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突发信号,印度准备打了?
突发信号,印度准备打了?
毛主席曾说过:“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印度为什么要打我们。”那一次,我们实在想不通,但印度打了我们,最后若非中国综合国力不够,印度早就分崩离析了。到了2025年的今天,相信大家再想十天十夜,肯定也想不通为什么印度会打巴基斯坦。但是,现在的形势是,印度打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咱们都想不通的事,印度可能再来一遍。
印巴形势越来越危险,现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信号显示,印度正在准备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第一大信号:印度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条件,也没有释放任何缓和冲突的信号,并一直指责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制造了针对印度人的恐袭事件。如果印度不想把事情搞大,顶多表现得虚张声势一些,并且会讨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中印边境的对话拉扯了好几年,但对话的状态表明,中印都没有扩大矛盾的意愿。然而,在印巴之间,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印度现在没有向巴基斯坦提任何可谈的条件,也没有释放大家降温局势的信号,而是一直往巴基斯坦身上泼脏水,说其支持恐怖主义······这一切的形势都表明,印度现在的倾向一直是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
第二大信号:印度总理、防长都不再出席俄罗斯阅兵。俄罗斯阅兵,普京邀请了印度总理莫迪,但因最近印巴局势,莫迪放弃了出席红场阅兵式。莫迪不去,原本安排国防部长辛格出席。结果,刚刚传来消息,辛格也不去了,安排副防长出席。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印度在做更加充分的准备,一旦莫迪政府认为可以出击,战争就可能爆发。
第三大信号:交火持续,印度一直在想办法保持冲突热度。克什米尔的冲突一直在持续,印巴一直在交火,虽然没有扩大范围打,但克什米尔的冲突没有间断,印度之所以选择持续冲突,根本上是想保持印巴冲突热度,吸引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注意力,从而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寻找依据和机会。
那么,既然印度想打,为何又没有行动呢?
其实,印度之所以没有军事打击巴基斯坦,从根本上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巴基斯坦背后是中国。印度知道,单纯从印巴的实力对比上看,印度一个能打巴基斯坦三个,如果没有中国力挺,巴基斯坦甚至早就灭国了。也正是因为中国力挺,使得印度才对巴基斯坦充满忌惮。但是,印度又心有不甘,他片面地认为,中国是印度未来的敌人,所以既对中国有敌视,又对巴基斯坦有觊觎,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有忌惮,他知道打不过中国,而他们也从中国支持的巴基斯坦身上讨不到便宜。
既然如此,印度为啥还一直在酝酿想打这一仗呢?就是因为莫迪政府觉得,美国对华关税战、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硬性调整,可能是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新秀的战略性契机。莫迪政府想利用西方国家的市场驱动能力,扮演中国曾将扮演的角色,成为另一个制造业的中心。基于这个巨大利益的诱惑,印度才有了铤而走险之心。
但是,印度也不是傻子,所以他一则不希望战争打大,二则希望能获得美国更大支持,尤其是美国在战略上与印度形成经济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想通过打击巴基斯坦来获得美国的肯定,或者说这是印度想向美国纳的投名状。对印度来说,他的最大风险是,一旦控制不好,自己可能因小失大,美国的利益没得到,自己损失巨大,这是他陷入犹豫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印度真的令人想不通地打击巴基斯坦,那又回事怎样的状况呢?在占豪看来,印度现在绝无和巴基斯坦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想法,因为印度想要的是美国给的制造业,与巴基斯坦全面开战的话,还怎么搞制造业?既想打,又不想打大,那么印度想要的效果就是,在克什米尔地区狠狠地教训巴基斯坦一顿。印度想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在克什米尔这个地区狠狠地教训巴基斯坦,从而树立印度的军事强国形象,并据此不断向美国交易,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那么,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印度教训巴基斯坦吗?肯定不能!对中国来说,如果印度真的在克什米尔出兵巴基斯坦,印巴双方开始地区战争,从战略上说,中国是必须要通过巴基斯坦来狠狠教训印度的。因为,对中国来说,如果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吃了大亏,不但会削弱中国的国际权威,还会助长印度的地区霸权思维,他会咄咄逼人展开对外军事扩张,这对中国极为不利。反过来,如果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狠狠教训了印度,那相当于中国给世界上更多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中国支持谁,谁立刻会变强国。所以,不要小看印巴爆发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支持打赢了,政治利益巨大;反过来,巴基斯坦被打输了,对我们战略伤害极大。
现在的情况是,印度在做打的准备,但又不想打大,同时又想通过一战占得战略上的大便宜。然而,印度把问题想简单了,因为如果印度想通过打击巴基斯坦来获得战略利益,那么损失的将不止是巴基斯坦,中国的战略损失也会巨大。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袖手旁观吗?不可能!中国要大力支持巴基斯坦,那印度还有好吗?工业能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现在的形势是,印度是在准备打,但其实印度也需要做好准备挨打!因为相比打,印度挨打可能更狠!
