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延期这事总结下促使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因素,避免博士的新人踩坑。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博士延期毕业其实对于大多数博士而言是大概率事件。没有什么可耻的或者羞愧的,能够正常毕业的往往只是少数幸运的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的博士培养水平是非常高的,稍微有点名高校的学术委员都会要求严格,不太可能给你放水。所以我们国家肯定不会出现英国水硕,泰国水博这种评价,博士的含金量总体在国际上还是很高的,尤其对于C9、985、211高校更是如此。
本博🐶所在的中科院某所课题组,同时隶属于中科大,在最近的十年间能够按时毕业的,最终只有一个传奇级的师兄而已。所以博士延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延期半年到一年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延期超过两年以上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压力和引发大家的关注。通常我国的硕士一般来说是三年学制,少部分高校是两年或两年半。通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而言,如果读本校的博士的话,博士也一般学制是三年,读外校的博士普遍学制是4年,反正4年之内就不算延期。也就是说硕士加博士6~7年是起步价。当然我说的是工科和理科博士,医学商学农学文学这些我就不太懂了。
影响博士延期毕业的因素要从哪说起呢?我觉得首先要从考博这个环节说起。其实在读研和读博之前,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当然行业内有句话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说的是硕士考研难但是毕业很容易,有一篇中文的期刊不要求是SCI就能毕业,导师有时候能给你跟期刊走走关系就毕业了。但是博士就比较费劲读博的时候就要慎重了。但是博士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考,普遍只考两门课英语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的判卷权完全在自己报考的导师手上,所以只要他打算录取你,就能考上。如果他觉得你不适合读博士,或者不是他想要的学生,你怎么考也考不上。但是相对而言博士毕业比较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博士毕业都要有有论文硬指标,比如说几篇SCI一区。这种期刊往往发论文难度要高,导师难能够帮你走关系。
读博之前联系导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前打听一下这个老师的人品怎么样是很关键的。有一些老师会非常直白告诉你,我就录取你或者是我已经有其他合意的学生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怕就怕有一些老师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说你可以自己联系研究生部报考,或者说看你考得怎么样,这种导师通常是在待价而沽,不建议报考。当然有一些人比较轴,以为自己可以感动导师,人家说了不要你的情况报考了两三年,这样的例子也是存在的,当然是很悲剧的例子,跟恋爱中的舔狗没什么区别。
在报考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那应该就属于正常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读研究生的阶段,目前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有硕士、硕博连读、直博几大类。第1类硕士结束之后,通常需要毕业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和考一下才能转成博士。总体而言可以有硕士学位保底,博士读不下去了,果断跑路止损是可以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想读博还需要再次报考,而且自己的导师得有名额才行。第2类硕士阶段结束之后,只要做一个报告不需要毕业就能变成博士。通常这类硕士可以在这段时间发现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如果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读博士,或者是这个方向,可能不是毕不了业。也可以果断止损,选择不转成博士还是硕士毕业。第3类直博生可是享受了很大的福利了。在大多数硕士和硕博连读只能每个月拿千把块钱的硕士补贴的时候,他们就有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博士工资。这类直博生通常都是各个高校保研过来的学生。但通常也是情况最复杂,分化最严重的学生。往往也是毕不了业的学生的重灾区。一些高校可以给这类直博生再次变成硕士毕业的机会,经常都是自己和导师在学术委员会争取,委员会认真讨论觉得他确实不太适合读博士或者有其他困难的时候才批准。一些高校你拿不到博士学位,连硕士学位可能都没有。在研究生阶段影响一个博士顺利毕业的因素,往往有以下。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导师。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课题组博士如果总有人延期毕业,之后进来的博士也大概率延期。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导师对博士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很多博士正常达不到这个水平,需要多干一点工作。