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二舅,它却能进类型前三

这些天,几乎所有推送的留言里,都有人为一部电影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夸它的视觉,画面一流。

有人骂它的剧情,一塌糊涂。

没错,《新神榜:杨戬》。

老实讲,这部电影肉叔很早就看了。

视觉确实出彩,蒸汽朋克式的飞船风格,水墨丹青与霓虹灯风格相融合,直叫人大呼过瘾。

500

但剧情?

关于沉香劈山救母这事,总让我有去重温一遍《宝莲灯》的冲动。

这也是迟迟未写推送的原因之一。

这两天抽空,肉叔总算是重新看了一遍1999年版本的《宝莲灯》,本意是看在那个年代,到底怎么处理“沉香二舅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这事。

谁知越看越入迷。

不说姜文、徐帆、宁静、陈佩斯之类的超强配音阵容。

500

也不谈《爱就一个字》、《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超强的BGM。

光说剧情,就让肉叔后知后觉——

原来,很多小时候我们喜欢的电影,长大再看,居然成了另一部影片。

喜新不如念旧。

或许理解了“旧”,才会更能明白“新”的得失。

那么今天。

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或许被我们错当做儿童片看过的经典。

01

A面:一个反叛的故事

为了勾起你遥远的记忆。

也为了不被《杨戬》的重编版搞混了大脑。

我们还是要先聊一聊《宝莲灯》的剧情。

沉香救母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会有印象,斧劈华山,改编来改编去,万变不离其宗。

关键的情节就在于,为什么救,以及怎么救。

为什么救?

《宝莲灯》里的描述是,沉香的母亲与凡人相恋,生下沉香,从而被天庭的执行者二郎神,也就是沉香的舅舅压入华山之下。

500

沉香所做的,就是反抗天庭,救出母亲。

是个人对一整个体系的挑战。

而怎么救呢?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人物。

一个是石猴,算是沉香的玩伴,一路陪着他偷宝莲灯,跳下凡间。

500

一个是土地公公,戳穿了二郎神的谎言,告诉沉香他的母亲没死,并指引他去找孙悟空。

500

一个是嘎妹,凡人部落的一个女子。

500

于是整部影片,就是沉香与石猴一起四处寻找孙悟空,闯过沙漠,越过高山,最终与嘎妹联手打败二郎神的故事。

电影的结局处理很有意思。

沉香找到了孙悟空,那个打败过二郎神的男人,让他传授“武艺”,但被孙悟空给拒了。

他告诉他,你啊,得去找一块女娲石炼成的石斧,这样才能打败敌人。

500

女娲石哪?在凡间,在嘎妹的部落里。

这石头原是部落里的神石,但二郎神硬是要把他们把这石头雕刻成他的样子,部落不同意就强行施压。

结果就是,嘎妹不愿再受到二郎神压迫,于是联合起整个部落,帮助沉香。

500

发现了没?

一边是沉香与嘎妹,一边是二郎神与天规,这就不再是个人与体系的对抗了。

而是个凡人和天庭两个群体的对抗。

似乎有点反封建反压迫的意思了。

500

但老实说,小时候看,其实还看不到这一层。

那时候只知道感动。

尤其是贯穿始终的那行字,“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更觉得是孝心大过天。

500

直到这次再看,才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但这部电影好像有BUG。

有一段情节是沉香找到孙悟空帮忙,孙悟空开始拒绝的,于是沉香直接开怼。

500

怼完之后沉香跑出山洞,被宝莲灯点醒了,要用智慧和爱,用心寻求帮助巴拉巴拉的。

沉香于是又回到了洞里。

这时候孙悟空说,他不收学打架的徒弟。

沉香答,他不学打架。

孙悟空直夸这孩子聪明。(怎么感觉你们开启了加密通话?)

接下来就出现了那句经典台词——

不把你打得满面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00

嗯?

打嘴炮就能让孙悟空帮忙?转变这么快?

再次回想剧情,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敢情他们都是谜语人)

02

B面:一个驯服的故事

谜语人有谜语人的话术,用好了,你会觉得内有乾坤,用得不好,你就会觉得装神弄鬼,好在,《宝莲灯》属于前者。

简单来说,有两条值得一说。

一:天机不可泄露

沉香问土地公公母亲去哪了?土地抛下一句“天机不可泄露”,转身便带他看壁画,从孙悟空大闹天宫触犯天规到被压在五行山下。

沉香一点就通,是不是触犯天规都会被压在山下?

土地公公连忙补充道:“你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我说出来的。”

500

二:不收学打架的徒弟/我说过收你为徒吗

沉香一出石洞,孙悟空帮小猴挠痒痒,羡慕它有猴样。沉香一回来,他立马披上袈裟,正经危坐。

一听到沉香说光学打架救不出妈妈,这下孙悟空喜了,袈裟一撩,直接告诉下一关卡的秘诀并反手送出一匹白龙马。(感觉就是早已准备)

500

这两段情节里,所有人都明白,土地公公是要帮助沉香,但同时,又要做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

为什么不直接帮?要拐弯抹角自己悟呢?

