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止有战车,还有泡菜摇滚!

  当你和别人聊起德国摇滚乐,还是只认得一个德国战车吗?

  那你今天必须好好看完这篇推文了,因为对方想和你讨论的德国摇滚,其实很可能是泡菜摇滚(Krautrock)

500

  图片来源:Bandcamp

  假如你是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有点搞笑,以为不是什么正经音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泡菜摇滚,在摇滚世界的意义,堪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500

  泡菜摇滚是什么?

  泡菜摇滚里的“泡菜”,并不是韩国料理中的泡菜,而是德式酸菜(Sauerkraut)。

  德式酸菜在德国人的饮食里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然而它的另一层含义,却带有歧视的意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和美国人将德国士兵称为“Kraut”,意思是“德国佬”,相当于我们这的“鬼佬”、“洋鬼子”。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要用这么个充满恶意的名字来给自己的音乐起名呢?

  因为,这名字压根不是德国人而是英国的音乐杂志起的——1970年代初,德国的摇滚乐唱片正大批量地进入英国。

500

  1970年代早期的英国音乐杂志

  我们常说:恐惧才会导致攻击,“泡菜摇滚”这一名称的产生也大抵如此:

  一来是二战的阴霾仍然笼罩在英国民众的头上,二来是这些德国的摇滚乐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都和英国、美国的摇滚乐不同,带着一股异类、邪典的味道。

  实际上,“泡菜摇滚”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被划分至其中的乐队,风格也都各不相同,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试图摆脱英美摇滚的节奏布鲁斯根源

  2)即便没有完全摆脱,也是将迷幻摇滚与前卫音乐/电子乐融合

  3)使用催眠和极简主义的节奏

  4)强调长时间的重复,注重声音的纹理和色彩,而不是歌曲结构

  5)大量使用合成器,采用具象音乐的创作手法

  6)更多的即兴演奏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当时德国摇滚的特殊之处,笔者挑选了一首“泡菜摇滚”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Neu!乐队的《Hallogallo》(1972年发表),与同年英美摇滚的大热歌曲——Deep Purple的《Smoke on the water》对比,大家可以边听边留意节奏、音色、歌曲结构上的差别:

  以上,便是对于“泡菜摇滚”特征的一个速写,如果你好奇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区别,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500

  泡菜摇滚简史

  冷战时期,德国被划分为两个国家,一边由英、美、法所占领,简称西德;另一边则由苏联占领,简称东德。

  而“泡菜摇滚”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68年西德爆发的学生运动

  1968年,是青年运动在全球风起雨涌的一年:美国发生了反越战游行、民权运动,法国则掀起“五月风暴”,总计1000万名学生和工人罢工、罢课,上街游行。

  受此感召的西德青年,也纷纷上街,他们的口号是反权威、反美、反消费

  反权威,反对的是许多青年的父母一辈,他们有不少是纳粹德国时期的当权者,却仍然牢牢把持着对整个西德的领导。

  反美、反消费,反对的是美国输入的大量商品和文化,当时,可口可乐等消费品在西德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此,西德青年普遍感到厌倦和愤怒,他们认为:德国应该摆脱过去,开辟一条全新的、属于自己的道路。

500

  1968年的西德学生运动

  这一思潮逐渐蔓延到音乐领域,当时西德人听的不是陈旧的古典乐,就是一种名为Schlager(施拉格)、类似美国乡村歌曲的流行乐,年轻人都对此嗤之以鼻。

  “泡菜摇滚”乐队Cluster的团员Dieter Moebius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而不是学习,作为年轻人,我们并不以身为德国人为荣...我们都厌倦了听德国糟糕的音乐、还有模仿美国的流行乐,因此必须行动起来。”

500

  施拉格歌手Heino

  此后,西德各个城市都出现了与主流审美有极大差异的乐队,这些乐队互相之间并不知情,更极少往来,这更加说明了所谓的“泡菜摇滚”,完全是一种自发的集体运动。

  我们先将目光望向慕尼黑,这里诞生了一支被称为“泡菜摇滚”先驱的乐队——Amon Düül II。

  Amon Düül实际上是一个公社,没错,就是你在历史课本上学过的那种,当时,西德年轻人普遍接受左派思想,在各个城市都建立了集体同吃同住的公社。

  Amon Düül II,便是由公社中一群精通音乐的年轻人组成的乐队。

500

  Amon Düül II

  乐队团员普遍受到美国的迷幻摇滚和自由爵士乐的影响,尤其是Frank Zappa和Pink Floyd,然而他们拒绝完全模仿这些乐队,也拒绝像摇滚巨星一样追逐名利。

