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腾讯体育大裁员

500

互联网裁员的飓风,这一次吹到了体育头上。

北京时间5月19日,一份标题为“关于OVBU体育业务部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的邮件截图开始在各个社媒平台传播。多个信源告诉懒熊体育,该截图属实,确为腾讯在线视频事业部(On-line Video Business Unit,以下简称为“OVBU”)下体育业务部全员邮件。

500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告诉懒熊体育,网传截图即为邮件全文,且本身即以图片的形式发布,没有其他正文。这位消息人士已在腾讯体育工作近10年,他表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邮件”。

北京市部分区域目前仍处于居家办公状态,这封邮件对一些人来说无疑是隔离期间一个惊雷。另外一位腾讯体育内部人士告诉懒熊体育:“(一开始)以为是优化,没想到是直接端。”

但当下这样的惊雷并非只发生在腾讯这里。腾讯体育的缩编也早有先兆,如果仅把它视为体育行业或者体育内容在中国的哀歌,未免过于片面。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今日之局面。

500

本次裁员的具体内容

上述邮件内容显示,隶属于OVBU下的体育业务部将撤销1个业务中心和6个业务小组,包括:篮球业务中心/篮球运营组(“/”代表中心下属小组)、足球业务中心/足球运营组、综合业务及大项目中心/综合大项目运营组、产品中心/增值产品组、平台研发中心/推荐平台组、平台研发中心/画像与算法组,以及整个市场营销中心。落款为“腾讯控股集团”。

据懒熊体育了解,邮件中所描述的“组织架构调整”实为裁员。关于腾讯体育“缩减团队”的传言在业内流传已久,但此次正式裁撤的幅度还是超出其内部意料,被撤销的1个业务中心及6个业务小组共涉及近100人。

这是腾讯体育时隔1年后的再一次重要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

2021年4月开始,曾隶属腾讯体育独立编制下的约300名员工,陆续被调整“拆分”到了其他3个业务或部门中: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及网传邮件中所提到的“OVBU体育业务部”。

500

当时这次调整源于腾讯平台与事业群(Platform and Content Group,以下简称“PCG”)的架构变动。那之后腾讯第一次在事业群下设立了事业部,也就是上述“在线视频事业部”(OVBU)。腾讯视频、短视频平台微视、调整后的体育业务均隶属于OVBU。

其中,并入腾讯视频的员工主要负责版权业务、赛事直播、节目制作等工作;并入“OVBU体育业务部”的员工则主要负责各运动品类(足篮球、综合体育)的运营、用户增长、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业务,该部门人员规模接近200人。

如果以去年4月前近300人完整编制的“腾讯体育”计算,本次裁员幅度接近1/3;而如果以去年4月调整后“OVBU体育业务部”近200人的团队规模计算,本次裁员幅度则更大,几乎是50%。从职能上看,裁撤集中在运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三类岗位的员工。后面我们会分析具体原因。

据懒熊体育了解,在本次架构调整中面临被裁的员工,预计将会得到“N+1”的补偿。与此同时,上述员工大部分将有约60天左右的“缓冲期”,因此亦有业内人士将其理解为“N+3”的离职补偿。

500

未来有什么具体影响

这次调整目前并不会直接导致“腾讯将放弃体育版权”、“在腾讯看不到NBA了”这样的结果。但接下来腾讯对于体育版权的选择思路更加明确,而更具体的操作思路,恐怕还需要内部重新消化和分工。

在腾讯,和体育相关的内容产品整体可以分为两大块:和版权赛事相关的直播、原创视频节目,以及日常的资讯类图文、短视频产品。从这次调整动刀的地方看,后者比前者受到的影响和变化会更大。

目前,腾讯旗下主要拥有NBA、中超、欧冠、职业网球赛事等主要传统体育赛事直播版权。其中NBA被视为腾讯在体育领域的一号资源,现有周期的版权成本达到5年15亿美元,将在2025年到期。

500

很明显,NBA之外,其余赛事版权只是锦上添花。今年F1即便有了周冠宇这样有号召力的中国车手出现,腾讯也不愿在这块的版权上出手。以往曾经一举囊括的其他北美体育联盟赛事,如NFL、MLB、NHL都已经不再续约有知情人士说NFL合作仍在沟通中。2020年曾低价买入的英超,试水一年后也不再跟进。据懒熊体育了解,本赛季的欧冠+欧联比赛,腾讯最终会拿版权也主要出于低价的原因。