也有一些是导师可能对学生的平常过问和关心比较少,所以导致学生进展不太顺利,或者是进展速度比较慢。最让人抑郁和担心的是有一些导师其实是老板,想最大程度的压榨学生的价值。你想想一个月才四五千块钱工资的博士生多便宜呀,多干几年多好,雇佣一个博士后要几十万一年的工资。其实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原因,前面两个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第1个是老师对你学术严格要求,第2个是培养你独立思考和独立搞科研的能力。如果进了课题组发现碰上是最后一种的话,建议你尽早跑路。能硕士毕业跑了,就硕士毕业跑了,想读博还可以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直博生也赶紧变成硕士生毕业跑。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成为特例。
第2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课题方向和个人能力。有时候选的研究方向课题是决定你博士期间幸福感的一大重要决定因素。有些人的研究方向是课题组之前已经深耕的方向,研究基础比较雄厚,前人积累的资料很多,科研设备平台已经搭建的很好。那基本上毕业肯定没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分到这样好的课题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都能比博士研究生的论文成果更多。如果导师给你的是一个很偏门的方向,而且需要你自己自由去探索的方向,科研设备平台也需要你自己搭建,那么你大概率会延期。但是好处是一旦你顺利毕业,你会培养出极强的科研能力。但很遗憾的是你的毕业论文数目可能会比较少。因为你的时间不太够,然后你得跟各种不利因素斗争。碰到这种情况,建议你及时调整策略和研究方向。多探索做几个课题方向,多跟导师沟通。本博狗在读研的过程中就换过一次研究方向,那是在硕博连读的第4年,当时很多老师包括自己的导师都不建议我换研究方向,怕我毕不了业。反而是我头非常铁的坚定的转换了科研方向,因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是我自己探索出来的,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充分的信心😂,虽然这样导致我最后延期了大半年,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的。现在我做助研把这个研究方向扩展了,毕业后领着两个985硕士和一个211硕士的课题小组在研究。
第3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和个人社会倾向。通常而言,女孩子读博期间生孩子非常容易延期毕业。因为怀孕生孩子,一耽误就是一年。而且由于家庭啊其他方面的羁绊,所以往往容易延期1~2年毕业。当然男生读博如果期间老婆生孩子也往往容易延期,总得分出一部分的心力去照顾。从这方面来讲,像我这样的单身狗读博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其次是个人社会倾向,总体而言过于于社会化的个体是不太适合于读博士的。读博士总体而言需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苦寒。往往需要晚上10点才下班回去,周末周天不休息。很多时候是孤独的,而且需要孤独去提升自己的思考。从这一点看,学生会系统培养的学生和喜欢社交的往往理工医学博士表现的并不好,当然这只是统计上,也有少部分的学生非常全才。又回到之前的问题,直博生中往往容易产生毕不了业的现象。因为在很多高校保研的过程中,往往有学习和科研能力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说担任过什么学生会主席呀,优秀党员和社会工作呀。他们的这些能力放到社会上是很有用的,但唯独搞理工医学类科研不行,这类科研是要你坐得住冷板凳。
然后我看了浙大那个新闻,他博士才读了8年,就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可能是因为他之前实在太优秀了吧。而我身边有一个博士,已经读了9年,而且奔着第10年去的例子。因为他很不幸的踩中了所有这三个因素。硕士和博士期间导师关心不足,认为他能够毕业,因为他之前表现的极为优秀。当然是社会性的优秀,是学生会主席啊之类的。然后在读博期间恋爱结婚生子,有了家庭的牵绊。他选的研究方向也没有做很多探索和及时的调整。
而浙大的这个博士延期,很明显也同时有这三个因素。首先我从他的简历上判断,他并不适合读博,他取得那么多的荣誉,基本上是社会性的。耀眼履历——求是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G20峰会优秀志愿者、浙江大学十佳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浙江大学优秀党员、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这些耀眼的履历能成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或商学和马克思主义博士。但是很明显跟一个理工博士所要具备的素质是相冲突的。现在我是三个联合培养硕士的导师,但如果有人推荐给我这样的学生,我一定是秒婉拒的。其次很明显导师给他的研究方向不容易出理论成果,需要他及时调整和提炼理论和可以博士毕业的研究方向。但是从报道上看,他跟导师的沟通,包括他自己的研究策略好像没有跟上。最后他明显掉进了生孩子,孩子不幸患病,然后分心家庭这个坑,最后居然开起了抖音直播。。。
凡事都有因果,非常体谅他的痛苦和难处。第1次在观察着网写这么多字,作为一个师兄和硕导,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孩子们能够少踩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