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赏樱古已有之,不是邯郸学步、拾人牙慧

【本文来自《希望中国的“樱花热”能降降温,尤其是官媒还在推波助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国是热爱自然的国度,赏花更是赋予美好的寓意,其中就有赏樱。

早在东汉刘雄就写道:“他时回首谁堪忆,春有樱花秋木犀。”大唐帝国时候的白居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饶有兴味。“小李杜”之一的李商隐也有“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南唐亡国君主李煜看到“樱花落尽阶前月”,便“象床愁倚薰笼”。就连留下诗句极少的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诗意起来也说“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

不过古代关于樱花的佳句实在不多,流传不是很广,久而久之,让国人淡忘了赏樱雅趣。另外就是比起樱花,中国人更喜欢富贵牡丹、空谷幽兰、凌波水仙、傲寒梅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等等,对这些花卉文人骚客留下的上佳作品也多。

赏樱被日本学去并发扬光大,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明朝大学者宋濂才会说“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但国人赏樱古已有之,绝不是邯郸学步、拾人牙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完全不必不惊小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