但即便是头部资源,背后也面临着关于成本、投入产出比的各种复杂计算的暗流涌动。2020年7月,原本由腾讯体育负责的NBA业务就转交给了腾讯视频,对应的15亿美元成本也改由腾讯视频承担。然而据懒熊体育独家获悉,从2021-22赛季开始,架构调整后不久,NBA版权实际上又回到了OVBU下的体育业务部,原来被转去腾讯视频的员工绝大部分又转回到这个体育业务部。这从NBA相关宣传片、直播间里的明星或嘉宾从娱乐明星慢慢变成球星运动员,就可以看出来。

也就是说,2020年7月腾讯视频接手NBA,到2022年5月的“体育裁员”,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腾讯内部对体育相关业务进行了4次重大调整(两次版权成本移交、一次架构调整、一次裁员),连合作伙伴的中层人士都直呼他们“瞎搞,有毛病”。

可以预期的是,在2025年之前,NBA仍是腾讯在体育上的门面。而在下个周期是否仍会出手,目前并非需要优先考虑的事。但对于负责日常资讯类的人员来说,他们显然被划出了当下腾讯的计划。

500

本次调整的背后逻辑

实际上,本次调整仍然是对去年4月PCG架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

首先它是腾讯在面对“算法+短视频”的竞争焦虑——尤其来自字节跳动的外部攻势时,对内部内容生产流程、架构和人员的又一次调整和应对。

应对核心思路就是强化所谓的“中台能力”。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通过复用减少重复造轮子,提高组织和业务效率,这也是中台的最大特点。

具体来说,在PCG调整后,企鹅号提供内容中台;看点负责信息流的数据支持;腾讯视频和微视提供基于视频编码、打标签等的技术中台。以上各项中心被应用到各类内容产品的制作上,构成腾讯现有的内容与平台运行逻辑。

对于此前更加偏向“联邦制”和内部赛马的腾讯来说,这种转变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技术和业务的打通,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内容生产上的重复部分,需要进行精简和重新分工。

其次,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处于增速放缓和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中,对于利润和商业回报的考核变得更加优先。

这也影响了腾讯体育的角色。从2014年体育在中国风起后,腾讯体育从腾讯新闻的一个频道,逐渐发展成一个综合了视频+新闻+赛事/活动+经纪/营销多项业务的独立版块。一位曾经在腾讯体育业务体系中担任过高管的人士在离职时曾对懒熊体育感慨过,“这跟刚来腾讯(体育)时完全不是一家公司,感觉去了好几家公司。”另外一位曾在腾讯新闻任职的高管告诉懒熊体育,独立研发和运营腾讯体育App,如今看“为了扩张而扩张”。

在腾讯这样的巨头内部孵化体育业务,利弊都非常突出。前期有资本和流量扶持,但中期就会面临业务复杂之后的内部资源协调问题,更重要是,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大,回报率、投入产出比也被更多地提上议程和出现在集团的问询中,而体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消费能力又未能提供这样的支撑,调整就不可避免。2020年7月,腾讯体育将NBA版权内部转交给腾讯视频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而随着去年4月,原来的腾讯新闻负责人陈菊红以及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等人内部转调到了腾讯新成立的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实际上已宣告腾讯体育结束了这段狂奔年代。

500

▲曾经红红火火的体娱跨界赛事。

而两件事在今年加速了腾讯对体育业务的裁撤决心。

 一方面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本期望的利好中国体育行业的2020-2023的超级体育赛事周期突然消失了。作为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赛事版权持权方的腾讯,在完成这两项赛事的相关工作后,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内容生产人员。

另一方面则是,体育流量背后的广告客户,尤其是房地产、汽车、银行等均面临各自行业的困境,上述腾讯新闻的前高管告诉懒熊体育,他认为,“体育广告市场的体量恐怕已经萎缩到了过往的1/5,甚至更少。”在他的经验中,如果按照“流程变现”的商业逻辑来理解腾讯对体育内容的评估,狭义的体育资讯和视频的流量和用户量已经相对恒定,垂直体育资讯的日常用户大约只有1500-2000万,几乎只能靠世界杯、奥运会带来的“大赛效应”带来流量增长,有可能窜升到5000万左右。 

而腾讯,在前两季度净利润连续出现下滑后,最新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总收入135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净利润同比下降 23%。5月18日,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退出利润率较低的商业服务,同时会考虑以人员调整的方式,来控制成本。

很难将这仅仅视为只是体育行业的一个黑暗时刻,说到底,它更多是经济环境的一种反映。更深一层说,这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红利+互联网红利+体育及体育赛事红利的消失的叠加的后果,不能完全甩锅,但关系密切。

只是对剩下的200名体育相关员工来说,他们需要比在过去增长红利时期更加努力。体育并不特殊,但体育也需要找到它特殊的地方,只有这样,下次潮落的时候我们才不会那么难过。 

500

点击【懒熊体育】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体育故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