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认为,喝咖啡会让脸变黑

500

深读48期,作为一个睡不醒星人,从上学到上班,每当有重要考试或重要工作我却困得睁不开眼时,咖啡都能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

咖啡,堪称现代人的精神拯救者。即便不是为了赶走困意,也会有很多人因为它的醇香细腻而来上一杯(副作用是清醒到天明罢了)。

但你知道吗,在咖啡成为日常饮品之前,它的身上发生过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传闻中咖啡的发现,是来自一群也门的山羊,它们误食了咖啡树的枝叶果实后,一切如常,除了不睡觉;当咖啡传入阿拉伯世界时,无数人为“能不能喝咖啡”进行了长达两天的辩论;曾经一部土耳其法律甚至规定:丈夫若禁止妻子喝咖啡,则妻子有充分的理由与其离婚;而反对咖啡的人提出,喝了咖啡的人,脸会变得和它一样黑……

本期深读,就为你讲述在喝咖啡这件事上,人们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争议。

500

舍和德特清真寺的僧人们第一次喝到“咖瓦”是在什么时候呢?这个时间很难确定。

可以确定的是,伊本 · 西纳,这位亦被充满经院哲学气质的欧洲中世纪称作阿维森纳的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已经知道咖啡了。但他那时没把它称为“咖瓦”,而是“蹦客”。直至今日,埃塞俄比亚仍用此名称呼咖啡。

但那时,咖啡还不是全民性饮料。虽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喝咖啡,但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阿拉伯和波斯都不种植咖啡。它更多地是被商队跨越红海、千里迢迢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兰等地带来的。那时的咖啡价格高昂,只有上流社会才喝,极有可能不是作为日常饮品,而是作为一种保健品。

500

12世纪和13世纪,咖啡也许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一位名叫阿朴杜-卡德尔的酋长说咖啡直到公元1450年前后才为也门人所知(这位酋长的手稿藏于巴黎图书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有可能的是,曾到过埃塞俄比亚的吉玛尔-艾丁——别名达巴尼——那时将咖啡树的种植和养护之术教给了也门人,使也门得以摆脱对商队和进口的依赖。于是,咖啡的价格不再那么居高不下了。

但那时,喝或不喝咖啡仍然并不重要,直到它进入阿拉伯世界的方言系统中,引起了一场宗教之争。人或许不会主动有什么愿望,但是,一旦有人颁布禁令,人心便被愿望塞满了。在圣城麦加,一个宗教狂热分子热切地渴望揭开咖啡的神秘面纱,他的渴望传染了整个奥斯曼帝国。

公元1511年,埃及苏丹任命了一位新的麦加总督——克哈伊尔 - 贝格,一个骄傲、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不喜欢世界老气横秋的样子,寻求万象更新。他经常对他的仆人们说:“一双穿旧的拖鞋其实已不再是拖鞋。”因此,人们笑称他为“拖鞋哲学家”。有人将坊间流传的取笑他无止境地扫除旧俗的打油诗说给他听。他很愤怒,命人查明作者是谁。经查,这些打油诗总是出自那些喝咖啡的人之口。他们坐在清真寺旁阴凉的列柱大厅内,任由自己愉快、轻松的灵魂直冲云霄,就像建筑艺术家们雕刻的呈旋涡状上升的装饰。

克哈伊尔 - 贝格感兴趣的并非这些打油诗,也非打油诗的作者(这些对于他而言貌似太微不足道了),而是那个令人兴奋的“它”,那个赋予普通人智慧和快乐的“它”,那个能轻松地让人嘴里说出笑话或反驳之言的“它”。

500

因为骄傲和羞于启齿,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理由。他真正想做的,只是以《古兰经》为标准来评判咖啡和喝咖啡的行为。他内心充满骄傲地想着:“即使有人告诉我,人们早在100年前就开始饮用咖啡,又怎么样呢……”

不久以后,他在议会中召集了他任命的乌理玛(有名望的神学家和教法学家)、穆夫提(教法解说人)、军官、哲学家和法学家。他原本晴朗的脸上此刻阴云密布,他的年轻活力变为了愤怒。

