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坂本龙一可以成为大师?
3月17日晚上20:00的时候,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教授的线上音乐会,在咪咕平台上进行了直播。
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时隔两年的转播。
这是教授2020年的音乐会演出视频,但由于版权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看不到。
这次咪咕买下了版权,通过直播的形式,向更多的国内观众展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
视频中,已经68岁的教授,坐上被电吉他、音响、琴弓、话筒等乐具包围的琴椅,以他2017年喉癌康复后发行的首张专辑中的曲目《Andata》开场。
这样随性的场景布置与其说是一个舞台,倒更像是教授日常的音乐工作室
在钢琴前演奏的教授习惯性地随着音乐的起伏,身体前倾,将头埋得很低——这是他弹钢琴时候的标志性动作。仿佛动作幅度越大,就越能够沉浸和投入到钢琴的声音当中。
一曲弹罢,教授摘下口罩,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幽默地跟大家开玩笑道“不好意思,刚才忘记摘掉口罩了”,然后问候彼时还处于浓烈疫情阴影笼罩下的观众们,身体可好,生活是否安康。
长期隔离的日子一定很憋闷,所以今天,他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希望能够让大家得到放松。
随后,教授开始演绎他职业生涯中,许多经典的配乐。
上世纪60年代,当时正值西方摇滚文化的兴盛,以披头士为代表的嬉皮士热正席卷全世界,日本的年轻人们热衷于摇滚音乐,纷纷赶着时髦,留起了长发,组起了乐队。
坂本龙一也不例外,也学着身边的年轻人,赶起了时髦。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不适合坂本龙一。
他的长相出类拔萃,身材高大,音乐天赋也高,并且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运动才能,中学时就在篮球领域大放异彩。
可以说上帝不光给他开门开窗,还给他建了一个大阳台。
由于生来优秀,这也导致了坂本龙一整个前半生的性子非常孤傲,甚至可以说是狂傲。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的青年时期。
当时他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德彪西的转世重生。
并且他觉得“西洋音乐已经发展到了尽头”。
后来,坂本进入到高中,变得更加叛逆。
当时日本社会的学生运动已经开始,日本那一代的年轻人们人手一本《马克思全集》和《毛主席语录》。
大街上四处都是参加左翼运动的学生,学生们游行,抗议,试图改变日本的现状。
坂本龙一也深受其影响,在高中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后,大受触动。向往中国解放军 “用音乐为劳工服务”的精神。
(中学时期的坂本龙一)
他开始逃课,玩音乐,在逛咖啡店里和左翼党派集会,与他们讨论政治,戴着五角星的学生帽和年轻人们一起示威游行。
在大学里,坂本龙一非常讨厌那些出身富庶家庭的少爷千金,一看见他们就会露出穷恶的表情。
他时常在学校的公开场合扬言要推翻瓦解日本的大学制度,重新建立日本的教育体系。
而他当时只是个学生,所以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这样的他没有受到嘲笑或者殴打。
答案是,当时他已经是东京地区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经常指挥队伍和警察斗争。
学校里那些绵羊一样的同学哪里敢对付他,可谓是人见人怕,人人见他都要退避三舍。
叛逆,张扬,不可一世,这就是少年时期的坂本龙一。
1974年的时候,顺利毕业的坂本,选择继续深造。没两年,他就获得了东京艺术大学音响研究科硕士学位,顺利毕业。
在那个年代,能读到硕士的人本身就不多,而能读到硕士的音乐人更是极为稀少。
高桥幸宏和坂本龙一开玩笑说,你这么高的学历,是准备成为音乐教授吗?