  正如Amon Düül 的Amon一词是埃及太阳神的意思,Amon Düül II的音乐充满了异国元素,包括新古典乐、东方音乐、爵士乐、非洲音乐等,加上其扭曲的人声和粗糙的录音,令他们的音乐始终具有一股原始的“邪气”。

  其中Amon Düül II的第二张专辑《Yeti》,被认为是这种德式迷幻摇滚的集大成之作,英国前卫音乐杂志《Wire》更是将其称为“‘泡菜摇滚’的基石之一。”

500

  《Yeti》,1970

  接着我们来到科隆,这座城市的代表乐队是Can。

  Can是一支实验摇滚乐队,1968年成立,被认为是“泡菜摇滚”的另一支先驱乐队。

  Can由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Communism、Anarchism、Nihilism(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

  起初,乐队受到纽约前卫音乐家如Steve Reich、La Monte Young的影响,打算演奏前卫古典乐,然而乐队此后逐渐发展出一种摇滚的声音,并吸纳了当时最新潮的音乐风格——包括James Brown的放克乐、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地下摇滚风格、以及各种先锋爵士乐。

  1970年,随着日本主唱Damo Suzuki的加入,Can发行了其最经典的几张专辑:《Tago Mago》、《Ege Bamyasi》、《Future Days》。

500

  Can,最前面那位便是日本主唱Damo Suzuki

  其中,《Tago Mago》曾被评论为“没有浪费任何一个音符的专辑”,其制作过程十分超脱常规:乐队先是录制时长3个月,每天长达16个小时的即兴演奏,最终再将这些冗杂的素材剪辑成结构化的歌曲。    


  专辑融合了迷幻摇滚、具象音乐、放克等元素,被认为开辟了一条英美摇滚从未涉及的道路,对许多后来的音乐风格(后朋克、另类摇滚、环境音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500

  《Tago Mago》,1971

  在汉堡,则有一支乐队通过制造“噪音”,深刻影响了未来的工业音乐和环境音乐。

  Faust成立于1971年,由音乐记者和制作人Uwe Nettelbeck组建,当时,英国唱片公司Polydor派遣他去寻找德国的“披头士“乐队,结果热衷于革命思想的Uwe,偷梁换柱地组建了一支实验乐队,并“骗取”了一大笔制作经费。

  正如“Faust”一名来自歌德的小说《浮士德》,小说中,浮士德与魔鬼进行了交易。现实中则调转了过来,唱片公司Polydor其实是浮士德,Faust才是那个“魔鬼”。

500

  Faust

  由于Faust的团员们都坚持艺术上的达达主义:拒绝约定俗称的艺术标准、追求偶然、随性而做的境界,因此在唱片公司花了大钱专门搭建的录音棚里,他们几乎一整天都在睡觉、聊天,有灵感时才会开始录音,并且坚决抵制任何乐队排练。

  Faust的音乐也是无序、混乱的,他们使用磁带剪接、拼贴技术对录制的即兴乐段进行重组,其中既有对摇滚乐、传统音乐的戏仿,也有各种仿佛异世界传来的噪音,值得一提的是,Faust是最早将敲击金属等噪音录制进唱片的艺术家,而最终正如达达主义本身,这些反艺术的手段变成了艺术。

500

  Faust的现场

  1973年,Faust一张由26首剪接、拼贴的歌曲组成,售价却只相当于一首单曲(48便士)的专辑《The Faust Tapes》在英国发行,销售量达到10万张,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泡菜摇滚”这一名称,也第一次出现在了英国音乐杂志上。

  Faust压根不喜欢这个名字,便在下一张专辑里写了一首名为《Krautrock》的歌,用乐器构筑的强大声场狠狠回击了英国人:你们这帮俗人哪懂我们的艺术!

  

500

  《Faust IV》,1973

  西柏林,则产出了一批电子乐的先锋乐队,包括Tangerine Dream、Cluster等。

  为了摆脱“泡菜摇滚”这一标签,他们用德语起了一个更酷的名字——Kosmische Musik,翻译过来就是“宇宙音乐”,指的是这些乐队经常使用合成器创作纯器乐曲,表现宇宙、空间等意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是Tangerine Dream,他们后来在英美地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500

  Tangerine Dream

  Tangerine Dream成立于1967年,与西柏林大多数地下乐队一样,乐队团员都曾在著名的实验艺术场地Zodiak表演过,并最终在此组建乐队。

  在乐队组建前,高科技、超现实主义便是乐队团员都十分感兴趣的主题,Tangerine Dream这一名称,正是来自披头士1967年的迷幻摇滚大作《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里的一句歌词。

  早期,Tangerine Dream的专辑使用的是电吉他、风琴、大提琴等传统乐器,加上磁带剪接、拼贴技术、仿造出“电子乐”的效果,自1973年签约英国大厂Virgin唱片公司后,乐队便开始大量使用合成器,尤其是穆格合成器(Moog)。


