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恭喜毕业”梗,敲响了互联网的警钟

500

2022年的第一个季度已经结束了。这三个月间,争抢新闻头条的事件包括:疫情、战争、空难、裁员降薪……人们带着迷茫“毕业”,来处和去向全是一片模糊。当往日秩序无迹可寻,无奈便容易转化成愤怒。

作者|小葵

编辑|江岳

十几年前,决定离开传统媒体那天,我告诉领导:我想要“毕业”了。

那是我的第一份媒体工作。我所在的那家报馆,以节奏快压力大在京城闻名,经常上完12小时夜班,白天还得继续干活。内部流传着很多戏谑它的段子:黄埔军校;从这里出去的人,将来没有干不了的活儿。

从报馆离职的感觉,确实像毕业。

我成长了,想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门户成为我的下一站,它能让我的内容被更多人看见。我带上了在报馆习得的技能和习惯,当年的很多领导和同事,后来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这大概是很多年轻人成长的路径。工作一份一份换,毕业一场又一场。每一段旅程暂时画上句号时,都意味着新的希望,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毕业,听起来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词。

我的朋友北鲲在离开腾讯那天,拿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毕业礼物。

是真的沉。因为外包装是鞋盒大小的木盒子,里面还有一只金灿灿的瓷质胖企鹅。

也是真的叫“毕业礼物”。因为木盒子上刻着“离别纪念”,里面还有一张特别定制的“毕业证”,工卡模样,加有官方盖戳,证明毕业事实。像极了大学毕业证书。

500

他在腾讯工作了七年,2017年离职。后来他又搬过家,但那份毕业礼物,他一直没有丢。那只盒子,被他装进存放重要证书的抽屉里,至今簇新依旧。

应我要求翻出盒子,看到“毕业证”的那一刻,他的声音里透着欣喜:原来那时候我这么年轻。

毕业信物承载着回忆,也像小红书滤镜,美化着回忆。再回首时,他只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容颜,想起了青春的可爱,而忘了那些加班的苦开会的累。

还有搜狐公司。

尽管它如今业务干得不咋样,张朝阳也索性放弃“回到舞台中央”的愿景,一头扎进直播间讲起了物理课,但作为互联网行业正经的“黄埔军校”,搜狐每年司庆时,都会在业内激起“云庆祝”的风潮。

不管身居何位,很多人会在这天转发搜狐大厦亮起的生日数字,亮明昔日身份,顺便在朋友圈里认亲。

毕业,听起来是一个温情脉脉的词。

“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因为员工离职通知单上的这句话,京东被骂上了热搜。

500

截图曝光的3月,包括零售、物流、科技在内的京东多个板块和事业部都进行了10%-30%不等的裁员,其中,京喜更是重灾区,在网传的一份裁员名单中,京喜广东战区被一窝端掉。很多应届生在小红书称,自己刚入职没多久,就成功“毕业”了。

毕业,变成了一个恶意满满的词。

踊跃骂它的人们,都说这是京东的狡辩之词,用“毕业”之名,掩盖“裁员”之实,是“丧事喜办”的下作之举。

互联网公司确实有这样的前科。结构性优化、向社会输送人才,都是“裁员”的创意化表达。

不过,“毕业”还真是被误会了。

它历史悠久,堪称古典互联网时期的“遗物”。在那个年代,Google式的宽松和人性化还是互联网公司效仿的对象,把“离职”称为“毕业”,就像把“同事”称为“同学”一样,是用来消弭距离表达亲切的。

好好的一个词,怎么就翻车了呢?

因为语境变了。

同样都是把离职称为“毕业”,在互联网蒸蒸日上,渗透进各个传统行业,扮演着颠覆者和改变者角色时,它是可爱的,是积极的,是互联网式的人文关怀。

人们带着希望“毕业”,奔赴的是下一站的美好。它包括但不限于:更高的平台、翻倍的工资以及期权股权的奖励。

而如今,属于互联网的关键词是“大裁员”,是肉眼可见的颓势。

马云的语录不再占据着机场书店的C位,王兴的饭否不再更新碎碎念,还有更多更直观的数据,比如中概股的暴跌、财报里千篇一律的增长乏力……局势的变化落在最末端的互联网员工身上,最沉重的一笔代价就是:裁员。

互联网公司们曾经口口声声说着,员工是最重要的财富。但凛冬刚至,它们就选择“裁”掉财富。

人们带着迷茫“毕业”,来处和去向全是一片模糊。

“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但真的被约谈,还是很难过”,杨庭在本周刚刚接到了大厂裁员通知。这位 41 岁的中年男人背负着车贷和房贷,上有老下有小,失业后,他不知道自己在北京要如何继续生存。年龄,已经成为他和向往公司之间的巨大沟壑。

500

此时,公司再把离职称作“毕业”,还一视同仁地表达“恭喜”,不是人性,是兽性。

归根到底,人们咒骂的对象,不是“毕业”这个词,也不是不合时宜“恭喜毕业”的京东。

而是命运。或者说,站在命运面前的那个无奈的自己。

2022年的第一个季度已经结束了。这三个月间,争抢新闻头条的事件包括:疫情、战争、空难、裁员降薪……当往日秩序无迹可寻,无奈便容易转化成愤怒。

于是,当“恭喜毕业”的误会发生,无人在意其中的真相和细节。更多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供情绪宣泄的靶子。这个靴子被打烂了,他们总还能找到下一个。

但这场误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敲响着互联网的警钟。

比小红书特效更足的滤镜,曾经是资本。在那个互联网蒸蒸日上的年代,人们看它什么都是香的。等到马云畅谈“996是福报”的2019年,舆论的风向已经透出微妙,但依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仅仅是3年过后,一切都变了。

互联网公司早已经习惯被骂,创始人们也都悄咪咪地学会了埋起头来做人。

王兴曾经在饭否里转发的那句话,“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在最近两年里被无数人引用。

500

至少对于互联网公司,这多少有些一语成谶的味道。

一句“恭喜毕业”的说辞,居然让京东抬不起头来。而抬不起头的,其实不只是京东。

还有讲不出新故事的互联网行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