首先,他命人制作了将被拿来研究的咖啡。两名奴隶通过烘焙咖啡豆,再将其捣碎后放在水中烹煮,制成了咖啡。烹煮过程中,香气四溢。克哈伊尔-贝格恨不能将这香气压制,因为它如天堂般美妙。他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魔鬼也会伪装。”

所有人都一脸庄重地保持着沉默。克哈伊尔—贝格拿起一粒咖啡豆,将它高高举起,让每一个人都看到,然后说道:“饮酒、赌博、拜像、求签是魔鬼的恶行。”

在场的一位穆夫提说道:“它不是酒,是炭!将它放入嘴里,你会品尝到炭和木头的味道。

“你是说它是灰烬?”

“它确实与灰烬相似。”

“那么它也是泥土。你知道的,《古兰经》禁止的无生命的物体中也包括泥土。”

一位法学家又说道:“你错了,大人。此泥土不同于田地里的泥土。它是丧失了生命的植物。就算这种植物是被禁止的(而我们中没有任何人知道这点,因为我们在这儿的目的就是来制定此规定的),它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也是被允许的,因为它已受过了火的洗礼。”

……

贝格很愤怒,但他没有说话,因为正在教训他的是这个国家最具智慧的人。他将他们遣走,好让自己思考。


500

第二天的同一时间,贝格又将他们召集起来。

……

他们的争吵越来越大声,越来越激烈,直到日落和祷告将他们拽回和平。

为了防止他们再次争吵,一名90岁的老翁说道:“看着你们,我想起了一种士兵们玩的游戏:一条绳索,20个人将其往西拉,20个人将其往东扯。……大人,既然我们无法在议会中明确咖啡豆的属性,不如就让我们各走各路吧!一部分人将远离咖啡,因为他们认为咖啡是被禁之物;另一部分人将追寻咖啡,因为他们认为咖啡是被允许的。”

……

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将喝咖啡归入“被厌恶”的一类行为,既非“被禁止的”,也非“被允许的”,而是不受欢迎的。

深夜,克哈伊尔-贝格站在房顶,俯瞰圣城麦加。贝格凝视着这座被夜幕笼罩的城市。天鹰座和天鹅座在空中闪烁,猎户座和金牛座用一如往常的星光将对永恒的赞颂写入宇宙,麦加城的庙顶则无声地阅读着这赞颂。

整座城市一片漆黑,只有几处亮着红色。贝格向城墙望去,甚至可以见到亮红色的小圆圈,那里的火把在熊熊燃烧,喧闹声不断,还传来微弱的小提琴演奏的声音。

贝格惊得身体抽搐了一下,心想:“这不是黑夜该有的样子!”于是,他召来守卫将聚在一起饮咖啡的人群驱散,将他们的铜制饮具摔到咖啡馆的地上。这群孤独的饮者起来反抗,却被捆绑押走。他们的亲友赶来,哨兵遭到袭击,是夜,二死多伤,三间咖啡馆被付之一炬。

第二天,咖啡被禁。麦加城内外的咖啡饮者们受到了为期八日的密切追踪,在这震慑性的一周内,被发现偷饮咖啡的人被捆绑起来,脸朝后坐在驴背上游街示。据说,那时有很多妇女出于醋意告发自己的丈夫,因为咖啡让她们的丈夫选择了案头,而非她们的枕头。

500

贝格就所发生之事写了一份陈述寄往了开罗。他向苏丹说明了自己采取的措施,并先斩后奏地请求苏丹批准。苏丹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他本人及其所有的宫廷侍从都是咖啡的热爱者。于是,苏丹给贝格写了封回信,在信中建议贝格取消对咖啡的禁令,他写道:

“很明显的是,引发街头暴动的不是咖啡,而是你扣押民众的做法。”