没想到,这个绰号,竟然就这样叫响了,跟随了坂本龙一一辈子。
创作广度
坂本龙一提到过当年在篮球和音乐当中的选择,那不仅让他明确了音乐,也让他学会了思考,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要做什么。
也正是因为具备这种思考的习惯,教授从来不满足于只在一个音乐风格里止步不前,甚至不满足于只在音乐领域有所成就。
他会去思考,下一次要做什么样的东西,要怎么做。
于是,我们也很难用具体哪一种风格,或者哪一种流派为教授下定义。
深受约翰凯奇的极简音乐影响,他试图找出一种如同“博弈论”一般的方式,让即使没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也可以从创作音乐中获得乐趣。
在他的Yellow Magic Orchestra乐队玩电子乐的时期,教授就曾经以个人身份发行过唱片,曲风不光有soul、funk风格,也有实验先锋类的音乐。
在1978年10月,他发行过个人专辑《Thousand Knives》,甚至在专辑同名曲中使用了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为采样。
后来,教授更是转向了音乐之外的电影领域。不仅在电影中出演角色,尝试当演员。还开启了新的电影配乐道路。
要知道,影视配乐对于创作者的要求,要有更敏锐的感觉,和更宽广的音乐储备,和流行歌曲的创作,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路线。
但事实证明,教授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断尝试,才让教授日后能成为影视配乐界泰山北斗级的大师。这是不断突破自己所赢来的回报。
一直到现在,年已古稀的教授,依然在不断地尝试去做出新的东西。
精致的简约
但无论教授的音乐风格怎么变,有些东西始终还是具有共性的,这也是一个音乐人个性化的成分。
教授的很多作品,可以说是一种精致的简约。
说他简约,是因为教授在旋律创作的部分,用到的手法往往都很简单,一段动机,反复循环,或是稍加变化,有时候就足以撑成整首曲子的旋律部分。这个手法不算华丽,但是很纯粹。
比较著名的《圣诞快乐,劳伦斯》、《Rain》,还有《末代皇帝》中的配乐,都是如此。
还有一些作品,甚至尝试着摒弃了作曲中的旋律概念,乃至和声概念。
例如17年的专辑《Async》中的几首歌,各种音效的比重反而多过音乐元素,是很奇妙的表达方式。
但暗藏在这些简单的旋律动机下面的,是丰富又精致的和声。
教授自己解读《圣诞快乐,劳伦斯》
教授喜欢用7音、9音、11音、13音等特殊的音程关系,来设计和弦,从而使旋律产生一种更飘渺游离的色彩。
在这首《圣诞快乐,劳伦斯》当中,他在歌曲的第二段旋律开始的部分,使用4级的大七和弦,同时加入13音作为修饰,也就是#FMaj7addE♭这个和弦,来代替原本中规中矩的2级,让最低音#F和旋律中的2音E♭、3音F分别形成13度、7度的音程关系,和谐中又带有一些飘渺的感觉。
接下来依然是这种音程,以旋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音F,为和弦最低音#G的13度音,同时加入7度音、9度音,形成了一个#G9addF和弦,色彩仍然是若即若离。
第三小节用到的是B♭m7,依然是将2音E♭作为和弦最低音B♭的11度音。
灵活运用7度音、9度音、11度、13度音的思路,在教授的作品当中是非常常见的。
在《The Last Emperor》中,后半段经典的3236 2125 3236 7173这段旋律及其变体中,也有大量的七和弦、加9音和弦的使用。
除此之外,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比较有德彪西风格的玩法,那就是平行和弦的使用。
这首曲子很多的相邻两小节中,都是主七和弦+属七和弦,或者是下属七+属七这样的搭配。
比较明显的,像在最后一遍旋律的后两小节中,就分别使用了#GMaj7和E♭Maj7,有鲜明的平行色彩在里面。
随后的4个小节,又是B♭m、Fm、Cm、Gm这4个小调平行和弦连续进行,进一步强浓化了黯淡、忧郁的色彩。
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当中,以点窥面,看出教授的和声意识。
当这些精美的和声和简单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时,曲子就变得细腻和耐人寻味了。
学习能力
教授的学习能力很强。他在做音乐之余,还非常喜欢读书。
这样日积月累,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做出那么多那么丰富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我们刚刚提到,教授的和声思维很丰富。这里面有一部分就来自于他初中时喜爱的乐队——The Beatles。
当时年纪尚小的坂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他能够听出来The Beatles使用的和弦,和一般的三和弦不一样。
后来这种意识,也被他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这就是教授学习能力的体现。
而提到教授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他当年为了做《末代皇帝》的配乐,买了十几张中国音乐的选集,花了1天时间听完,把握住了中国音乐的特点,然后迅速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用了两周时间,做出了44首具有中国风格的配乐。
从接触,到消化吸收,再到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教授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足见他的领悟能力之强了。
晚年的教授坎坷颇多。
2014年的时候,坂本龙一先是患上了咽喉癌。花了6年多的时间,好不容易康复,却又在2021年初,发文称自己被确诊为直肠癌。
但即便如此,教授的音乐工作也没有停下。
教授发专辑、开音乐会,一直到去年,都还在为影视作品做着配乐。对于早已功成名就的教授而言,他不缺钱,也许只是更想在有限的生命当中,继续把自己热爱了一生的音乐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