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散打擂台赛的打法,传武肯定不行

【本文来自《中国武术的疑惑:实战,还是杂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司马错
  • 以前参观过本地一个武术名家的故居,几十斤重的石锁用于日常锻炼臂力。日常练武依现在的眼光可能有所不足(没那么科学化),但多年传承的经验可以弥补一部分。穷文富武的古训,也从侧面证明了练武的花费。

    就力量而言,实际真实打斗过程中,传武攻击上的力道应该都是(个人估计)上百公斤级别的,打在人身上,轻则内伤,重则骨断筋折,或者三两拳打下去基本命就没了。当然,拳力的练习还需要依靠发力技巧、配套的呼吸和相应的姿势等等。

    记得于承惠老师有部电影《倭寇的踪迹》,里面搏斗时,双方还讲究步法,互相试探来试探去,真正交手的时间很短,其中很多点到为止的试探性攻击。其他不说,至少练习传武的人在杀伤性方面都会让彼此互相忌惮。刹那之间决生死可能夸大了点,但肯定跟我们常规印象中的你一刀我一刀的有来有往差距甚大。呈现于画面上,传武观感可能不佳,毕竟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决生死的技艺。实际生死搏斗,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方抓住重心不稳或者力道用老的时机,轻则胜负已分,重则生死已分。

    大部分传武其实脱胎于古代军队,只是在杀伤力上有所差别。部分发展的好的传武,可以算是提升个人搏杀能力,在单打独斗和混战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以一敌十应该算是常规操作。但是在“功夫再好,一枪撂倒”的一百年前,传武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衰弱了。在现今和平社会,传武的杀伤力受限于环境和法律,也只能在强身健体上做点文章。

关于传武跟竞技武术,我跟你说个我自己的亲身体会。

我中学的的体育老师就是练家子,练梅花桩的,身体素质极好,徒手我们没练过的普通人十几个人近不了他的身,我们那时候崇拜得不行,抱别摔擒更是溜得不行。

后开学校又分来一个据说是体校练散打队的退役的来当体育老师。

在我们的鼓动下,他们在体育馆里互相切磋对打了一场,当时是全校围观。

基本上中远距离传武老师对付我们这群菜鸡的技法在散打老师的速度+力量面前都明显没什么效果,反而看着是处于下风,开局很被动。

然后传武老师打着打着就是利用自身的灵活优势,溜起了散打老师(先是传武老师围着散打老师到处转,后来是散打老师追着传武到处跑,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但就是追不上,干着急,哈哈哈哈),然后随着散打老师体能的下降,传武老师的各种近身抱别摔就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最后散打老师被传武老师各种溜+抱别摔累瘫了,宣布投降。

整个体育馆里到后面都是充满了阵阵笑声。

所以后面长大了,再看所谓的武林大会,一点奇怪的都没有,因为,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

按散打擂台赛的打法,传武肯定不行。

传武要是不限场地,自由发挥,结果又是另说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