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比较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太空凯旋归来,中国空间站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目前,太空中有两个空间站在运行,一个是由多国合作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另一个是中国独立建设的中国空间站。将两者做一个比较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共有16个国家联合参与,总投资超1000亿美元,耗时12年时间建成。

中国空间站则完全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部组件、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从2020年开始,耗时两年完成。

国际空间站重480吨,中国空间站重180吨,这种重量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材料、设计和设备差异造成的,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时间较晚,采用了一些新材料,重量更轻,坚韧度更高。另外。国际空间站由多国参与,每个空间舱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能源补充方式和实验设备,难免会有冗余空间存在。此外,中国的太阳能板体积更小,效率更高(转化率30%),而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板占据了空间站的大部分体积,转化率却只有15%。同时,中国空间站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霍尔发动机,采用电力推动,可以省去大量化学能源的存储空间和重量。

中国空间站虽然重量轻,空间利用却更为合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内部布局看出一些端倪。

国际空间站总共有七个床位,中国空间站有6个床位。虽然国际空间站最多同时上去过13名宇航员,但只有7人可以睡床铺,其他人只能打地铺(没办法,股东太多,谁都想上,照顾不过来)。

……

如果美国制裁导致俄罗斯不再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轨道控制服务,国际空间站随时都可能终结使命。到那个时候,太空中将只有中国空间站在运行,按照美国的德性,肯定又会厚着脸皮要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