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猪油消失”这种话,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压根不怎么进厨房
【本文来自《猪油为什么从民众的生活中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不是和资本有关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做为一个曾经的厨师,可以明确告诉你猪油从未消失。
制造中式糕点,猪油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典型代表月饼,熬制各种浓汤和卤料,猪油也是一种补充。直到现在,我母亲在煮蔬菜汤时也总要加一小勺猪油,亮色增香,让菜吃着不寡淡。
你会说出“猪油消失”这种话,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你压根不怎么进厨房
【本文来自《猪油为什么从民众的生活中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不是和资本有关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做为一个曾经的厨师,可以明确告诉你猪油从未消失。
制造中式糕点,猪油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典型代表月饼,熬制各种浓汤和卤料,猪油也是一种补充。直到现在,我母亲在煮蔬菜汤时也总要加一小勺猪油,亮色增香,让菜吃着不寡淡。
你会说出“猪油消失”这种话,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你压根不怎么进厨房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等28人 已参与问答
等16人 已参与问答
等277人 已参与问答
当然,“饱和脂肪比不饱和脂肪更不健康”是一个“观点”,至于是否接受这个观点,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你当然可以选择接着炼猪油(无论是做猪肉菜的时候把肥肉多煎炸一会炼点油,还是直接去买肥膘炼猪油),你也可以自己去做各种家庭制食品,腌菜、腊肉也好,豆浆、自酿酒也罢,这显然是个人的自由——只要你愿意承担各种潜在的风险,从可能的不健康到由于家庭作坊条件限制(最典型的,消毒不到位导致的杂菌污染)导致的诸如黄曲霉素污染、自酿酒过程中产生甲醇等等问题。
用什么油,可能是个科学问题,但本质还是个生活习惯问题。我也喜欢炒猪肉菜的时候炼点猪油,然后用来炒蔬菜——跟健康不健康没关系,纯粹是猪油炒蔬菜比植物油炒蔬菜好吃,就这么简单。
对了,线下超市有没有猪油买我没关注不好说,但随手在电商平台上一搜,卖猪油的并不少,而且很多出自那些被称为“资本”的大企业。啊这,算啥?要上纲上线起来,推崇吃猪油是不是在给这些“资本”张目呢?万事皆是资本的阴谋这种思维……你要这么想那你开心就好,尊重,祝福。
我作为80后则完全没见过猪油,90年代大家都愿意买瘦肉了,因为不需要炼油了,不爱吃肥肉的人也越来越多。
也就是后来看了些美食文章,才知道还有猪油拌饭、猪油渣这些。
现在要是说00后没见过猪油,没见过炼猪油,我多少有点信。
但你说你80后没见过猪油,我希望你不要代表我们80后。我们小时候家里植物油是不够的,父母祖辈整点猪板油炼油,应该是几乎没人没见过。不要忘了,85前的一波人,可能都见过家里拿肉票才能买到肉。
我是干部家庭子弟家境也算不错,只是家里亲戚的负担比较重,又经历了些波折,父母收入恢复正常后也算不错但经不起花,所以生活水准跟普通工人家庭差不多,小时候就盼着家里来客人,或者快点过节能把后院养的鸡杀了吃肉。隔壁住着两口子也是父母的同事,男的在抗美援越中受伤转业下来的,级别高收入也高很多,家里用的是配给的煤气灶(懂的就懂了),厨房里除了一溜的锃光瓦亮的餐具厨具,最牛逼的还有一只双喜牌高压锅,那可是跟一辆自行车差不多等值的物件啊,在我父母眼里就等同于奢侈品啊。他们有一独子比我小几岁,断了奶后就是一路喝着牛奶长大的,水果糖是不吃的只挑酥糖,冰棒是不吃的要吃就去市里独一家的冷饮店吃冰砖、冰激淋,鸡蛋是不吃黄的,吃鱼只吃鱼腩,吃肉那肥的更是一丁点都不能粘,他的外公外婆级别更高,把他宠的呀更是没法说,就是外国的吃穿用的玩意也经常能见到。这孩子的故事太多,跟他在一起的所有记忆对我来说都是刺激,不展开了。
这段说的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事,所以说即使是那个年代过来却没见过猪板油炼油的也是有的,就是标本太稀少所以才会不敢相信。
大家看过《乔家的儿女》这部电视剧吧,里边有穷疯了的乔家老大向失去女儿的两口子自荐求收养的情节,我那时候就有这种幻想:我要是隔壁家的孩子,我得多幸福啊!
做肥皂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堵血管。牛、羊油尽量不要吃。
猪油不香吗。另外菜市里面,杀鸡、杀鱼的地方,有很多不要的鸡板油、鱼板油,我们这里这些玩意,小贩都是送给你的。可以代替猪油。因为煎饼耗油比较大。炼鸡油、鱼油时,要加点花椒、桂皮、八角,油才有香味。
我作为80后则完全没见过猪油,90年代大家都愿意买瘦肉了,因为不需要炼油了,不爱吃肥肉的人也越来越多。
也就是后来看了些美食文章,才知道还有猪油拌饭、猪油渣这些。
现在要是说00后没见过猪油,没见过炼猪油,我多少有点信。
但你说你80后没见过猪油,我希望你不要代表我们80后。我们小时候家里植物油是不够的,父母祖辈整点猪板油炼油,应该是几乎没人没见过。不要忘了,85前的一波人,可能都见过家里拿肉票才能买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