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底下哪种西餐最顶顶好吃?

【本文原标题为“世界最好吃的西餐 酱油西餐”,风闻社区有修改

要问我天下底下哪种西餐最顶顶好吃?法餐美式意大利?还是又时髦又古里精怪的分子料理?论最合我胃口的,应该还数酱油西餐。

酱油西餐这个叫法源于香港。我猜故事应该是这么一个开头,如同中餐馆开到国外,为了生存,往往迎合洋人的口味,又甜又酸且百菜一味,洋人吃的特别开心,中国人却难以下咽;在中国的西餐馆也一样,若原汁原味的,中国人也吃不惯,所以需要加以某种变通。比如煎牛排的时候加酱油,加蚝油,再配上一些西兰花,不用管他正宗不正宗,至少比起血淋淋的一块,不仅可以让大多数中国人接受得了,有些还可以吃得出家乡的风味妈妈的味道。

其实台湾几年前吹捧的台塑牛排就是这一路数——全熟的牛排。对照西餐对牛排用熟成的预处理手法,台塑牛排有点像茶叶蛋,在卤味汁浸了二天,再烹制。口味见仁见智,市场宣传手段却很赞,有故事,诸如王董事长的姨太太的发明,一头牛只取六块肉之类。

500

但是论酱油西餐的正宗还属上海,至少我这样以为。而在上海的酱油西餐做的最好吃的还是红房子,当然如果让老外吃,他们也会觉得怪怪的,但是上海人无所谓,用心呵护着,还自诩为海派文化。

红房子有个经典菜——罗宋汤,上海人家基本都会做家常菜。以番茄,洋山芋,红肠,加上番茄酱调味,最后撒上一大把卷心菜,调上一点淀粉弄成羹。记得小辰光,在老房子,在弄堂里,这样一锅热气腾腾的罗宋汤是非常温暖的。罗宋汤,据说是苏俄爆发革命时,白俄人带到上海来的。然后,在俄罗斯吃到的罗宋汤,我觉得不过尔尔,真的没有上海的好吃,而且俄罗斯的罗宋汤要角是红菜头,鲜红鲜红的,软软的,吃起来没有味道也没有鲜味。所以我一直感觉盗版的比正版的要好得多,直至有一次我去匈牙利。

才发现苏俄的罗宋汤可能也是盗版,自己一不小心又成井里之蛙了。原版来自匈牙利的Goulash,土豆牛肉汤,很惊艳。记得那个场景,在他们布达佩斯乡下,大妈们拎出一大锅肉汤,如我们的食堂,毫无摆盘的做作,纯粹以素颜示人,又红又热又浓的牛肉汤加上西芹土豆等时蔬,与阴冷沉郁的天气特别搭。与跟俄罗斯的寡淡完全不一样,而且肉是大块的大块的,我一个人就喝了三大碗。当年毛主席骂赫鲁晓夫,“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指的就是匈牙利的土豆牛肉汤,而不是修正主义的罗宋汤。诗人不拘小节,总觉得是食材下锅的顺序有商榷的地方。

500

我觉得还是我们盗版的盗版的上海的罗宋汤比较对口味,因为汤色比较清爽,万一吃不完了,第二天还可以冲泡饭吃。匈牙利土豆牛肉汤,好吃是好吃,却是走浓油赤酱的路数,不能天天吃。

红房子的西餐还有一道名菜就是炸猪排,打的很薄,薄到,甚至于给人不诚实的感觉。特别讲究的是要配上海的辣酱油,特别下饭,特别香脆,这也是小朋友的最爱。这道菜也已经从红房子里发扬光大,大学、工厂的食堂里面都有,往往不配辣酱油而配着炒的过熟的上海青。这道炸猪排,应该是奥地利维也纳炸小牛排Wiener Schnitzel的变种。小牛排被打的很薄很薄,炸的很大很大,比大饼还要大,鲜嫩多汁肉质松软而且超级不健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维也纳没有上海的黄牌辣酱油,吃起来的味道总是差一点点。

500

再说辣酱油,许多上海人以为是辣酱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是上海人的发明。很多沪籍留学生出国要带辣酱油去,这就有点搞笑了。因为这个也是舶来品的变化,原版是英国的酱汁Worcestershire Sauce,各国稍大一点的超市都有卖的。英国品牌是李派林,李派林到了香港又变成了喼汁,而在台湾就是工研香酢。在上海,不知道为什么有了这个奇怪的名字?辣酱油,首先不是酱油,其次也不辣,风味更接近醋。不管如何名不符实,这辣酱油可是许多上海人的最爱之一,有时晚餐先要有一碟辣酱油,然后再想配合着吃什么,生煎馒头,面拖黄鱼,炸猪排?

我们讲的酱油西餐的故事,是拿来主义的故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我中华饮食几千年的演化史的一个小小的浪花。

本文由公众号:【虞奇花】(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