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不主动」的6种可能性

我有一个“特别不敢主动”的朋友:

每次有了心动的对象,憋到死也不会主动去聊天或是约别人出来玩,更别谈主动表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有时好不容易谈上恋爱了,有什么需求也不敢主动去说,想对方了不会直接给对方发消息说“我想你了”,而是对自己洗脑说“冷静,我不能先开口”……

而我,作为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人,对这种关系中不敢主动的“包子行为”实在是难以理解。

所以,那些关系中不敢主动的人,都在想什么呢?来看看编辑部的朋友们怎么说——

500

贾龟龟

也许是没有学会怎么主动

不敢主动的人,也许是不会主动?

我觉得我遇到过不敢主动的人大多数是因为不会,有的是之前没谈过恋爱,没有什么经验,有的是一个人惯了,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道怎么照顾“他人”的需求(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比较自我,对伴侣的需求选择视而不见)。

如作家Wayne W. Dyer所说,“爱是一种能力和意愿”。在关系中主动其实是一种付出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习得的。以前多胎家庭,有兄弟姐妹可能从小就自然而然学会了“孔融让梨”,但是独生子女学习的契机就是谈恋爱,然后磨合。你如果幸运碰到好的对象,那两个人会慢慢学习到为对方考虑的能力。但是如果对象不靠谱,这个习得的过程就会无限拉长,所以会有人一直“不会”。

500

Chris

不主动就是不够喜欢

主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在情场上。容易让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还可能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成年人的生活中都有优先级(priority),每一个选择都是利弊的权衡。然而,当某个人对我们而言特别重要时,对方的优先级是相当高的。我们的本能一定是要做些什么,把对方留在自己的生活中。

虽然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顾虑:男生可能会想“总是我在约她,会不会被嫌烦?”女生可能会想“我主动会不会很掉价?”但只要足够喜欢,我们大概率会选择主动示好。

我们不想忍受没有对方的未来,只是想想这种可能性就足以感到绝望。因为比起被拒绝时感到的尴尬,或者往后在感情里受欺骗和伤害,我们更担心错过对方。

而如果我们最终没有采取行动,最可能的原因也只会是——还不够喜欢ta。

当然,这个结论有例外的。

在第一次恋爱之前,大多数人“恋商”基本为0,对爱情只有模糊的概念,无法区别心动、喜欢和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主动示好。初恋时,在感情中踌躇、被动、扭捏,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人总是吃一堑会长一智的嘛。

所以如果一个情场老手,在交往中还显得被动,不要怀疑: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500

500

草芽君

不敢主动的人,

把关系看成了一场“我 vs. 你”的竞争

和朋友聊了聊这个话题,发现“不敢主动”的背后有一类想法很有意思——

“先主动,对方就会知道我比ta更需要这段关系。”

“先主动给了对方拒绝的权力,我就会处于弱势。”

“我怕主动后你知道我很爱你,就会有恃无恐消费我的感情。”

这些想法的共性是“我先主动,就输了”,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竞争思维」。当我们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时,便容易用「竞争思维」来处理关系,在关系中追求权力以寻求自我保护,于是会很关心在关系中谁输谁赢、谁能占据优势、谁又会控制谁。

在关系中不敢主动的人,正是由于在关系中感到不安,而把关系视为了一场有输有赢的「竞争」,陷入关系中的“权力斗争”,害怕处于劣势和受控,而把对方视为与自己站在对立面的竞争对手。然而,正是受到「竞争思维」的影响,不敢主动的人越在乎输赢,便越难在关系中体验到安全感,于是会越发不敢主动。

要想改变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不要把关系看成是竞赛,而是用「联结思维」来处理关系——不关心“我”和“你”之间谁输谁赢,而是去发展出对对方真诚的兴趣与关心,关注“我们”之间是否建立起真实的联结。当“我vs.你”的竞争变成“我们”的联结时,谁先主动都不会再意味着有输赢,这个问题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联结对于关系很重要,回复“我们”到公众号后台,了解怎样让关系从“我”到“我们”。)

