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究竟是要让别人理解作者的表达,还是只要能让作者自我表达出内心世界即可
【本文来自《北师大回应学生证校训真伪:原标识被印制方替换,新证已印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农战
除了小孩,这世上有几个人敢说凡高的画不好?
只有在某人还不知道梵高之前,就已经对梵高作品做出了评价,这个情况下,才能说是他眼中的作品好不好。
否则,对其他人而言,永远不知道这个人说的好或不好究竟是基于什么。
另外,能够评价某类作品的,永远是有着某个标准,只不过是这个标准被多少人接受罢了。当印象派的标准被大部分圈子里的人接受时,它就成了一个画派或者主义。但对于圈子以外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接受,那么这种作品就不是他们眼中的画作,当然也无所谓说好与坏了。
你现在拿梵高的作品来做例子,只是说明你相对还能看懂(或者以为自己能看懂)梵高的画,但由此再往后发展的作品,很多可能你都不知道拿来能证明什么。PS.这里没有贬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这种现代艺术欣赏水平可能就是这样了。我去参观过蓬皮社艺术与文化中心,自觉能看懂(或者以为自己能看懂)展品的1/10,对我来说,觉得已经是不错的了。
对于评价其他名人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
关键问题在于,艺术作品究竟是要让别人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还是只要能让作者自我表达出内心世界即可。
如果只是后者,那么小孩子的涂鸦在本质上来说,和后者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它们也不需要大人去理解呢。
如果说,后者作为艺术作品,有作者主动积极的意识(而非小孩子无意识地),那么这个意识解读是由作者来阐述,还是让观众来理解?
我觉得最根本地还应该是观众自发的对作品的阅读和审美理解,而不是作者或者评论家培养出来的阅读和审美理解(你要这样看,不能那么看。。。。。。),如果观众无法阅读和理解作品,那不该是观众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