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回乡种地半月有感

1.

这次回乡,最重要的两件事,其一是陪妈妈看病,其二是带娃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体验一下我童年的生活,希望能有所触动。

上初一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直到陷入以后考高中都危险的程度。老师家访时,直言不要给他报网课,因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但不会好好学习,反而多了玩游戏的机会。孩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明确的目标,考得好与坏都无所谓,再差也能完全接受,不愿意去努力,作业也就是糊弄完成的状态。老师说,也许是他吃喝不愁的原因,学习上没有任何动力与压力。

所以,这个暑假哪儿也不去,原本约定的旅游也取消了,带他回乡去种地。

500

2.

我爸说,前段时间最苦的时候你们不回来,现在农活都告一段落了,你们回来也没太多活可以干了呀。我说以前还没放学放假,我也回不来啊,现在是没苦也得硬吃,主要是锻炼孩子,让他吃吃苦。为了锻炼他,我专门跟公司报了半个月的休假。

于是,每天一早起来就去拔草,拔秧田的草,拔菊花田的草,拔大豆田里的草。我也把作息时间给调整了,每天晚上八九点就睡觉,早晨5点多起床。然后就带着孩子下地干活,拔到八点左右,天气热起来了,衣服也基本湿透了,就回家洗澡、换衣服,然后吃早饭。

下午等到四点左右,太阳不那么毒辣,再下地去拔草。晚一点的时候,蚊虫就会冒出来,我也是特别招蚊子那种,很快胳膊上都是包。

一边拔草一边搞思想教育。我问孩子,是拔草苦还是学习苦,原本期望他说拔草苦、以后要学习。结果他说拔草和学习都苦,都不是人干的事。好吧,听到这个答案我也是一脸黑。

晚上回来,洗澡吃饭洗衣服。好在夏天衣服干得快,虽然一天湿了两三次,也能确保有干衣服穿。

孩子说,最享受的是洗澡的时间,特别是刚提上来的井水,冲在身上很凉快。每次看他那么冲,我都担心他会感冒发烧,好在身体还保持的不错。

500

3.

这段时间,要说劳动强度稍微大一点的,就是给玉米地施肥了。这活不能干太早,因为玉米地的露水还没干;也不能干太晚,因为天太热了就受不了。

大概8点左右,我和孩子拎着桶,到了父母租种的宅基地。一手拎桶,一手施肥,不时有玉米叶子割在脸上手臂上,火辣辣的疼。花费抓在手上,很快就微微融化,黏在手上也不舒服。玉米有一人高,林间密不透风,不一会儿就全身湿透。

我本以为上强度了,孩子就能认苦服输,没想到他一直坚持到最后,我们俩把一亩多宅基地都施完肥,他也没吭一声。

不得不承认,他还是能吃苦耐劳的。以后就算考不上大学,哪怕去送外卖、跑滴滴,有这种吃苦劲头,大概也不会饿死吧。我稍微有点欣慰。

500

4.

每天从上午到下午的时间,是孩子最轻松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农活可以干,只是忙着做午饭。爸爸在小河里放了好些个笼子,每天都收获颇丰,既有鱼也有虾,包括小龙虾、河虾,甚至罗氏虾,这些罗氏虾是旁边虾塘放水时跑出来的,每个个头还很大。

除了水里的收成,还有地里的和天上的。地里有香瓜豆角,天上有丝瓜,随时吃随时摘,那叫一个新鲜。

孩子喜欢上了烧火,不管灶门口多热都烧,有时不但热得一身汗,还会因为锅里烧了辣椒的缘故,呛得直打喷嚏。就算这样,他也继续烧。似乎这也成为乡村生活的一个乐趣了。

终于找了一块地,带着孩子去翻土,花了一下午时间才翻完。我原本想挑粪浇土的,但遭到父母一直反对,说这活太埋汰了,当年我读书的时候也没干过。最后也没干成。

5.

有一天中午去镇上买东西,我带娃去我的母校看了看。我从初一就开始住校,从那时开始学着独立生活。每周从家里带米来蒸饭,天天吃豆芽吃到反胃,吃完饭去旁边的小土沟洗碗,半夜经常会饿醒……我跟他说着过去的生活。

但娃显然没有受到啥触动,因为眼前的学校,都是一栋楼房连着一栋楼房,操场也铺了塑料,各项设施都比较齐全,跟北京的学校也不会差。

门口的保安告诉我们,现在学校在校生不足一百人,因为但凡有点条件的,都去县城读书了。再这么下去,老师都快比学生多了。

想着当年的煤渣跑道上,乌泱泱的学生在跑步,我不由得有些恍惚。

6.

一有空孩子就会打开电视看,暑假作业只带了一项,就是语文的古诗背诵。不管我怎么提醒,他都不愿意去背诵,每次台词都是一样,就是等看完了再背。

后来我硬性要求,只有背完了才能看电视,他才不情不愿地背了几首,然后继续看。

期间,陪他看了两场苏超的比赛。他显然对足球比较懂,我说你又不踢足球,咋了解还挺多呢。他说都是从实况足球中,学会了那些名词。

好吧,看来玩游戏还有点用。

7.

两个星期的种地生活就这么结束了,我也回到北京继续当牛马,孩子也回来继续过着散漫的暑假生活。

随复盘这次回乡种地,对我的改造可能大于对他的触动。我感受到他那种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状态,而且对他的学习,也没那么多执念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