500

  1974年发行的专辑《Phaedra》,被认为是Tangerine Dream的里程碑之作。

  Tangerine Dream在这张专辑里探索了当时合成器的使用极限,尤其是长达17分钟的标题曲,所有的低音都是用穆格合成器演奏的,《Phaedra》也因此成为第一批使用模拟音序器的专辑,而由于将设备性能逼近极限,你在标题曲的结尾甚至能够听到已经略微失真的音色。

  在艺术表现上,《Phaedra》也达到了“太空美学”的巅峰,仍以标题曲为例,它用充满未来主义的声音描绘出宇宙的无垠星际和海洋的潮起潮落,让听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Phaedra》虽然只在德国售出了6000张,但在英国大获成功,创下连续15周排名专辑排行榜第15位的佳绩。

500

  《Phaedra》,1974

  而在德国西部的杜塞尔多夫,则有两支谈“泡菜摇滚”必不可绕过的乐队——Neu!和Kraftwerk。

  Neu!只有两名团员:鼓手Klaus Dinger和吉他手Michael Rother,他们此前都是Kraftwerk的团员,后来因为理念不同退出了乐队。

  Neu!在很大程度塑造了泡菜摇滚的样貌,原因在于由鼓手Klaus Dinger开创的Motorik(摩托)节奏,顾名思义,这种4/4拍节奏听起来就像摩托车在公路上匀速行进,其灵感来自于Dinger小时候在巴基斯坦生活时听到的音乐。

500

  Klaus Dinger

  本质上,Motorik节奏是对英美摇滚炫技式击鼓的反抗,Dinger说:“Motorik节奏非常像人类的心跳声,它关乎生活,关乎你如何保持前进,保持运动。”

  因此,像Motorik这类极简主义的节奏也经常出现在其它“泡菜摇滚”乐队的音乐中,包括Can、Kraftwerk等。

500

  《Neu!》,1972

  Kraftwerk可能是全球乐迷最熟知的电子流行乐队之一,然而它早期也属于“泡菜摇滚”的一员。

  Kraftwerk于1970年成立,创始成员是罗伯特·舒曼音乐学院的两名毕业生Florian Schneider和Ralf Hütter。

500

  Florian Schneider和Ralf Hütter

  两人一开始在学校演奏实验音乐,后来对合成器产生了兴趣,1970年,他们观看了视觉艺术团体Gilbert and George的展览,其呼吁要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中”,这一理念激励了Kraftwerk的组建。

  在Kraftwerk成立早期,除了两位创始成员之外,还有数位担任吉他手、鼓手的音乐家,因此专辑并未完全“电化”,传统乐器仍然占据很大比例。

  直到1974年,乐队除创始成员之外的音乐家相继离开,购置了如Minioog、EMS Synthi AKS这样的新潮合成器,最终形成了“电子流行”的声音,发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辑《Autobahn》(高速公路)。

  《Autobahn》的主体是长达22分钟的标题曲,这是一首“旅行音乐”,乐队用合成器模拟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过程,歌曲一经推出,便在英美国家造成轰动,最终,《Autobahn》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第五位。

500

  《Autobahn》,1974

  此后,Kraftwerk又推出了一系列经典专辑:《Radio-Activity》《Trans-Europe Express》等,而随着“泡菜摇滚”风潮逐渐减弱,人们也不再称他们为“泡菜摇滚”乐队,而是电子/电子流行乐队。

  2021年,Kraftwerk入选了摇滚名人堂,至今,他们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

500

  Kraftwerk的现场,不止是音乐,还包括一整套视觉艺术


500

  “泡菜摇滚”对后来的音乐

  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197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朋克(Post Punk)是对简单、粗暴的三和弦朋克的反抗,他们认为,要推翻过去那种华而不实的摇滚乐,就必须从非摇滚的音乐元素(放克、电子、迪斯科音乐等)中汲取营养。

  后朋克运动诞生了一批如Joy Divison、The Fall、Gang of Four等气质各异的乐队,令摇滚走向多样化的道路,而不是沦为无休止的炫技游戏。

500

  Joy Division

  而在传统摇滚与后朋克之间搭起桥梁,并为后朋克运动提供了操作说明书的,毫无疑问是“泡菜摇滚”。

  “摇滚变色龙”David Bowie是第一个实践泡菜摇滚哲学的巨星,他亲身前往柏林,并录制了著名的柏林三部曲:《Low》、《Heroes》、《Lodger》。

  Bowie早在70年代早期便着迷于Tangerine Dream、Neu!、Kraftwerk等德国乐队的音乐,因此在柏林三部曲中,“泡菜摇滚”的影响随处可见。

500

  David Bowie在柏林墙下

  比如1976年发行的《Low》,整张专辑更加强调音色和氛围,电吉他作为构建氛围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焦点,Bowie的人声亦然,专辑的B面几乎全是纯演奏曲。

