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滇南》的红色后代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  黄懿陆    首席编审/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红色滇南》是傣族作家许洪畅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由于长期与元江傣族文化学会来往,既给他们作过课题,也和他们交上朋友,也就深得他们信任,所以洪畅让我给这本书写点看法。

      记得元江傣族文化学会提出“元江(红河)流域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民族文化产业”课题,有意让我主抓完成。当时由于参加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组团到台湾交流,不能够参加课题接题活动,没有能够参加相关会议,不便参与。同时,举荐、协调了相关同志去完成这项任务。2016年台湾交流回来之后,作为傣族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许洪畅给我打电话,坚持提出希望我牵头领衔完成该项课题。盛情难却,我义无反顾担任了该课题组长,并且担任该课题《研究论文集》顾问,指导、协调、推动了由许洪畅担任该书主编的出版发行工作。

       在此之前,我便知道许洪畅秘书长是元江很有才华的文化人。他199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是县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的干部,在职法学研究生。繁杂的公务之余,还担任元江县文联文学协会副会长、傣族协会秘书长。是云南省民族学会、云南省傣学会、玉溪市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许洪畅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文坛上初露才华的文学作品是中篇小说《李拉二告状》。该作品参加京东锐作者征文比赛荣获中篇小说奖之后,与李宏伟、何葆国、北辰、高银交的获奖小说收入《来自月球的黏稠雨液》中篇小说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受到文学界关注。我感到一个县城有这样优秀的小说家不容易,鼓励他继续创作,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由于洪畅在单位工作,身不由己,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后,还要承担配合上级布置的更多、更繁杂的中心工作,上山下乡,深入基层。上级指到哪里,便身不由己奔赴哪里,尽管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他仍然笔耕不缀。所创作的《梦中的红河水》《花腰姑娘凤凰花》《回望千年古镇因远》《猪街茶》《山之魂,水之灵—万种风情美元江》等散文,先后在《中国散文家》《中外文艺》《中国文学》《云南民族》《今日民族》《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文学网》《云南文艺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文学网站上发表,《故乡的清水河壮美如画》荣获“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美丽神奇的哈尼山寨》荣获散文华表奖,散文作品百余篇,主编《元江傣族文化》等多部书籍共100多万字。

        2022年6月,我有事到元江与傣族文化学会交流,他告诉我有书出版,要我写一些文字。这是一部红色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采用了应用故事外叙事者和故事内叙事者的创作手法,创作时以第一人称“我”和“他”的角色转换,相互交织叙述的技巧叙述历史故事。时空交织迄今80多年,因为我与作品描写的一些主人公同时代,甚至还与他们同一单位,且受之领导,耳闻目睹过他们的事迹,阅读起来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身同感受。比如“我的父亲”杨春洲,他是一位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老革命,也是著名摄影艺术家。我当年在云南省政协工作时,目睹过省政协副主席杨春洲他老人家痴迷摄影的情景。那是一次下乡时,我作为云南政协报记者随行,到某地悬崖峭壁处,一看上去就很危险。但老人家为了选择最好的角度,或倚靠在一颗松树上拍照;或匍匐在沼泽旁目测镜头。这些高难度动作,无一不让随行人员惊出一身冷汗。作品中记录的朱家璧司令,担任过云南省政协主席,都是我的老领导。书中写到的王德三与“我的父亲”接触,其对“我的父亲”杨春洲把国民党权贵陈果夫的讲话内容密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表示感谢。这里写到的王德三,正是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力推电影《热血儿女》的主人公。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云南祥云人。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每每参与审片,我都是热泪盈眶地沉浸在王德三等为革命英勇就义的感人情景中。我还联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晓雪、蔡毅、原因给省委领导写过给予资金支持的建议。

      《红色滇南》在叙述红色革命题材的作品时文笔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故事娓娓动听,笔触之处,力透纸背。一个个故事,一篇篇内容,都是一曲曲对革命英烈的赞歌,是一首首对革命英雄的颂曲,也是一篇篇讴歌革命历史的史诗。作者叙述的弘扬红色精神的故事,既保持“原生态”风格,又突出了民间口头文学特征,全书六章,91篇连缀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巨著。讲述老百姓记忆中的红色滇南的革命斗争,讲述老百姓心中永恒的英雄,传颂了红色的传说,树立起了老百姓口碑中的丰碑。

       20世纪以来,优秀的影响中国的红色题材文学作品很多。“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开启震撼心灵之旅,在超越时空的对话里,将红色精神一直秉承下去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红岩》《星星之火》《暴风雨所诞生的》《山呼海啸》《桥隆飙》等有口皆碑的文学作品,都归属其中。

      以上著作,我都读过。自认这些作品对我的成长之路产生过指导性的影响。

     冰心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深含哲理,可以启发读书人的心智,明理感怀而鼓舞人生。好书能陪伴和引领人的一生。在众多的书籍里,有一类书籍一再印刷,反复再版,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那就是红色经典书籍。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信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正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正因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窃以为,演绎《红色滇南》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红色事迹,会直接影响到千秋万代的红色后代。作者是《红色滇南》土地成长的当代人,写出这样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肯定会影响到为之做过贡献的红色先辈的红色后代的成长。

                                                    草于2022年6月23日凌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