麦加是世界的中心。麦加发生了什么,很快就会传到阿富汗、波斯、埃及、利比亚、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贝格在咖啡之争中所遭遇的滑铁卢很快随着骆驼商队的足迹和朝圣者的归来,传遍了整个伊斯兰地区。咖瓦成为了“令人兴奋之物”,它在宗教和政治中都开始产生影响。咖啡豆中蕴藏的令人清醒和反叛的力量获得了官方的认可。贝格不得不将其收缴上来准备焚毁的咖啡豆如数退还。自此,咖啡贸易走出也门的山谷,迈向世界各地,日益兴旺。

500

500

随着咖啡的受热捧,咖啡的反对者也再次兴起。咖啡引发口角之争,口角之争又再升级为夹枪带棒的暴力冲突,确是不争的事实。1521年,在开罗,常常光顾饭馆的人(他们在饭馆只喝咖啡)和偶尔才下饭馆的人(他们追求敬虔,渴望在夜晚获得宁静)之间发生了类似的冲突。马上又有人冒出来声称,咖啡就是批判之源。他们称,听说人们在指责苏丹的自私自利,又说苏丹听信谗言。

于是,20年前将也门的首条咖啡禁令废止的埃及,又第二次将咖啡列入了黑名单。但此次禁令只适用于公共场所,在自己家中,人们照喝不误。所以,这次禁令形同虚设。

虽然咖啡在埃及只是半合法的饮料,但这并不影响埃及人饮用咖啡的习惯。在阿勒波、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德黑兰,人们肆无忌惮地公开饮用咖啡。喝咖啡有无数个理由:它在炎热的白天能带来凉爽和舒适,在凉爽的夜晚能给肉体和灵魂带来温暖。人们尤其喜欢在山的边缘喝咖啡,因为咖啡的香气能驱散下沉的干热风给大脑带来的不适感。从过去到现在,咖啡都是治疗偏头痛的良方。

……

在中央集权的奥斯曼帝国,咖啡的意义变得空前重大。它令在外的战士精神抖擞,令在内的哲学家们神清气爽,甚至妇女也开始饮用咖啡。人们发现,它可以让孕妇的分娩更加轻松。一部土耳其法律甚至规定:丈夫若禁止妻子喝咖啡,则妻子有充分的理由与其离婚。由此,咖啡这一风靡全国的饮品被纳入“食品”的范畴。在公民的意识里,咖啡成为了与面包和水同等重要的食物。

500

那时,葡萄酒和咖啡又陷入了一场新的地位之争。才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曾信奉基督教的地区依旧种植葡萄,咖啡开始入侵这些地区。尤其在君士坦丁堡,在咖啡的入侵之下,酒馆纷纷关门。“黑色阿波罗”再一次证明自己是伊斯兰教最出色的斗士。

“现在,咖啡豆胜了!” 土耳其诗人贝利吉曾如是欢呼,“它胜了!它深受医生喜爱,曾长久地令法典官们争执不下。它征服了大马士革、阿勒波和开罗!在金角湾,借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风,它吹散了葡萄酒的气味。”

自此,咖啡的香气成为了君士坦丁堡的象征之一。如果你走近海边,正如詹姆斯 · 贝克在日出后所做的那样,看到“圆顶尖塔从雾蒙蒙的海面上升起,就像镶嵌在棉被上的珠宝”,你很快能闻到一股香气,那就是咖啡香。它无形地飘在君士坦丁堡的上空,无论是温暖的早晨还是充满海的味道的夜晚,它都必不可少。

来自阿勒波的哈金和来自大马士革的杰姆,于1554年在这座位于金角湾旁的城市开了咖啡馆,这是最早开咖啡馆的两个商人。他们的咖啡馆被称为“高教养人士的学校”,但咖啡本身却很快被人称为“棋士和思想家的牛奶”。因为人们日日夜夜都能在咖啡馆轻拂宽大的丝绸衣袖,对着双色棋盘冥思苦想,一只手移动棋子,另一只手摩挲着下巴。

本文所选片段摘录自《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有删节,海因里希 · 爱德华 · 雅各布 著,陈琴&俞珊珊 译,2019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已获得授权。

500

编辑 = Cellur

图片来源 = GIPHY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