  这可是David Bowie!由此你可以感觉到《Low》在当时是多么具有革命性,唱片公司当时为这张专辑所写的推荐语是:“旧浪潮已去,新浪潮正在到来。”

  受到Tangerine Dream等电子乐队的影响,David Bowie在专辑里大量使用合成器,尤其是对于鼓声的改造,制作人Tony Visconti在鼓上加了一枚当时最先进的音高转换设备,才有了《Low》里犹如机械般的鼓声。

500

  《Low》,1976

  到了《Heroes》,Bowie除了延续对于音色与氛围的探索之外,还明显地表达了自己灵感的来源:《V-2 Schneider》里的“Schneider”指的正是Kraftwerk的团员Florian Schneider,而名曲《Heroes》,则正巧和Neu!发表过的一首作品同名。

  当唱片公司听了Bowie制作完成的《Low》后,便笃定地认为这是一张稳赔不赚的专辑,愣是拖了三个月才发行,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几乎零宣传的状况下,《Low》大获成功,到了《Heroes》则更上一层楼。

500

  《Heroes》,1977

  Bowie的成功,既意味着时代的转变,也为新一代有音乐野心的年轻人开辟了艺术探索的空间,1970年代末的英国,Joy Divison、The Fall等新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后朋克运动,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泡菜摇滚”的信徒。

  比如性手枪的主唱,后来又成为后朋克乐队Pil创建者的John Lydon,一直是Can乐队的大粉丝,媒体一直盛传他会成为Can的下一任主唱;The Fall的创始人Mark E.Smith除了音乐上受Can影响之外,还专门写过一首以Can的日本主唱作为标题的歌——《I Am Damo Suzuki》。

  像Throbbing Gristle、Cabaret Voltaire等被视为工业音乐先驱的乐队,则普遍受到更为先驱的Faust的影响。

  而即便后朋克时代结束,主流摇滚回归,在地下冉冉升起的独立摇滚、另类摇滚仍在持续挖掘“泡菜摇滚”这座宝库。

  比如盯鞋大团My Bloody Valentine ,其灵魂人物Kevin Shields是“泡菜摇滚”的死忠粉;Sonic Youth称“泡菜摇滚”是乐队重大的灵感来源;Stereolab更是直接将Neu!的Motorik节奏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

  另类摇滚天团Radiohead也受到了“泡菜摇滚”的影响,其2000年的经典专辑《Kid A》,更加注重氛围和声音纹理,以及积累大量即兴素材进行剪辑的制作方法,就受到了Can的影响。

500

  《Kid A》,2000

  而作为“泡菜摇滚”最具开拓性的乐队,Kraftwerk的影响力更是横跨流行音乐、嘻哈、电子舞曲等多个流派。

  英国的《NME》杂志写道:“披头士和Kraftwerk,可能听起来没有披头士和滚石乐队那么响亮,但无论如何,这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两支乐队。”

  整个1980年代,以合成器为主导的流行歌曲统治了整个英美排行榜,而这一切都归功于Kraftwerk的《Autobahn》,它不仅是第一张完全电子化的专辑,也是第一张在排行榜取得成功的电子流行专辑。

  嘻哈音乐也因为Kraftwerk首次取得商业成功,从而推进了嘻哈音乐的发展:1982年,嘻哈乐先驱Afrika Bambaataa在《Planet Rock》中,采样了Kraftwerk的《Trans Europe Express》、《Numbers》,这是第一首电子化的嘻哈歌曲,此前,嘻哈音乐主要以迪斯科作为伴奏。

  而说到电子乐或电子舞曲界,则更难找到没有受到Kraftwerk影响的了,Depeche Mode曾在采访中表示:“对于我们这一代从事电子音乐的人来说,Kraftwerk是教父。”

  1980年代早期,底特律的一个名为Cybotron的三人团体,将Kraftwerk的重复旋律和放克节奏融合在一起,这些歌曲迅速风靡于美国、欧洲的跳舞俱乐部,后来这种音乐被命名为“Techno”,并衍生出Acid、Hardcore、Bleep、Dub Techno等种种分类,形成如今繁盛的跳舞音乐场景。

  今天,乐迷们再说起“泡菜摇滚”,很难再将之与歧视、调侃等含义联系起来,而会称赞它或许是整个音乐史上最酷、也最具前瞻性的革命。

  而回顾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群年轻人对于根深蒂固、日渐有毒的主流文化感到厌倦,希望创作一种全新的、纯粹的、不受污染的音乐而已。

  而历史的种子一旦种下,便是难以逆转的过程。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