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所了解的深圳车位政策来说,不能算是公地悲剧
【本文来自《深圳小区车位只能月租不能买卖长租,是深圳本着全体市民的利益,制定的惠民政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siyuan_xie
这其实不是惠民政策,经济学上这叫“公地”悲剧。停车位是一部车使用成本的一部分。理论上一个城市必须为每部车至少配备一个停车位,否则少于这个数量,那么就有车无法停靠,这个事是无法用十个锅九个盖来变戏法的。政府不管是规定车位只能买或是租,要保持停车位和车辆的数量平衡,必须用经济手段。如果是买,那么价格随市场决定,产权明确。如果是租,那就要将租金提高到车辆持有者和车位数量平衡,付不起租金的车辆持有者退出市场。过低的租金只会造成人人去买一辆车停在车位,使用频率很低的车辆长期占据车位,而使用频率很高真正需要车辆使用价值的人停不了车。那是不是可以维持低租金,开发商多造点车位就能解决问题呢?并不会,因为这个多出来的车位的造价必然会转嫁到房价上,那么这个多余的价格就会对不使用车辆的业主造成不合理的付出。因此理性的开发商一定是建造最低要求的车位配套保有量,来降低房价以利销售,最后的结果反而是车位越来越紧张。
为了理解您说的公地悲剧去了解了一下,但是从我所了解的深圳车位来说,不能算是公地悲剧。您说理论上城市应该为每部车配备停车位,这并不合理,车辆是流动性非常大的,一般不只是停在居住点,外出任何停车点都可能会停,对于小区来说,车辆有出有进,当车位是公共的使用的时候,每个车位有效使用率大大提高,实际上深圳新建小区的车位比一般都大于1:1,即一户住户对应一辆车位,但是现在每户家庭成员都有可能用车,那实际车辆超出车位后,用买车位的手段,那大量的车无法停进去,不同时段会有产权车位空出的,又无法使用。租车位,那就用实际中停车费来说,深圳按片区划分了停车费标准,比如福田区大部分车位都是60元一天封顶,月费就是小区物业各自分,租车位的好处就是灵活变通,能够适合给短租用,比如临时停车一天,如果买卖的产权车位不能给临停车用,那就造成大量车位空置,如果大家都只能停自家车位,那车也别开出去了,无法停在外面停车。
现在深圳在试点共享停车,比如办公区跟住宅区临近的停车场,因为办公区和住宅区停车时段是错开的,就能更有效利用起来车位,晚上办公区的停车位给住宅业主停,白天住宅区停车位给办公的职员停,这都是在解决停车位紧缺的问题。
另外“因此理性的开发商一定是建造最低要求的车位配套保有量,来降低房价以利销售,最后的结果反而是车位越来越紧张”这话说得不实际,开发商建房要按规划,城市住宅一但楼栋高上去,地基就会做越深,地下停车场只是借地基建的,并没有单独多出多少成本,而且租赁形式的车位,租费是交物业管理的,更良性促进物业管理。何况理性的开发商在深圳不会降低房价以利销售,本身优质房产在深圳是稀缺的,合理的高价,保证的购房者对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开发商更愿意卖房前炒热高阶话题,不降价当然获利更多。
过于书面理论的知识可能不适用于解释太实际的操作,我本身开车比较多,停车难是一大头痛的事,但我恰好是在深圳房产相关行业从业者,经常观察停车的事情,去别的城市停过几次车后,确实也理解了深圳的这种做法,以上一点小观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