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你知道吗? 稳定亚洲局势的压舱石其实是芯片
经过一年时间的扯皮,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最终通过。8月25日,白宫宣布,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推动这个法案落地。

这意味着美国芯片围堵计划全面实施。
法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芯片,二是科学。
主要内容是给美国半导体的研究和生产企业提供520多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以及投资税抵免。
除此之外,还授权拨款约2000亿美元,用于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各领域的科研创新。
严格来说,这属于“计划经济”操作,试图用看得见的行政手段,改变看不见的市场规律,挤压台湾、韩国、日本的芯片产业能力,从而实现美国芯片生产的“本土化”。
同时也是冷战思维作祟,这个一直高举市场经济旗帜的黑老大,为了在芯片上孤立中国,已经彻底不要脸了。
为什么这么说?
芯片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不仅研发耗钱,投产更耗钱。
建一条生产线,动则成百上千亿,成本的付出不是那点税补能抵消的。
如今,用这点钱,这点让利,就想把芯片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本土,真的和明抢差不多。

当然,流氓收保护费从来不靠讲道理,靠的是白刀进红刀子出。
这个法案除了蚯蚓级的诱饵,最重要的是绣里藏针、暗藏威胁。法案明确限制有关芯片企业在中国开展正常的经贸与投资活动,而且条件模糊。
要求芯片企业“不在中国大陆新增先进芯片产能”,什么叫“先进”?法案没说。你认为7纳米是先进的?不,它理解28纳米和16纳米就已经很先进了。
你要违反了,我就搞你,就是这么霸道。
全球最牛的三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哪个敢试探这群神经病的底线?
所以,这不是招商引资,这压根就是欺男霸女的流氓条款,试图用一种强硬的行政手段,扭曲市场发展方向。
法案实施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台积电。

台积电在芯片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而且台积电在大陆的投资规模也不小,在南京的工厂还有生产28纳米和16纳米先进制程芯片的能力。去年,台积电更是斥资28亿美元扩大南京厂28纳米产能。
如今这么一搞,台积电可能会暂缓或者取消在大陆扩大先进制程产能的计划,这势必影响营收。
事实上,由于美国施压,台积电不能卖芯片给华为,其来自大陆的营收规模及占比本早就不断下降。
如今又雪上加霜,前景堪忧。
除了台积电还有三星。作为韩国镇国神器,三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韩国国运。然而,近些年,三星在中国市场却活得非常憋屈。2013年,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还有19.7%,但去年这一份额暴跌至微不足道的0.6%。
当然,尽管如此,韩国还是保持了对华出口高增长,其中对华出口产品排名第一的就是半导体(16.5%),也是附加值最高的产品。
可以说,正是凭借半导体出口,才确保了这些年对华出口顺差(今年已经逆转)。
同时,三星也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办法,那就是芯片。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今年第二座NAND闪存工厂刚刚投产,该厂每月可加工13万片12英寸的晶圆。
而整个西安工厂每个月能够生产25万片NAND闪存。虽然不是顶尖产品,但胜在数量多,占到了三星电子NAND闪存总生产量的40%,在三星的所有工厂中居世界首位。
这种情况下,要是信了美国的邪,因为这个破法案不能新增产能,那对三星的影响就大了,进而也将直接影响到韩国的发展。

所以,上任前作为最大的亲美派,放美国国歌的时候还把手放在胸口同唱的尹锡悦,前段时间也对佩洛西避而不见。

还在外交场合频频向中国示好。
这么看来,真正能从芯片法案中获得好处的估计只有intel。intel作为美国本土企业,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先进生产线,也没有扩产计划,法案对它基本没有约束力,反而可以借此在本土拿一波补贴。
所以,这个方案和援助乌克兰的法案一样,到头来大概率会被美国本土企业分食。
当然,就算如此,这个破法案要实现也不容易。
补贴和扶持固然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机会,但想依靠行政手段去驱使跨国企业就有些扯淡了。
别看现在这些企业都纷纷承诺建产,其实并没什么用,有的甚至只是为了骗补。
2017年,富士康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签订合约,承诺要在当地投资100亿美元,并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
为此,当地政府疯狂补贴,先后给出7.64亿美元的减税补贴、1.64亿道路建设补贴、1.4亿输电线路费补贴。

工厂开工的时候,特朗普还跑去参加奠基仪式,又是拍照又是发推,把该项目吹成“世界第八大奇迹”。

可结果呢?直到现在,该项目也还是一个半吊子工程,主体建筑甚至还处在框架搭建的阶段,距离实际竣工依然遥遥无期。
我们得清楚,企业老板和政客是共生关系,政客需要企业老板的承诺来赢得声望和选票,企业老板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承诺,以换取政治资本。但承诺能不能兑现,二者并不是太关心,能实现最好,实现不了他们也有一大堆理由推卸责任。
其实,决定跨国企业会不会用心搞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回报率”。
就芯片而言,同样一座晶圆厂,在美国的建设时间要比中国多一年半以上,建设成本至少增加1/3,以后每年的运营和生产成本也要增加30%。
投资建厂不是一锤子买卖,明摆着要增加成本,谁会为了那点补贴真跑到美国建厂?

