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衷考公,民营企业不受待见:我们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今日客人来访,送我一套公务员考试书籍,我的一个学生刚好来我办公室说事情,我听他说在准备“考公“,于是便将这套书送了他。但是,他告诉我,他的同学中有近2成的学生都有“考公”意愿,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500

我了解到,陕西各大院校毕业生“考公”和“考事业单位”,几乎都是大学生首要选业方向。以往,应届大学生毕业,在各行业尽快就业是他们主要的选择,“考公”和“考事业单位”只是少数人的选择项。而今年,因为疫情导致大量民营企业招聘毕业生大面积萎缩,同时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体制内”优势,使得大量的学生宁愿将“考公”和“考事业单位”当成就业的最优选择,由此催生的“考公”和“进体制”日渐火爆即是最好的明证。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另外根据“智联招聘”4月26日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截至4月中旬,2022届大学毕业生1100万人中,只有15%的人在4月中旬签约,意味着只有165万人确定就业。而比较麻烦的问题在于,目前疫情冲出劳动力就业方向主要在服务业,它们雇用了大约一半的劳动力,其中许多是餐馆,电影院和购物中心等一类低端的工作。

500

另外,因为政策、监管和调整的缘故,科技、教育和房地产行业原有就业人群大量退出和失去岗位。例如,因为对课外教育机构整顿的缘故,仅新东方一家公司一次性裁员6万人;京东、阿里等知名民企也在大批量的裁员或者毁约。这些失业人员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短期内能迅速再就业的人数一定不会很多。而这部分人与2022届大学毕业生、以及往届未就业大学生人数叠加,使得整个就业市场有着巨大的压力。

大家都说,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由此我想起两个事件:

其一、上世纪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业结构要调整,国有企业的员工人数减少了30%,3400万职工下岗。为了保稳定、保就业,时任朱镕基总理通过调整和鼓励职工去民营企业就业,大量释放私营企业吸收劳动力的潜力,迅速吸收了大量下岗工人。

其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就业问题。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全球贸易造成巨大影响,海外需求的崩溃对我国外向型产业造成了打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当时失业率达到9.4%。但是,国家通过4万亿大基建计划及财税金融改革等多重手段,很快化解了这一危机,使就业重新走上正轨。

500

但是新冠疫情三年来,疫情对我国医保、社保以及各种产业体系的影响还在持续,目前的就业形势与上世纪的下岗职工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就业问题情形迥异。再加上,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压力、基础设施因建设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缘故企业投资意愿不高、以及中小微企业运营困难等原因,使得这些行业和领域要急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也不太可能。而现在,大量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冲刺“考公”和“考事业单位”,力求进入体制,这势必会带来一种导向——“非公不就业”,这对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绝对不是福音。

目前,很多国字号单位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分忧,大量招聘毕业生,使得大量劳动力有机会进入体制。但是可以预料到的是,体制内人员增多,必然带来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和巨大的财政压力。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那么以体制为先导的降薪潮必然发生,同时也势必席卷整个劳动力市场。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实际工资的降低,也必定影响国内消费,阻碍投资和创造就业的机会。而这种情形对我们国家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和应对世界产业链调整的压力,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

500

因此,我认为,目前将大量毕业生引导到“考公”和“考事业单位”,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反而应该是一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警讯!劳动力蛋糕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优秀人才都去体制内了,那么民营企业必然失去了人才支撑,它们该如何发展?是让它们自然消亡,还是坐以待毙?我不敢想象民营企业消失后,我国产业形态的最终结局!

因此,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此要保持警惕,不要将大学生“考公”和“考事业单位”作为就业市场的主流,反而应该引导优秀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去就业。同时,国家应该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和增效,以蓬勃的民营企业发展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让民营企业以优厚的薪酬、良好的职业前景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建功立业的首选,这才是化解就业困局的长远之策。

请肉食者思之!(陕西西安张岳琢)

500

(插图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