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备战备荒”的时代?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194810169655844/?log_from=ce3554cbf7c62_1654998537009 (笔者在其他平台的专栏文章)
关于备战备荒,乡村振兴的话题和资料,我已经关注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还是没有形成很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多多少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感受的。尤其是受到“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的影响最深,其次就是我一直尊敬的眉山剑客陈平教授,当然两位先生的观点也是互相借鉴和发展的。
其实先不说宏观的东西,有一个最普遍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一切都准备好了,危机不来;一切都没怎么准备,危机偏偏更容易发生。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当我们学着去备货备粮的时候,不仅“封管控”很难发生,而且即使发生了,我们也不用恐慌担心;而当我们享受着“习以为常的日子”,不去做任何准备的时候,一旦“封管控”发生了,网络上线下便到处都是“鬼哭狼嚎”。虽然我们也都知道一个常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但是,在备战备荒这件事上,国民层级出现了一定程度甚至是严重的“缺失”。所谓的居安思危这回事,貌似被丢的越来越远了。即使,疫情帮助我们多少又开始反思了一点点。
毛主席在1960年代提出:要留有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对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紧。总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战争或者危机总是来得很“突然”,疫情期间大家没有备粮食,被封管控了“少吃短喝”;医院的资源不够用了;大家攒的钱不够花了等等。而且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没有备战备荒的意识”。尤其是在如今的“丰衣足食”的时代。
人民没有意识,基层政府也不会提前想到——即使疫情已经开始蔓延,“可以抄的作业”已经够多了,上海等地还是出现如此严重的“物资短缺,医疗资源短缺,人手不够,方仓不够”等问题,这是个集中体现的“现象”。松懈,疲软,甚至是有意的在搞“享受主义,安乐主义”,危机意识几乎全无。现实就是脸被打得啪啪的,上海这次把自己的脸丢到了“全世界”,我看难以再抬起头了。
其他地区的“备战备荒”也不过是在继续“抄作业”——但是也只是很少的方面。温铁军教授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实际上面临着一些正在悄然发生的,但是后果极其严重——甚至于可以亡国灭种的危机和战争。比如最近最火的生物战——美国发起的生物战已经蔓延到了全球,包括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老实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陈平教授怀疑的“新冠病毒”就是美国用来和中国打生物战的实例,只不过,美国的科技没那么发达,病毒也并没有只针对黄种人发作,相反,白种人损失的更多。但是这已经足够敲响警钟了,如果再有下一次,我们是否还能“胜利”?
从常规战争到核战争,金融战争,再到如今的生物战等等,危机从来都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的加速升级。其实,在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之前,我国人民的“备战备荒”的意识和实际动作都是极其到位的,不管是各项武器,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当然还有科学上的种种突破。越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有无限的生命力,而这都基本上都是源于“危机意识和备战备荒”。备战备荒从来都不是“危言耸听”,正如大家经常嘴上说的那句“我们不是生在和平的时代,只是生在和平的国度”,但是说完这些,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意识到其可贵性以及持续维持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和平”的困难呢?
不靠持续不断的“备战备荒”,“居安思危”,我们的眼下的“和平和安逸”又能存在多久?要知道,我国的周边或者整个世界基本上都是“危机四伏”,国外的反华已经越来越多地升级到更高的程度上了。网络上越来越多,线下也越来越多。
作为大城市——人口密集,资源集中,基建发达,几乎所有的发展优势都集中在大城市,便更容易成为敌人袭击的主要阵线。为什么新冠疫情最早开始于武汉这座人口密集,地理位置处于中国中部的超级大城市?这很值得考虑吧。病毒“人传人”,在大城市是不是最容易也最迅速传播开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不是管控得当,那是不是全国都暴露在“严重的致命危机下”?大家有考虑过吗?要知道,大城市在任何战争中都是敌人攻击的“首要优先目标”,当然后果也是最严重的。
大城市最容易被切断“补给线”——毕竟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大城市瘫痪了,国家也基本瘫痪,这是现代国家的一个致命弱点——资源和人口过分集中或者依赖大城市。和平时期,大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战争时期,一旦引擎被破坏,一切便都瘫痪了——尤其是严重依赖大城市发展的国家。
这个时候,人口分散,资源可以自给自足的乡村——有着“战略纵深”,地处内陆,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度,就占据了大城市“战时”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地广人稀”“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些优势结合在了战时的“乡村地区”。那里成了“一切的希望”。所以如果更好地开发发展我们的“大后方”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