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情系列(48)——杜邦资助导师搞课题

   当年搞课题时,导师汪定淮回忆开题不久遇到的困难。当时他手里有5万多份采集来的样品,要做元素含量分析。位于理工大附近的(101中68届五班初中毕业生)曹红所在的国家化验室,化验一个元素要0.5元。而一份样品需要化验的元素达十几种。5万份,加起来得多少钱啊?!那时,先生手里没有钱,只好把几年来采集的这些样品束之高阁,等待时机。

  美国杜邦集团知道了,出面l联系先生,把这5万多份样品运到他们在美国的化验室。分析好后,把所有数据无偿给了先生。

   凭着这些海量的数据,先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从此,先生一直与杜邦集团合作。人家帮助做化验,出数据。根据先生提供的参数,调整叶面施肥用液体肥料的配方……合作之初,杜邦对先生一概免费。到了小面积田间试验时,才开始收取一定的费用。此时,先生主持的课题得到北京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段强的大力支持,已经有了充足的经费。

  先生搞的植物体内养分调节技术,通俗地说,查出植物体内养分失衡后,可以提供适宜地营养液,通过1、2次叶面喷洒,把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搞平衡了。技术的难点在于由于各种元素存在着拮抗现象,所以许许多多农业专家往往知道了植物体内营养元素不均衡,但是如何处理?缺少有效手段。如果仅仅某个元素缺少,如Fe,喷一些含Fe元素高的化合物。结果又会造成Fe元素含量上去了,Me元素含量不足了……于是国外科学家找到许许多多螯合剂,把几种容易产生拮抗现象的元素用螯合剂整到一起,效果显著。杜邦公司帮助先生完成了各种配比的叶面肥的研制,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线。合作路线大致是:杜邦负责提供各种元素的螯合剂,先生负责解决液肥的生产工艺,确定液肥种类、规格……。先生介绍,他用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提炼出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液,将杜邦公司提供的各种螯合微量元素肥按照不同比例混匀,加入防腐剂、渗透剂……辅料,生产出独具特色的氨基酸型螯合微量元素液体肥料。有效肥料含量在30~85%之间。

  在系列液肥形成商品化之前,杜邦公司都是免费提供螯合微量元素液肥的。我闻过,这种黑色液体粘稠,有股益母草膏的草药香味。有时甚至想用舌头去舔一舔。先生给了我小半桶这种液肥,有2、3斤。搁置了十余年,即不蒸发凝固,也不长毛发臭。曾经试着给几株盆栽植物,什么龙舌兰,微型棕榈……用,结果把植物都烧死了。

  后来,先生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注意,不是所里、院里投资兴建,而是先生这个课题组自己建设起来的!一切化验才不用杜邦了。

   1997年退休先生退休时,已经患鼻咽癌,动过手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