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员工”被裁员:还会有多少智障机器人面临下岗?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崛起,带来了很多的争议。
而其中的一个争议点是,智能机器人会在劳动力聚集行业代替掉很多体力劳动者。
机器人会取代人,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隐忧。
但是故事总是一波三折的,近日就发生了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
在本月上周,日本一家机器人酒店Strange裁掉了一半的“机器人员工”。原因很简单,因为机器人实战效果跟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大堂里的舞蹈机器人经常“死机”;房间里的助理机器人无法回答当地景点营业时间等基本问题,甚至还会“发脾气”和客人吵架;行李车机器人不能上坡爬楼,路面如果湿滑还直接“罢工”……
智能机器人,在这个环境中更像是一个智障机器人。
机器人到处都有,应该承认的是,在工业领域大范围上岗的机器人还是很有生产力的,但是在生活消费领域,“挤走人类的机器人”变现堪忧:让它们“看”和“说”还差强人意,“想”和“做”就实在是太艰难了。这么说吧,哈士奇都比它们聪明。
这些智障机器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尽管人们常常如是说:这款机器人是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语义识别、语音交互、情感识别、大数据分析等)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还能有效解决运营效率、用户体验等多种问题。
但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它们难免是一个工作能力欠佳的机器。
我们来看看大致的原因:
1、技术不成熟
受批评最多的客服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它们所采用的语音交互系统,知识图谱、数据库的建设都不是很完善,语义理解和多轮对话能力也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业务对话需求,很多时候,人类几秒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机器人那儿只能用程式化的话术反复应答,在业务处理效率上并没有提高。至于更为常见的生活中扫地机器人,在导航、避障及系统稳定性上还存技术缺陷,很容易变成花瓶。
2、“懒人思维”下的同质化趋向
当前生活消费领域的各类机器人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同质化趋向,这是整个行业供应的问题。教育机器人就像一个功能稍多、问题储备量更丰富的智能音箱;客服机器人就是一个机器人的外壳套上一套语音系统;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可以自行运动的吸尘器。最核心的“智能技术”几乎是不存在的。对于厂商来说,这些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市面上一旦有了新功能,其他厂商就能迅速跟进完成迭代,久而久之,“懒人思维”就在机器人厂商中蔓延开来,创新动力愈显不足。援引公众号“智能相对论”的资料,机器人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就曾指出国内机器人产业中,95%的企业是做“系统集成商”,也是整个产业聊天中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环,而那些核心零部件比如控制器、高精度减速器、驱动器等产业上游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巨头手中。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思维下,国内机器人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再回忆一下,银行、酒店甚至政府部门的办事大厅内,很早之前就就有自助服务机,而现在机器人的出现并没有表现出超越那些机器的能力,机器人的价值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来,它们的使用意义也确实值得怀疑。
3、切中了用户需求痛点但无法解决
切中市场特点,满足用户需求,是所有行业的核心发展力。智能机器人当然也是这样,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主动阅读环境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在本质上看,属于生产工具的性质。但是如果在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相关需求满足,那么这个产品的价值就不复存在。
比如说,一家餐厅花大价钱买回的接待机器人如果只是在门口唱歌跳舞,那还不如请个好看小姑娘发广告获得的效果好;小区物业请来的安防机器人,如果只是在门口站岗,那么魁梧的人类保安会更让业主们有安全感。
为什么这么蠢,机器人还是能上岗?
机器人取代人类,抢走人类的饭碗是大趋势,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但智障机器人们还是上岗了,那些做出决策的“领导”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首先,成本因素。管理人类是复杂的,但是机器“差不多”就行了。几千甚至上万一台的机器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最多不过一个员工几个月的工资而已,用谁划算显而易见。
其次,行业跟风。
在机器人应用非常广泛的服务性行业中,机器人被很多经营者看作是了新的“个性化”的发力点。不说正面的导流,即便日本的机器人酒店的机器人被喷的体无完肤,但是从营销的角度上来看,这家酒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国内,这种跟风的风气则更容易理解。“同行们都在买,自己跟着买一台不会错的。”在银行系统,这种从众心理更为明显,更有甚者,当机器人无法胜任岗位要求时,那就安排个真人上,像交通银行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娇娇,将其拆解开来就是一个视频系统,由坐在远程监控室里真人客服借助变声器装扮成机器人来应答。
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机器人比人类更可信赖可靠,只要程序设定无误,机器人既不会偷懒,也不会出错,更不会生情绪给人下绊。不管价值问题和伦理问题如何,在完成任务目标的意向方面,机器人显然要比人类有更强的执行力和意志力,这是人永远都不能克服的问题。
那么你怎么看智能人工机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