唱国歌可以,真出血谁乐意?承诺是最不靠谱的。
更何况,现在半导体产业本来就是夕阳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类高科技产品对更高等级芯片的需求没有出现,高端芯片市场没有增量。说白了,你生产的2纳米制程芯片都不知道卖给谁。
我多次聊过,今天,人类很多问题的根源就是源于迟迟没有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
经济社会是滚动式发展的,从上游传导到下游,当上游出现革命性技术并完成转化时,原有技术就会往下传导,最终传导到更多领域、更多国家。
发达国家在新技术上具有引领作用,当它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满足于存量绞杀的时候,这种引领作用就会消失,就会和下游争夺生存空间。
现在就是这种局面,最顶级芯片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根本上不去,直接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最近都在传,台积电或放弃3纳米工艺,因为用不上。
没有需求,意味着不会有投资,对人才而言就意味着没“钱途”。

今天,在美国,人才首选都是互联网、投行、律师、医生等职业,根本没人去搞半导体制造,因为不挣钱,还苦逼。
这就是市场规律,市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两年,中国之所以出现另一番景象,众多资本、人才涌入芯片市场,说白了还是源于美国的刻意打压,给本土芯片企业腾出了利润空间。
这里不是要美化漂亮国的行为,就是“祸福相依”“否泰转换”的意思。
所以,我并不看好美国搞的这个法案。
可是,你认为美国人不清楚吗?他们当然明白摧毁中国芯片最好的方式是倾销,但他们还是要想方设法切割,甚至用阴招驱赶芯片制造企业到美国建厂。为什么?
一是为了前文提到的——政治资本。选票政治的特点就是作秀,谁会作秀谁就能赢得选票。
拜登团队不顾市场规律搞这么一个破法案,一方面可以向自己的金主输送利益,另一方面可以糊弄一下美国选民。
以美国选民的平均智商,这个程度就够了。至于芯片工厂能不能回去,那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的事,拜登不确定自己那时候还在。

美国政客坚持这么干还有个原因是想改变亚太地位,也可以视为热战的前兆。
一直以来,台积电在岛内都有“护岛神厂”一说。蛙们认为,美国不会放任大陆拿下台积电,因为那意味着大陆将补齐最后一块短板,从此一飞冲天,所以美爸必救。
娃们的智商令人捉急,这种拿下一个工厂就等于拿下产业链的鬼话正常人都不敢想。
但芯片产业对美国而言,确实不容有失。
按照美国的离岸战略,控制旧大陆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在东西两侧搞风搞雨。
例如,利用中东问题、乌克兰问题搞欧盟,利用领土问题搞亚洲。
配合美国加息周期,定期在这些地方挑起事端,引导资本回流,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屡试不爽的收割大招。
但在用这些招的时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损害美国本土集团的利益。
如乌克兰问题,俄罗斯断气,损害最大的是欧盟,美国利益团体乐见其成甚至还能从中受益。

在亚洲,虽然没有能源,但有样东西不可替代,那就是芯片。东亚是世界芯片的主要生产地,最强的就是台湾省,然后是韩国,中国大陆虽然尖端芯片造不了,但中低端数量大。东亚三地的芯片总产量,几乎占了全世界的90%。
美国想在亚洲挑起事端,让资本出逃,但每次都不敢太过分,更不敢搞出俄乌事件2.0,为什么?
我们常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作为老陆的一员,说这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但我又不得不承认,稳定亚洲局势的压舱石其实是芯片。
美国大兵或许迫于解放军的存在不敢直接挑衅中国,但我不认为解放军的存在能阻止他们打代理人战争。
之所以没动,关键在芯片。
美国拥有最先进的芯片技术,但它的芯片却高度依赖进口,而进口主要方向就是东亚,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东亚,包括台湾省发生战争,全球半导体产业势必受到冲击。
这种冲击远大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断供带来的冲击,美国本土企业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这恐怕才是美国在亚洲畏畏缩缩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国本土具备了芯片生产能力,那台湾问题、朝韩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会有压舱石吗?
真要有那么一天,东亚离战争恐怕就不远了。
所以,我认为,在高喊国产芯片崛起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对这个法案无动于衷。
始终保持开放的状态,利用本土越来越大的芯片市场,把更多亚洲国家绑在我们的战车上,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整个亚洲的利益。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