气没有张力。

中式书法和日式书道看上去都是追求文字美化的艺术,但实现的目标和方式是完全相反的,除了源流可以说已经是两种不同的物种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