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比学校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积累比聪明重要

【本文来自《对于我一个70后,90年代是人生奋斗的关键时期,生活有点艰难但我没放弃求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上官天野
  • 我比你还大两岁,的确,坚持学习是人生进步的直接途径。

    我96年中专毕业分配到县里面一家地方国企,没得垄断生意做的那种,我还没去那时就知道不会有前途的。那时工资到手一个月320多,老妈说除了要我交100生活费(住在家里)之外要我自己一个月零存整取50块。所以每个月都月光,光完了就老实在家呆着。转过头来97年开始我就按计划报成人高考读函授(老妈也一直督促我)。报考时我本想直接报个高中起点本科,结果县教育局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劝我还是读专科,因为分数要得高而且还要考外语。我不在意那点外语,虽然自己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无奈那一年招生的近似专业都没函授本科,我只好放弃了去报读大专。考完后一看,成绩即使考外语都远超成人高考的本科线,还是得老老实实去省城读一个函授大专,倒霉的是,我读中专的时候学制刚改四年不久,读函授大专又碰上了学制改四年(后来那最后一年只有一个内容,花一个学期来做毕业设计,再花一个学期来办毕业证)……想起当年小学时自己也是五年制改六年制的第一批,难道我就是命中注定要改革的那一代????

    录取通知来了,面授时间又比别的学校要长,别的一般两三个星期,我们要去一个月,拿去请假的时候,公司里分管的副经理还说,“都要准备放假分流了,还去读书?”我觉得他话里有话,只是懒得计较,说:就是放假下岗了更要去读!当时没有什么经验,跟他说后写请假条时直接交给了经理,结果那段时间他念叨了好久说我没跟他请假,不知去向。

    准备去学校了,老妈拿出我之前交的那些生活费,一年攒下来一千多,刚好够我去交学费,原来她一直帮我攒着……

    去学校时还出了个岔子,那天第一次到学校报到,找到地方的时候已经快下班了,收费人员不在,我只能带着钱离开学校去我哥宿舍住。那时没有带钱包,我把钱卷起来装进小纸巾袋子,揣进裤兜。就在校门口等公交的时候,我特意留在后面上车,结果还是有俩家伙落在我后面,我觉得奇怪就注意起来。果不其然,在我迈步刚要上车的时候,感觉有样东西轻轻碰了我的裤兜,我一摸,钱不见了,顿时火大,马上回头转身一推身后那个家伙:拿出来!!!!一面瞪着他准备动手一面留意另外一个的动静。当时是年轻气盛的20岁年纪,真的准备把他往死里招呼,因为不知道旁边那个家伙会不会掏出刀子来。还好那个小子机灵(可能也不知道那个小袋子里都是百元大钞),知道那些钱还不够他医药费的,转身跟另外一个家伙要来还给我,原来他一到手马上转移了,我要是报警他同伙走了我也没办法,连证据都搜不出来。

    过了四年,顺利毕业了,单位也每况愈下,甚至于最后两年去面授请假还要扣我工资。好在公务员招考也慢慢上了轨道,虽然一时没有机会好歹进了门槛,要是不抓紧读了这个函授大专,原来的中专文凭在这个小县城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是想进一步学习的时候迷茫了,方法倒是确定,就一个自学考试,省钱!但是学什么确是一点方向都没有。甚至一度因函授班同学学法律类的一年就过半而犹豫。加上后来发生了些事情,就慢慢拖下来了,再后搭车考公上了,更多的是专业技能学习而非学历,所以到目前为止止步不前了,或许,等退休后会重燃求知欲吧,到时候在去高考试试~~~~

我们年龄差不多,来自江西老区普通家庭,没钱没关系,但刚上热火朝天的90,00年代,我九八本科毕业,零一在深圳打工,感觉没有出头之日,带了2千元去杭州看了一年书,住在朋友家地板上,没钱上辅导班就靠自己干看,

幸运的是,零二考上浙大研究生,零五毕业分到高校,一直学习,科研,创业,但路走的伤痕累累,但是就是不服输,想做点让人看得起的事,也许七零年代人就有这个时代烙印,一零年因为自己创业失败决定去读博士,考了两年(因没有关系,面试被刷),再读了三年以3篇一级论文毕业,大大超过了我老师和我自己的预期,

一四年开始又瞎折腾,折腾至今,还没算成功,就苦了老婆,一直抠抠省省的支持我瞎搞,我想如果自己不那么“奋斗逼”,也许日子会好过很多,房子也会多几套,但是,我知道我就是这种瞎折腾的人,认命了,也快折腾不动了。

就一个感觉,入行比学校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积累比聪明重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