与天庭体系有关。

成佛后的孙悟空和土地公处在一个名为天庭的体系中,在这里,他们既然得到了好处,也就意味着要遵守它的规矩。

规矩是什么?“自己悟”。

对外这是给沉香的成长历练,对内这是体系给予的限制。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如果一切顺利,沉香得道成仙尚好,土地公公和孙悟空都算是功臣。

但假设出了差错,天庭要来追责,是不是他俩都能开脱?

土地公公从来没有直接告诉沉香真相。

孙悟空也没教沉香任何本领。

毕竟解释起来都可以说,这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这就是“谜语人”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500

但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甚至于,全片闹得天翻地覆天庭也没有更高一层的人马出场。

还是与这个体系有关。

这里,我们要聊两组有趣的人物,一组是小猴和孙悟空,一组是沉香和杨戬。

他们都有着相似的出身。

先说小猴和孙悟空。

他们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一见面就觉得亲近。

一个机灵勇敢,陪沉香斗二郎神,推神石入岩浆,斗智斗勇。

一个披上袈裟要说阿弥陀佛,只有脱下袈裟才能喘口气,以一种被体系许可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比披上袈裟是佛,小猴才是真正那个“孙悟空”。

500

另一对呢?

其实在《宝莲灯》里,有提到二郎神的母亲曾为了幸福与凡人私奔。

他的身世与沉香异曲同工,神与人相恋触犯天规,这种结果下的孩子也是不被天庭承认的。

但最后。

三圣母和二郎神都有了自己的洞府庙宇。

所以说,二郎神为什么那么严守天规?

因为被接纳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被驯服,遵守潜规则。

“神”是荣耀也是圈套,至此屠龙少年总成恶龙。

500

500

在这个基础上来看沉香劈开华山的结果,你会发现——

从救母的角度上,沉香是成功的,但从整体上来看,他失败了。

回想一个情节。

为什么二郎神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女娲石炼成神斧的时候才来。

因为神器是进入天庭体系的第一步,有了神器,才有了资格。

500

再说一个情节。

为什么大战前期孙悟空不出手帮忙,大战后期,他定住了天兵天将,念完咒语还不忘说一句阿弥陀佛。

因为这时候出手帮助是允许的。

金诚已到,救母的孝道值得嘉奖,于是神与凡人生的孩子又重新被传统体系接受了。

所谓成长的磨难,其实是接纳驯服的借口。

500

儒家文化里,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例子是《西游记》,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都是不被接受的,他们跟着唐僧经过九九八一难,路遇的妖怪还和天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磨难后,惩罚已过,磨砺心智,封佛,被招安。

这样一看,沉香劈山也成为了天庭设计的一环。

500

03

我们要劈的到底是哪座山?

《宝莲灯》里劈山是孝道,是传统文化体系的再次招安。

那《杨戬》劈的是什么山呢?

在追光的劈山里,山和玄鸟相互联系在一起,劈山封山都是为了天下安宁,玄鸟和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力。

500

在当代版的劈山里,它弱化了山的现实意义,把它放在天下苍生的老套命题里。

淡化了山,强化了什么呢?强化的是具体的个人私欲。

于此劈山便转换成了个人利益争夺战。

你会发现,相比1988年的《宝莲灯》,天庭的秩序感,规则感淡化了,个人的特质,贪婪欺骗随性,被放大了。

在结尾的时候。

《宝莲灯》对抗的对象是群体,沉香打败二郎神以及天兵天将离不开嘎妹部落被欺压者的帮助。

500

而在《杨戬》里,对抗的对象始终是个体,三个人对战四天将,杨戬突破天眼,超英式的力挽狂澜。

500

戏里两种劈山,很难再说哪个好哪个坏。

毕竟传统改编的变化也是时代文化的改变。

只是有一点。

诚然,相比刚开始用建模技术的《宝莲灯》,《杨戬》的蓬莱仙岛,空中之城,各种复杂的三维背景更加真实细腻。

空中舞情节场景美术也让人炫目。

500

但技术是进步了,我们似乎也落入了一个怪圈,审美题材趋同。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之后,市面上便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哪吒,彩条屋,追光陆续开始自己的封神榜系列。

但结尾,又总是彼此默契地回归个人英雄命运逆袭,逃不开万物苍生的解释。

似乎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孩子。

反复做仰卧起坐。

500

想起当年《宝莲灯》拍摄时,上美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是市场的压力,创作开始向商业模式转变,他们要做出一部受大众欢迎的电影。

一方面,是技术的压力,那时候皮克斯开始崭露头角,全三维的制作给国内制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这时,常光希导演说:

尽可能的最好,尽可能跟世界接轨。

500

那时他们并不担心故事。

担心的只是技术。

而现在呢?

技术有了。

讲故事的能力,却不小心被我们弄丢了。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