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件商品,别人的成本比你低,你怎么比?科研工作者学习英语,重要性就在于此
【本文来自《中国学习者和外国英语使用者在专业技术领域竞争时,天然地就面临三个巨大的劣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吞食者达雅
你这三条都是外行话。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的都是客观规律。啥叫客观规律呢,就是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说汉语还是说英语,规律都是一样的。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和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绝不会美国人就是二次方,中国人就是三次方了。
客观规律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用它的母语来学习和研究。英法俄德美日中,没有学不会的。
历史上看,英语也绝非具有天然的优势。一百多年前,科学技术界通用的是德语,美国的青年才俊都要去欧洲留学,美国本土被认为是学术荒漠,欧洲学术刊物常常不是当期寄往美国,而是一年一寄,反正你们看不懂,早几个月晚几个月有什么差别。激得美国精英发愤图强:“我们要努力,超过欧洲人!我们要办最好的大学,做最好的研究!”然后仅仅几十年,美国就攀登上了科学技术的最高峰。
美国人当年这种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当通过努力,登上科学技术的最高峰,让全世界的孩子都学汉语,不学就不能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那时自然会有人论证说:“外国学习者和中国汉语使用者在专业技术领域竞争时,天然地就面临三个巨大的劣势……”
英语当然之后可能被其他语言取代。
但按照你的说法,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学习者的劣势!
你只是鼓励中国人努力自强,改变不了英语使用者占优势的地位!
当下,中国科技本就不如外国先进,再加上很多不必要的枷锁,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更合理、贴心,的办法,是帮助中国学习者拆除掉这些门槛、枷锁,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
而不是精神胜利法,仅仅靠奋发图强,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说要有科学思维。这就像卖东西,同样一个商品,别人获取成本比你低,你怎么比?
现实就是,科学研究者都要熟练掌握英语,离开汉语,英语可以玩转科研;离开英语,大部分科研领域都没办法交流、学习!
话说回来,国家其实一定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了!
不然,为什么英语这样的非母语,在高考中占据不低的地位?国家之前也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但我认为,这些不够,完全不够!不上不下!
既然意识到英语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培育英语环境,帮助中国人以更低的成本掌握英语。
另一方面,就是培育汉语的科研学习环境!
在培育汉语的科研学习环境方面,中国近乎于空白!
你说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定理,都只是知识本身,并不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才是培育科学知识的土壤!
这方面教材翻译者占很大责任!教材翻译者应该双语皆熟练,专业技术过关,语言表达能力过关!
大部分教材翻译者缺失了最后一项能力。
更应该的做法是,让具备以上四项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重新对西方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科学史,进行信达雅的翻译、引进!
首先要将蕴含科学思维的种子种植到汉语环境里,打好基础。
起码给汉语学习者有依靠母语掌握科学思维的机会!
这样发展下去,汉语使用环境中的科学思维,科研发展才能根深蒂固,才能茁壮成长,进而取而代之!
而目前的状况,汉语环境里,科学思维是断层的!好的科研人才都要去学好英语,汲取英语环境中的科学思维后,方才能继续有所突破!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缺乏科学思维根基的汉语环境,不进行培育,想要取而代之英语的地位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