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黑匣子里的日常数据具有巨大价值,不仅仅是发生事故时才有用

【本文来自《今天的黑匣子真是存在较大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apexcloud
  • 每次空难之后都要以洪荒之力搜寻黑匣子,有人问黑匣子的飞行数据为什么不能实时传输到地面?黑匣子只记录有限时间内的驾驶舱语音和飞行参数,如果能覆盖全部飞行时间、有更丰富的监控数据比如视频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岂不是更好?那样黑匣子这样一个老古董就可以退休了。

    想法很好,推行不易,非技术性的挑战更大。

    一个方面是因为传统的黑匣子的沉没成本和使用惯性问题。说白了,这套老的系统用了六七十年了,完全是一次性投入的沉没成本,足以应对各种事故状况,运作方式大家也都习以为常。除非是MH370那样的极端情况没法对付,大部分情况都没问题。为了概率极低的极端情况,淘汰已经投入的堪用系统,从航空公司到空管部门都不愿意。

    另一方面是建造新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难度和隐私保护问题。那么多架飞机在天上飞,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要保证每架飞机的飞行监控数据通过实时宽带数据链可以回传地面,这就需要卫星进行中继。对以800公里时速飞行的飞机来说,假设每架飞机产生的数据以几十GB估算,对信道的稳定性、频段的可用性、传输的实时性都是有技术挑战的。而且使用这些数据包含大量机组和乘客的隐私,是要高度限定使用人员和场景的,需要定期鉴定和销毁。

    还有就是使用新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运营成本和跨国协调问题。对全球航线全覆盖的宽带数据链接,只能是依赖于卫星+地面站的天基互联网,这种东东还没有现成可用、而且便宜的运营商,比如马斯克的星链系统还在发射组网之中,将来投入商用的早期价格也贵的吓人。航空公司看上去高大上,其实也是微利,如果飞行监控数据全部实时上传云端,这将是持续性投入的运营成本。如果不是民航监管部门有强制性要求,估计没有哪个航空公司愿意这么干。可行的方式是民航监管部门向运营商集中采购服务、然后向航空公司分摊,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业务流程衔接和技术标准协调也很麻烦。

    罗罗和通用动力的引擎健康监测系统,也是使用卫星通信的路子。MH370终结于印度洋,就是罗罗ETH系统提供的数据。但那是个窄带实时的专门传输引擎运行参数的专用系统,是发动机变买为租的商业模式转型的技术支撑手段,和飞行数据实时宽带传输,不是一码事。

其实,飞机黑匣子里的日常数据具有巨大价值,而不仅仅是在发生事故时才有用,根据大数据原理,飞机可能需要采集更多数据,现有黑匣子采集的数据都不全。数据的采集成本和所有权暂不讨论,个人作为非专业人员,都能想到以下数据应用的地方。1.对于商飞及其配套供应商来说,对大量的飞机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设计;2.对于飞机地勤人员来说,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维护保养的周期,提升保养效率和效果;3.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对数据分析后,可以提高风险评估准确度,对不同机型、不同航司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及时淘汰高风险飞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