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里的“家庭教育”书籍陈列区,几乎看不到一个家长在那看书,真是荒谬绝伦

【本文来自《家长有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就是把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他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觉得你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恐怕很多人接受不了。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家长们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方面都舍得大把花钱,然后大把的搭时间在周末陪孩子上课。但是,在书店里的“家庭教育”书籍陈列区你几乎看不到一个家长在那里看书。真是荒谬绝伦,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家长们宁可道听途说地信奉鬼知道什么人什么机构开的课外班兴趣班,也不相信家庭教育领域近百年来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更不相信其中还是有一些专家的建议是具备较好的可行性的。到最后钱没少花,孩子还特受罪,因为家长们根本就不遵循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说好听点叫好心办错事,难听点叫花钱摧残自家孩子。

我的孩子除了游泳还有个跆拳道之外没上过什么兴趣班,那种奥数之类的更是敬而远之。孩子很小就被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得益于广泛的课外阅读给打下的基础,现在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也并不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绝不是差生,活得挺自在的也挺自信。我觉得这就非常好。

不是说我水平比别的家长高,但我起码对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看过一些,也有一些心得。最重要的一点和你的观点相通: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比老师重要。当好家长,远比撵着孩子上兴趣班重要得多。这表现在家长要认真地去研究家庭教育的理论,好好看看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的书,比如尹建莉的书,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的内容可操作性很强,我当初就是看了好几遍,一点点照着来,一点点领悟的。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要不断地和自己内心的那种错误的习惯抗争。但很值得,因为我亲眼看着孩子越来越爱看书,越来越有主见,当然也越来越不好糊弄。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提升自己内涵的过程。只有我们对于成长的看法,这既包括了儿童的成长也包括了我们自身的成长,变得深刻与包容,我们才能把这种从容、自信渗透在言传与身教中传递给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很急躁,就不能容忍孩子成长中很自然的一些需要时间的消化与理解的过程,然后就会去揠苗助长,自以为去帮忙的反而是把事情搞砸。实际上,我深刻地感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败往往是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错误导致的。解决这些问题惟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因此,一个称职的家长一定是一个在教育观念上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家长。

PS:尹建莉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我非常赞同,我甚至认为,课外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是战略性的,没有课外阅读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