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天道》看做事、做人和做局
这几年,《天道》这部初播于2006年的电视剧,能够被人持续拿出来讨论,并且播放率一直在线,还被人反复称为“神剧”,列入各种名目的不得不看的电视剧之一。
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具有思想力的影视作品,也会具有生命力。
《天道》的故事不复杂,也不具有那种绕梁三日、挥之不去的余味,但它胜在塑造了一个思想层次丰富、商业手段高超、把入世和出世融汇得特别好的丁元英的形象。
丁元英在剧中表达的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让很多人都感到醍醐灌顶的,应该是他对人的文化属性的那番解读:
他将人的文化属性,分成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两种。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运行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则是期望救世主的“等、靠、要”的文化。
如此一来,强势文化自然造就了强者,弱势文化也就成就了弱者。
关于事物的运行规律,丁元英在剧中也发表了很多看法。
但我更想说说我的看法。
作为观众,看《天道》这部剧的时候,因为是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部剧里的人,可以分明地分成三类人:
做事的人;做人的人;做局的人。
先说做事的人——
王庙村里的村民,他们是典型的做事的人。
用城市化的眼光看,他们是技术工作者,靠自己的技术和每日的通勤吃饭。
他们的优势是,技术是他们的竞争力,而且技术是随身带着的,一旦靠多少年的积累攒在自己身上了,便再也不会离开自己了。
这也就意味着,技术还是他们不用考虑经济成本的一大竞争力。
他们的劣势是,他们只能决定自己的技术的好与坏,不能决定自己的技术所参与的那部分工作的好与坏、盛与衰。
也就是说,技术让他们变成了一条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螺丝钉只能决定自己本身质量的好坏。
至于那条工业流水线的开工与否、开工时间长短;盈利与否、亏损与否、盈利或者亏损的多少,以及它跟其他流水线的对接、整合……
螺丝钉统统不会参与,也无法参与。
在这条工业流水线上,螺丝钉需要做的,便是负责好它的工作,站好它的岗。
它的风险是有限的。
最坏的结果是,一日不做,便手停口停。
但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一技在手,工作肯定是能找到的,无非是迟点早点、钱多钱少的问题。
它的得到也是有限的。
除了等同抑或高于市场价的薪资待遇,这条工业流水线将产生的利润以及其他红利,它是基本无法享受的。
还有,如果不破局的话,它的天花板便是:它会始终都是一颗螺丝丁,哪怕它一直成长,成长迅猛,也是从一颗小螺丝丁,变成了大螺丝丁。
再说做人的人——
叶晓明、欧阳雪、肖亚文这些人,就是做人的人。
有些人可能对这里的“做人”有误解。觉得既然是做人,那就得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
这里的“做人”,其实更多的,是能够很好地连接人与人关系的那种人。
他们就像是一种润滑作用特别好的粘合剂,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把各种人、各种关系、各种资源,比如企业老板和政府官员、民企老板和国企要人、社会混混和政界高人,不仅能把这些来自各种背景的、有着不同需求的人组织到一起,还能从中斡旋,凭借自己的智商、情商和能力,在这些人将要达成的目标之间,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
如果继续用流水线打比方。
这些做人的人,就是每条流水线上都必不可少的传送带。
它负责连接着整条流水线上的工种。
也连接着此条流水线与彼条流水线的互联互通。
要是将视野扩大一点,这些互联互通的传送带,是保证了整个工厂的各条流水线之间的流畅对接的。
正是因为这些传送带的存在,才有了整个工厂通过多个工种,用多个螺丝钉,将多个元器件组合在一起,才有了一个产品的最终成形。
这些做人的人,当然也有其优势和劣势。
他们的优势是,手停不一定就口停,还能享受组局成功带来的红利。
他们的劣势是,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做人的人,他们不可能像做事的人那样,只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成熟度和职业素养即可。
你想想,如果仅仅只需要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斡旋能力,那个花钱请他们出面办事的人,可能自己都具备这些能力。
——这还意味着,如果他们仅仅只具备组织、斡旋这种能力,首先他们不可能将自己卖个好价钱,其次找人替代他们,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们的真正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在于他们能够自带多少人脉和资源进组。
想要在这个圈子混得开,自身没资源,只能白手起家的,即便你都十面玲珑了,智商情商都妥妥满分,也干不过人家自带资源的。
现在说做局的人——
在做局的人那里,无论做事的人,还是做人的人,说得难听一点,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
因为做局的人,他做的就是一盘棋。
所有的人脉、资源,都是这盘棋中的子。
做局的人做的,实质就是整合资源。
这就需要,做局的人得根据现有条件,利用各种势能,进行布局规划,然后苦心经营,这才会有事后的外人看来“料事如神,决胜于千里之外,真乃神人”的效果。
《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这样的人。
他利用了自己的很多资源,再加上有心加入这个棋局的人,来上一招“杀富济贫”,最后顺利达成了王庙村村民与国内音响界翘楚乐圣的联手合作,一个在局外人眼中看来,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局的人,玩的是资源。
这也意味着,他自己本身,必须拥有资源。
否则,你没有跟人交换的资本,没有利益交换,人家资源方的资源,凭什么白白地让你使用?
其次,他还需要有运筹帷幄的魄力和本事,有高人一等的手段和眼光。
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懂得怎么运用人和资源。
要不然,到头来,就不是他在玩资源,而是其他人和资源合力在玩他了。
《天道》中的丁元英如果做局不慎,可能最终出局的就是他,而不是乐圣总裁林雨峰了。
如果还是用流水线打比方。
做局的人,就已经是整个工厂流水线的设计者了。
他需要考虑的,已经是整个工厂流水线的运转和布局了。
更高级的做局者,他可能还要考虑整个工厂的生产经营,他的业务在整个产业生态中的布局。
再高级的做局者,他们可能还会整合整个产业生态的资源,形成一种更高规格的新的产业生态。
说完了这三种人,现在再回头看——
做事的人;做人的人;做局的人。
这三个纬度完全不同的群体,越往上走,需要用到的外部资源、借助的外部力量,就是越多的。
做事的人,他靠的其实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他的瓶颈也在于此,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的发展速度、发展空间,也都会受制于此。
这也是我前面为什么说,做事的人,他的天花板,就是小螺丝丁变成大螺丝丁。
因为他的成长借助的,始终都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做人的人,做局的人,他们的优势都在于,跟外部的力量和资源,在发生联结。
他们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有多大,关键就在于他们能跟外部联结的力量和资源有多少。
不同的是:
做人的人,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粘合作用,如何让这些力量和资源的主人,更愉快地进行合作。
做局的人,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让这些力量和资源为我所用,在我的棋盘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然这三种人,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
做事的人,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里,做出举世瞩目成就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
做人的人,在我们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许多的大事件,可以说都是因为有了这群人超于常人的组织能力和斡旋能力,才有了最后的成事。
做局的人,上面说的人类历史进程,有些进程本身,就是做局的人,做局的结果。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个人,真肯折腾,骨子里真的刻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那股劲,那么无论这人处于什么群体,落到什么境地;无论他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最终应该都能折腾出一番让人不敢小看的成绩。
说了这么多,我想做的其实是——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能够清醒地来上一次复盘:
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身处哪个群体?
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自己的瓶颈在哪里,又该怎么去破局?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林(ID:dulisikao2019),阅读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