500

Koei

从“攻”变成了“守”

我觉得在关系中不敢主动的人,与其说是不敢,有些人也许更倾向于没有力气再去主动了。

可能是以前自己的主动没有结果,也可能是自己的付出惨遭拒绝,所以没有多余的精力了。爱情有时就像一场竞技类游戏,当玩家每次在“攻”的状态下输掉比赛,自然而然会想换成“守”的角色再去尝试,毕竟只要在自己的角色里赢得比赛,那就是胜利。所以我认为这也可以当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遇到不同的人的时候,我不能够确定上一次让我主动的时机这一次还能不能适用,也会很怀疑自己的这种主动出击是不是依然会没有回应。这种感觉就像一拳挥在了空中,既没有跟我对打的拳头,也没有能够接住我拳头的人。

所以,累了的我在下一场竞技里会选择乖乖等待,等到对方有反应的时候再热情回应。既然都是一样的热情,投放在获胜率更高的比赛里是不是会更快乐呢?就如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里所说的,“为什么要不停追逐一个,自己明明知道没有可能的人?”

500

500

亓井

不主动——回避型选手的安全撤离

我有一个自认为是回避型依恋的朋友。有次聊到亲密关系的话题,我打趣道,现在很多人觉得回避型其实就是渣,因为不怎么主动也不想负责,想知道ta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Ta故作正经回应,“啊?那我一定要澄清一下的——没错,确实有点。”开玩笑的意味,随即ta又补了半句话,“对于跟回避型拍拖的人来说是的,可我也不想这样。”

我现在可以试着理解ta。回避型依恋的人,也许从小就体验着疏离或缠结的情感关系,也可能是在某段亲密关系中经历了创伤,以至于当ta在未来关系进展的某个阶段体验到不太适应的亲密时,就会自动产生一种逃跑反应——不敢主动,热情迅速下降,让关系里的另一方感受到冷淡和回避。

未必是喜欢的感觉丧失了,是不敢再靠得更近,于是冒着疏远和伤害对方的风险,逃回到让自己能感觉稍微安全点的位置。

“爱你越久,我越被动。只因你的爱,居无定所。是你让我的心,慢慢退缩,退到你看不见的角落。”

——《被动》 伍佰

500

500

47

不敢主动的人,恰恰是更在乎的人

很多人不敢主动,其实是因为ta们觉得主动了就会很吃亏:不仅仅是因为“先爱上的就输了”,ta们更担心的可能是对方(尤其男生)很快到手后,就会失去兴趣。U1S1,这样的人,分明就是更在乎的人,ta们不仅仅是在乎能不能在一起,更在乎这段感情是否可以走得长远、走得稳定幸福。

这种担心或许有一定道理,我也的确见到过很多“得到了就不珍惜”的例子。但是,不主动,就一定更容易被珍惜吗?可能也并非如此——

如果一个人对感情过于回避,或是压抑自己爱的表现,可能更难有“好结果”。一种可能是对方会觉得压根就没戏,直接放弃,那么你们连开始都没有,更别谈以后;另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回避成功激起了对方的胜负欲,导致ta对你的疯狂追求已经不再是基于爱,而是为了“征服”,而这,只会在得到之后更快地厌倦、抛弃。

我觉得爱之所为爱,就是因为它是一种难以被长久伪装和掩饰的情感,因此,你只需要顺应自己的本心去展现爱、表达爱就可以了。

如果对方真的会因为太快得到就不珍惜,其实也挺好的,因为那些只追求新鲜感和刺激的人,长期来看也并不是你的良配,你可以早日看清对方、尽早抽身,重新投入下一段更值得你在乎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互动:你在关系中也会不敢主动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你身边有这样不敢主动的人吗?快来和我们说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