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强盛了400多年,但是到了近代,波兰似乎智商不在线,版图日益缩小

【本文来自《波兰央行行长:德国对波兰的领土有企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波兰强盛了400多年,也是当时欧洲白人版图最大的国家,故获得中国网友授予的“大波波”之雅号。波兰全盛时期的版图囊括今天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核心地带,南部濒临黑海,今天的明斯克和基辅都是波兰的领土。

但是到了近代,波兰似乎智商不在线,版图日益缩小,虽然勇猛,但是曾三度被瓜分。二战结束,国际格局天翻地覆地变化。波兰第三次复国,不过它的边界线则是美苏英三强博弈的结果。与战前相比,领土再度大幅度西移。主要体现在苏波边界和波德边界,进而引起整个东欧版图的重组。

在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用三根火材棒向左靠拢的动作,来暗示苏联、波兰、德国领土的向西移动。这就是著名的“德黑兰公式”。它形象地说明英国政府赞成用德国东部的土地来赔偿波兰东部土地的损失。

雅尔塔会议上,在没有波兰代表的参与下,苏美英三大国确定了波兰东部的边界。斯大林的愿望完全达成。1945年,《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这条边界。

战后,德国战败,法国一蹶不振,苏联成为欧洲大陆唯一强国,这将是奉行欧洲势力均衡政策的英国的巨大心病。丘吉尔认为波兰、德国苏占区、波罗的海各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的一大部分、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都将落入苏联的手。这是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情。所以英国极力阻止波兰获得太多德国领土。

而美国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尽快结束对日战争,所以仍然重视对苏关系。波兰西部边界问题是美国所考虑的世界性问题中的次要问题。

在波茨坦会议上,英国和苏联发生争吵,丘吉尔坚持以奥得河为界,否则波兰会消化不良,同时让战后的德国陷入经济困境,而且移民也是很艰巨的人道主义任务。斯大林反驳了这些观点,坚决要求以奥得-西尼斯河为界。因为他认为波兰必须得到土地补偿,苏联要作战,一心不能两用,这些地方让波兰管理再好不过了。

波兰代表也慷慨陈词,东部损失的领土理应从西部补偿,而且补偿面积不大。波兰自己在战争中在人口和财富方面损失惨重。工业发达的地区交给波兰有助于波兰恢复经济,何况奥得-尼斯河是波兰的历史边界。所以波兰和苏联的要求合情合理。

由于英国首相艾德礼上任后,情况才开始转圜。美英苏三方同意暂时由波兰管理这块土地。但领土的割让留待以后的和会解决。

最终,会议决议: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尼斯河西段汇流处,再由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之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

这次决定,一笔勾销了德意志人700年的努力,不仅如此,德国还失去了文明发源地之一东普鲁士。而“大波波”再度屹立在东欧平原上,延续着自己奇葩的角色。

光荣与屈辱,以史为鉴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