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政府制裁后,中国芯片企业开始加速扩张!

6月20日,据媒体统计,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公司,有19家来自中国。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只有8家。

500

在入榜的企业中,位居第一的是国芯科技,涨幅高达338%。

第二为寒武纪,涨幅达到144%;第三为创耀科技,涨幅达到了136%;第四概伦电子,涨幅100.4%;第五臻镭科技,增长99.1%。

500

强劲的增长似乎也预示着,自美国对中国芯片技术打压以来,中国芯片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500

国芯科技车身控制芯片

收入增长速度第一的国芯科技,成立于2001年,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

主要研发生产汽车芯片,包括车身控制芯片、发动机控制、新能源车的BMS管理芯片。

500

其中以车身控制芯片出货量最高,国内的主要汽车厂已经开始批量使用,覆盖长安、上汽、长城、小鹏、比亚迪等主流车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汽车智能化时代,单一台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就超过1400颗,国芯科技正是抓住此机会,开始将芯片国产化导入车企之中。其今年的订单已经超过400万颗,到手订单超过1亿元,年增速预计达到200-300%。

500

寒武纪云端AI芯片

诞生于2016年3月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学术团队。取名“寒武纪”,是希望用5亿年前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

短短五年内,寒武纪已发布三代芯片,主要产品包括云端产品、边缘产品等。主打的云端系列,大致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

云端产品从硬件竞争上看,与英伟达基本上已实现对标。比如寒武纪的思元370 芯片,达到了英伟达 2021年最畅销的 T4 芯片的同样功耗,两倍性能。

与英伟达最新的产品a10对比,功耗相同,性能大概提升百分之十几到二十。

长期而言,寒武纪不断完善的软硬件生态,是其在芯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寒武纪云端训练、推理产品形成完整组合,以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为代表的车载芯片产品,将成为寒武纪的新亮点。

500500

创耀科技接入网芯片

创耀科技成立于2005年,通信算法&芯片设计供应商,专注于通信核心芯片。在基于铜线双绞线上实现宽带接入技术和电力线载波宽带通信技术上,投入巨资研发核心接入芯片。

500

接入网芯片全球市场稳定,2021年,创耀科技其接入网网络芯片相关销售占比,从 2020 年的31.8%变成 77.5%,一跃成为首要收入来源。

在手订单充裕,出货的接入网芯片约为400万颗,烽火通信、共进股份都是其客户。

目前,创耀科技研发的难度较高的局端芯片,有望打破垄断。目前已完成流片,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创耀科技是全球第二家局端解决方案提供商,明年会在亚非拉出货。

此外,支持WiFi6技术标准的芯片,也正在研发过程中。

500

概伦电子EDA国产替代 

EDA被称为半导体行业“金字塔塔尖”技术,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应用贯穿芯片设计各个环节。

但长期以来,被国外把持,导致EDA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中,对外依赖程度最严重的环节之一。

500

自2010年公司成立以来,概伦电子围绕集成电路行业工艺与设计协同优化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战略布局。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制造类EDA工具、设计类EDA工具、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仪器和半导体工程服务等。

概伦电子选择了从存储器领域进行布局,目前客户已经覆盖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全球规模前三的存储器厂商。

2020年来自这三家存储器厂商的收入,占公司设计类EDA工具收入的比例超过 40%。2021年EDA工具授权业务实现收入14001.24万元,同比增长47.64%。

概伦电子的器件建模EDA工具,也斩获了豪华的客户阵营,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联电、格芯、中芯国际等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的九家。

500

臻镭科技射频收发芯片 

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芯片的设计开发、研制、生产,主要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

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和电源管理芯片占比较高,分别为31.43%和34.36%。

终端射频前端芯片,采用大宽带、高线性、高效率、高可靠性设计技术,形成一系列高性能射频前端套片,主要应用于自组网、电台、数字对讲、导航、天通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终端,例如北斗导航终端。

500

射频收发芯片,应用于数字相控雷达系统。电源管理芯片已应用于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空间目标检测雷达。

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应用于高可靠的航空航天、军工和工业控制领域,具有电源变换、T/R通道电源管理、电源配电保护、电池管理等功能。

核心芯片应用于多个型号准备中,并亮相于70周年国庆阅兵的多个方阵。

下游客户主要以国防科工集团的下属单位为主,前五大合并客户收入占比62.93%。

500

芯片发展的黄金机会

美国从2020年开始就对中芯国际、华为等中国芯片企业,进行技术打压。但制裁反而加速了中国芯片企业的繁荣状况。

500

中国2022年前四个月的累计芯片进口量,和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0亿枚,明显下滑。

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缺芯”影响了海外芯片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芯片快速发展,提升了自给率。

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芯片总销售额增长18%,达到逾1万亿元,创下新纪录。

咨询机构晨星分析师Phelix Lee表示:“中国正追求供应链自给自足。毫无疑问,中国芯片制造商可以在未来几年通过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其他领域实现收入增长。”

总的来看,我们的芯片行业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正逐步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不过整体技术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路还很长。

谷歌前CEO埃里克曾公开表示:“美国正处于输掉芯片竞争的边缘,如果中国在整个半导体供应链中发展出持久的优势,它将在基础技术上产生美国无法匹敌的突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