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纸的情结

    虽然母校是北京市著名中学--101中,但是受到WG影响,我们这批1965年入学的孩子只完成了初一的学业。我还好,在陈文正老师的支持下,在校期间完成了初二数学的学习。就凭这点学历,走上工作岗位后,倍儿感吃力。又由于受到父亲在WG中被打到的影响,考大学是基本无门的事情。因此,萌发了自学念头。

    但是自从开始自学初高中和大学文化知识以来,遇到一个头疼问题——缺少草稿纸!

    当时我是事业单位的二级工。每月工资37元。光吃饭就要25元以上(45斤主食,起码要9元。每天不吃含肉的普普通通菜,怎么着也得0.3~0.4元,所以一个月菜金没有10元是拿不下来的。休息日,食堂供应两顿饭。饭菜质量很差很差的。自己做,买点肉,鸡蛋,细菜什么的,每次花2、3块钱是必须的)。剩下的15、6元,日常用品,缝缝补补;还要为每年一次的探亲至少积攒50元……故,那点工资只够勉强度日。基本没有闲钱去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

    有时解一道复杂的计算题或者论证题,需要用去好几张16开的纸。

    市场上有买空白纸的。最便宜的就是2毛钱一打(50页)的信纸。但是舍不得买。

    媒体推荐的(纸)正反两面用;先用铅笔(写),然后再用钢笔……节约用纸的方法,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而先用铅笔,再用钢笔是比较痛苦的事情。用铅笔写,还好点。在写满数字的纸上再用钢笔写(字),非常不舒服。有时眼光从作业本上转回草稿纸找演算过程或者答案时,会看不清。而且右手手掌接触纸面的部位,一会儿就被铅笔字染黑了。

    为了解决草稿纸荒,我想尽了一切办法。

    那时场里组织写大字报。敞开、免费供应写大字报用纸。这种纸有绿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质地较薄。我就多领几张。踏踏实实可以用好长一段时间。

    极端时,偷偷跑到人家贴大字报的地方,将空白处小心翼翼地撕下来当草稿纸。

    买东西的包装纸,别人遗弃的用过的空白课本,报纸出现较大的留白处,办公室里遗忘在明面的信纸……通通被我搜集起来做草稿纸。

    1979年,与插场知情谈恋爱。对方的大姐夫是印刷厂高级钳工。嘿,这下可彻底解决了草稿纸荒问题。每次她从家里回场,都会给我带来至少一军挎32开的道林纸。从此,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节约用纸了。没有了缺乏草稿纸的后顾之忧,学习心情立马好了起来。学习进度突飞猛进。

    对缺少草稿纸的恐惧心理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保存大量纸张,什么白报纸,道林纸,光面纸,信纸……至今还保留了一部分有特色的纸,像带有1990年亚运会标识的16开白纸,2006年的带有某公司标识的80gA4纸,上世纪70年代的16开红色双横线信纸,等等。

    当然,现在已经觉悟了——只要有钱,随时随地可以买到各种纸,不会再出现缺少草稿纸的窘境了。所以我也不再存纸了。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