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年过去,这位大师留给我们的远不止喜剧
“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场悲剧,但是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部喜剧。”
这句话出自闻名世界的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就像是卓别林拍电影的万能公式,明明每一个故事都与不幸的小人物有关,却能让我们捧腹大笑,记忆良久。
拄着一根任他摆弄的拐杖,宽大的礼服、黑皮鞋和礼帽,留着简洁的“卫生胡”,还有那张妆容黑白分明的脸,是这位喜剧大师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形象。
以至于很少有观众记得他卸下浓妆后的容貌。
今年的4月16日是大师卓别林诞辰133周年,我们因喜剧二字与他结缘,但他这一生就像是以喜剧为中心而展开的同心圆,喜剧之外仍有许多未被了解的领域。
没有黑白颜料的加持,也没有滑稽的动作,这篇文章或许能成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大师的契机。
幽默是他的保护色
卓别林第一次登台是在他五岁时。作为歌手的母亲突然失声无法演唱,酒吧经理为了救场,于是使唤一旁年幼的卓别林上台拖延时间。
没想到这一上台,卓别林就开始了他长达八十余年的喜剧生涯。
▲青年时期的卓别林
他模仿失声母亲的声音来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惹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纷纷往台上撒钱。
父亲发现卓别林的天赋,让他进少年剧团深造,这也使得卓别林在未满10岁时就成为了一个专业的舞台剧演员。
但上帝给他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关上了他的一扇门:父母感情出现隔阂最终离婚,随后父亲因酗酒去世,母亲也患上了精神疾病。
生活的变故让卓别林不得不停止追梦,开始谋求生计。
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后,兜兜转转的卓别林还是渴望用自己的表演来赚钱,终于在14岁时如愿得到了他第一个有报酬的喜剧角色。
▲青年时期的卓别林
有人评价说:在卓别林之前没有喜剧,全是闹剧。
那些导演拿给卓别林的剧本中,卓别林出演的都是些没有感情的滑稽角色,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表演时给角色加上情感,却全被导演剪掉。
那些导演的做法不过是把马戏团里的闹剧搬到荧幕上来,没有人认可卓别林的想法,他们觉得喜剧演员怎么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呢,他只负责好笑就行了。
但是卓别林的生活远比他电影里的角色更富有戏剧性,幽默和喜剧是他苦难生活中重要的支撑,如果喜剧只能让人们发笑,却不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任何印象,那么大费周章引人发笑又有何用呢?
1918年正值卓别林29岁之际,为了拍摄自己想要的题材和内容,他筹资建厂,拥有了自己的制片厂,这也让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
但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为他带来安宁的生活。
在他29岁建厂的那一年,同时也传出了他结婚的消息,只不过女方16岁的童星身份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