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为何成了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

500

​水姐 | 文 

 

500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80后为何会成为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这篇文章写于4年前。写作背景是2018年发生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让给孩子接种的不少80后父母极为焦虑。

那时候的他们也想不到,两年后,会发生新冠疫情,疫苗成了生活中几乎所有人的必需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的生物健康领域的创投事业蓬勃发展。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居家隔离中,我的生命记忆里从没有现在这样,有这么深刻的“食物短缺”焦虑感,尽管通过“我的团长我的团”(80后也是团长的主力之一)能够维持生计,但内心里还是觉得仿佛活在一个静止的模型或者剧本里,每天都会感觉病毒离自己近了一步又近了一步。某天一睁眼,二十天全阴的小区突然变阳了。

80、90后第一次有了传说中的“饥饿体验”。他们50、60后的父母是有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记忆的,30、40后的祖父母更有大灾荒的记忆。没想到他们自己也有每天为食物发愁的时候,而且假冒伪劣食品依然充斥在眼前。

关键是,不止上海,据朋友们说,四五线城市的农村里,也在囤货了,平常半个小时能买完的菜,变成了两个半小时……

500

80后,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出生,所以遇到了所有转型、改革的节点。

他们是计划生育影响最深的一代,独生子女覆盖率次高的一代人(根据2005年的1%抽样调查,90后独生子女比例是29.52%,80后是19.35%)。

但当他们26到35岁时,全面二胎放开了;当他们32到41岁的时候,三胎被鼓励生育了。

(注:80后,人口规模仅次于70后。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呢?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数量分别为0.98亿、1.60亿、2.17亿、2.24亿、2.19亿、1.88亿、1.47亿、1.48亿。)

生育问题,是讨论这代人,永恒的话题。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几胎?To be or not to be?这一代人,就困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之中。

80后夹在追求责任感和追求自我中间,进退两难。他们说还有13%左右处于未婚状态。80后男性尚未结婚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女性,他们不再把婚姻当成必需品,即便在婚姻中,也常被人戏称,“不是离婚就是走在离婚路上”,他们在婚姻中,无论男女都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不愿意委屈将就。

至于生孩子的意愿,也更加多元化了。选择,选择,各种选择,笃定还是徘徊,其实都是复杂性的呈现。

500

他们出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却没想到在2022年的大上海还能体会到凭证/凭票领物资的时代,还能体会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轨配置食物的时代。小的时候,家里是见得到粮票的,时代原来也会自动怀旧啊。

通过大学扩招和农民工进城,80后成了城市化的主流。真的!80后城市化率是最高的!一不小心成为了最流动的一代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按照各年龄段来看城镇化率,80后城镇化率最高,达71.8%,其次是90后,达70.7%。80后、90后是现在职场主力,很多都在城市打拼。

对,每年过年从城市的Jessica、Tony,变回村里的翠花、二狗,这种错位的存在曾被世人当作笑话,但80后自己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艰难和苦涩。不知道这次之后,多少人,会决定回农村过一些平淡无奇但有吃有喝的日子。

还有工业化和全球化,80后也是体会最深的,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就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这个历程中度过的。

生于1984年的工人女诗人邬霞写着她的吊带裙;1981年的乌鸟鸟和1985年的吉克阿优等等,也都写过很多诗篇。80后是农民工的主体。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

还有信息化。80后经历了物质和信息的不丰富到极度丰富甚至过剩的过程。80后是网络社交的第一代人,但也是遭遇网络不幸的一代人。近期那个因为特殊时期打赏200元被网友嫌太少而被网暴,最后想不开自杀的33岁妈妈,细想一下也是个80后啊。

500

500

“35岁现象”也直指80后。

2018年之前,“35岁现象”没有什么人谈,2019年后,谈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后来连人民日报都开始讨论这个话题。

因为公务员招聘体系和互联网大厂都喜欢设置这个标准,所以,35岁成了一个普遍的年龄关卡。

所以,80后的中年来得特别快,特别迅猛,像一场暴风雨。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个年轻人呢,就被社会抛弃了。

中年危机,不该开始得那么早啊。不是号称四五十才有的吗?

受“35岁危机”影响的绝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于是,围绕在35岁周围的都是焦虑、浮躁、消极、脆弱、失望等情绪。

80后的中年阶段,已经没有了高速增长,没有了easy money,当自己步入中年危机的时候,发现整个世界也变成了中年。房车、医疗、教育几座大山重压之下,80后成了守职业“忍道”的最后一代。

进入中年特别快,但中年会拉得特别长,为什么呢?因为,80后终将成为延迟退休的第一批人。

从去年3月提出延迟退休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目前还没看到延迟退休方案出来。不过,据说已经有21个省份完成了意见征集工作,方案也在加紧制定中,预计会在今年推出。但是,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预计会留5年左右的缓冲期,也就是说最快可能会在2027年全面实施。70后也许可以躲过,只延迟几个月,80后可能就是第一批要接受延迟几年的代际。

80后拥有最漫长的中年期,30~60岁,所以我写《中年好友苏东坡》的时候设定的范围就是30到60岁。

不过,既然中年那么长,那么就尽量追求年轻化吧。现在都在提倡三四十是黄金年纪。70后女神俞飞鸿不是说,五十岁都应该状态美么,就是说给80后听的。对啊,这是一个提倡不老的时代,健身的时代,继续努力蹦跑的时代。

怎么办呢?持续奋斗啊,战啊,努力工作至少50年啊,80后一定得被迫当上长期主义者。

500

有人总结:80后少年时没赶上教育免费,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毕业后没赶上工作分配,甚至还遇到金融危机,买房时赶上了房价暴增,结婚赶上了天价彩礼,有了孩子开始兴起费钱的精英式教育,忙着工作时赶上各种税改、延迟退休,自己是独生子女又赶上了国家催生二胎三胎,单人一对五供养老小的未来近在咫尺……

80后,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生经历是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独有经历,是矛盾最集中的一代人,是注定经历无数变迁、视机会与风险如家常便饭的一代人。作为社会急剧转型的产物,他们面对的情况绝无仅有。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垮掉的一代。80后被时代夹缝挤成了最尴尬的一代,在新与旧、梦想与现实、浮华与自由之间挣扎,无人正名。

少年时遇非典,中年时遇新冠,不知道老年时会遇到什么?老年时,会被好好对待吗?

80后难吗?肯定不如他们祖辈、父辈艰难,但80后从少年开始就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极端对比,太多好与坏、魔幻与现实等等各种矛盾持续并存着,到中年时,不确定性几乎成了日常。

他们出生的时代,“我”刚刚萌芽。80年代,是最文艺的时期。最近,崔健的线上演唱会举行,30个中国人有1个看过。30年后,他说了一句“老子根本没变”,哎呀,80年代,真的是欣欣向荣,自由勇敢,热血沸腾,痛快淋漓,以梦为马,至真至性的年代啊。

《一无所有》第一次唱出了“我”。陈丹青说,80年代是兴奋和骚动的十年,诗歌繁荣,男女皆猛,向上的通道向所有人打开,底层逆袭的故事比比皆是,那时候的男女,彪悍勇敢,简单温暖。而现在的青年人却在写着“人间,是由无数个非必要组成的啊”。

在年初《人世间》爆火之后,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近日出版现实主义新长篇《中文桃李》,聚焦时代更迭之际青年人的彷徨与坚守。写的主角也是80后,突然间,80后又成了焦点。

是啊,发展的困境和密码,可能都在这个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诞生一起并行的人代际身上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