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度增加不意味着降水就增加,因为成云降雨要看相对湿度

【本文来自《保尔:西北将成新江南?对这里的文明来说,水多未必是好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烈焰寒冰
  • 全球变暖,全球蒸发都变大,冰川自然也蒸发融化后退。问题来了,这些蒸发后的水蒸汽去了哪里呢?一直滞留在空气当中?如果全球空气湿度变大,冬季冰川会如何呢?如果全球空气湿度变大,沙漠中的植被会如何呢?植被如果有所成长,蒸发量又会如何变化呢?

    我是四川攀枝花人,攀枝花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这几年由于水利开发,二滩,白鹤滩,向家坝,溪洛渡等等。在降水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攀枝花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植被以可感知的速度在成长。

难道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植被生长不是蒸得更快嘛,土壤-植被-大气是个连通器,根系把地下的水给吸上来了!其实可以告诉你,沙漠近地表的空气某些时刻是很湿的,尤其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温度低,水汽饱和度高,也就是相对湿度大,但是绝对湿度嘛还是小的,所以随着太阳出来,气温一高,相对湿度立马下降,就那点绝对水汽量是没法成云的,水汽继续上升,当地高空(距地表高差也就1000多米)可是强劲的西风带,一刮,还能留在原地才怪

多数植物也是大白天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干旱区这样玩蒸的可是更多了!

总结一下就是你的想法将导致大气环流把本就系统内循环储存在地下千百万年的水带走了,便宜的应该是蒙古国

接下来说冬季冰川的问题,季节性冰川还不是靠天吃饭啊

攀枝花我也呆过,你这样说是对的,空气湿度增加不意味着降水就增加,因为成云降雨要看相对湿度,没过100%自然没有降水。攀枝花温度高,相对湿度达到100%得要多大的绝对湿度啊

具体原理你可以看几篇论文,黄秉维先生的《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再谈森林的作用》,徐荣潞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干旱区湿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