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是舶来品?

【本文来自《贾浅浅:寂寞时,是黄瓜好?还是冬瓜更妥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孔子说的诗是诗经里的诗,当时是吟唱的。如果按通俗版来理解,近似刘三姐里的对歌。贵族通过诗来委婉地表达各种意思,比如拍马屁、称赞、利益交换、同意、拒绝、批评、不满等等。跟当时的贵族交流,不用诗是会被排斥的。

汉代有乐府诗,一样是唱的,只是后来乐曲失传了。因为是唱的,古诗都是有韵律的,即便读,也是朗朗上口的。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变成了需要文人运用专门的技巧去创作的文体,与民歌脱离开。后来民歌里又有了词,词地位上升,再次与民歌脱离。

现代诗,我不懂文学史,只能猜测是舶来品。

外国的诗歌翻译成中文之后,不可能再保持古诗的格律,加之现代白话文的引入,传统诗词的规范不再适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但是这不意味着现代诗的规则不需要任何提炼和改进了。传统诗词是吟唱的,强调韵律。

现代诗可读可唱,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抛弃韵律能?

还有个“诗意”的问题,诗的语言美感也是独特的。完全不同意此文作者所谓不知道当时的背景诗就是死文字的观点。经典的诗词即便不理解不了解当时创作背景,仍然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人们才愿意传颂(唱),而且常常会发现能够恰到好处地在某些情境下抒发情感或者表达观点,而这种情境完全可能与作者创作的背景完全不同。而以屎尿等离奇主题入诗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代诗人为了寻求突破早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普遍是失败的。

诗词的突破最终往往来自新的形式(诗经-骈文-五言诗-七言诗-词)以及运用范围的突破。比如词最初都是表达情绪的小调,柳永的词香艳,因为词当时本来就有一大类是香艳的。

苏轼有了突破,有了豪放派,而辛弃疾开始,词也可以像诗一样了。现代诗里一堆让人无法体会其中的美感、诗意,毫无“高级感”(没有好的创作技法),不是诗进不了,思想解放了,而更像是现代诗已经走入末路,所谓诗人们已经找不到出路,在挣扎,搞了一堆失败的试验品。

江郎才尽了就是江郎才尽了,还要挽什么尊能? 主席的词里有“放屁”,现代诗人们就整天屎尿不息了?

主席那句就是在骂人(苏穗宗),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在遵循词牌的格律。

而黄瓜什么的,跟大家日常偶成的金句相比,除了回车键还差啥?还不如普通人那些金句呢。

如果一种文体连个基本的门槛都没有,这种文体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小说可以用散文顶替,说明文可以用抒情文顶替,议论文可以用通讯顶替,还有文学吗?

一个小圈子里自认的诗是没有任何前途的。这篇洗白文洗得实在不给力,大概作者没先喝一大杯白猫或是奥妙碧浪什么的就下笔了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