莫迪豪赌,中国已经做好了最坏准备!
莫迪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准备绝对是一场世纪豪赌!原因很简单,如果印度一定要打击巴基斯坦,那必然会惹怒中国,中国必然出手,到时候印度恐怕就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了,而是会遭遇重创。
对中国来说,印度若发动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对中国来说,不支持有三大坏处,支持则有三大好处,所以中国必然大力支持巴基斯坦打赢印度。不支持的三大坏处包括:
一是中国的大国威信将遭重创,周边国家会认为中国难以保护他们,他们会纷纷倒向美国,中国为了维持强国形象,出手支持巴基斯坦是唯一选择。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将遭受重创,损失的将不止大量经济投资,而且美国会想尽一切办法截断中国主持的“一带一路倡议”。
三是美印将得寸进尺,针对中国的利益下死手。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让野兽闻到了血腥味,岂能不来?
所以,对中国来说,就冲这三大坏处,中国也必然大力支持巴基斯坦。
那么,如果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硬干,中国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占豪认为,至少三大好处:
一是立国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中国支持巴基斯坦打赢了印度,这无疑就是告诉全世界,中国才是这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二是有助于中国对抗美国。试想,当支持美国的国家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不就赢了吗?大国斗争,一旦遇到这种事,那就必须得赢,赢了的利益将是巨大的。
三是可以借机消灭一个对手。如果印巴冲突真的要实打实的打,那就大力支持巴基斯坦狠狠地教训印度,让印度遭遇一次重创,这在战略上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借机如果把这个不是对手的对手给收拾了,很多事就少了很多障碍。
当下形势,中国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那就是一旦印度真的与巴基斯坦爆发战争,中国一定会不遗余力支持巴基斯坦,到时候将是印度的噩梦!整个南亚的地缘格局都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来源|占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KcCGGgOou6XNIT7b-tIJQ
2.印巴军事实力不能光看纸面数据,且纸面数据也不是印度有巴基斯坦的三倍。
3.莫迪和他们国防部长不去莫斯科这件事,有做准备的可能性,但更大可能性就是阿三很怂,被司机威胁后怕过去送命。当然也有万斯的原因,劝阻他们不去俄罗斯也是万斯的工作,要给美国面子。
4.巴基斯坦很会摇人,背后除了我们,还有整个伊斯兰世界。印度一旦全面开打,伊斯兰世界断了印度油气供给也不是没可能。当我们一架运20在巴基斯坦降落不久,土耳其也过去了四架运输机。
5.至于影响到一带一路,这个只能说想多了。除非是长时间的全面战争。真到那地步,印度心心念念的制造业进入印度更不会有,商人不会进入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投资。而我们的军火销售则肯定会更上层楼,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一带一路的建设?还会带动周边国家增购我们军火。
6.全面战争后,中、孟可都有好处,东北几个邦本来就乱,中孟之间距离很短,一封锁东北几个邦就完蛋,北方几个邦更有支援。分分钟就把他们肢解了。
说到底,也只是莫迪为了选票,为了打压境内穆斯林而进行的政治投机,动一下好处多多,真要全面开打印度必定完蛋。这个印度人还是懂,毕竟印巴战争打了那么多次,在中国都不强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大打,现在中国的实力摆在这里,他们再大打就是自找没趣。
对此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尤其“不遗余力”,更是怀疑。
诚然,如果印巴开战,中国确有介入的动机:
1、中巴关系的特殊性(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铁杆友谊”)与战略利益绑定(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核心项目),决定了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的重要利益支点,直接关系中国西部安全、能源通道(瓜达尔港)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若印度对巴动武,而中国若袖手旁观,将直接损害中巴关系,动摇周边国家对中国安全承诺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国内舆论质疑和反弹。印度若击败巴基斯坦,可能助长其地区霸权野心,进而威胁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支持巴基斯坦符合中国 “以巴制印” 的地缘平衡策略,避免印度一家独大。
2、当前美国试图联合印度构建 “印太战略” 遏制中国,印度若通过对巴军事行动向美国纳 “投名状”,将强化美印同盟,对中国形成更紧密的包围圈。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可挫败印度的投机企图,削弱美印协作的战略基础,有对抗美国战略围堵的现实需要。从历史案例看,中国在 2017 年洞朗对峙、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对印度的强硬立场,已表明中国不会容忍印度在南亚的扩张损害自身利益。此次若印巴开战,中国大概率延续 “挺巴制印” 策略。
3、维护大国威信与国际规则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大国,需通过支持盟友展现安全承诺的可靠性。若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失利,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可能因恐惧印度霸权而倒向美国,导致中国 “朋友圈” 收缩。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击败印度,可向全球传递 “中国盟友不可侵犯” 的信号,强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信任,符合长期战略利益。
4、从历史经验看,1962年中印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均坚定支持巴基斯坦。例如,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通过外交施压、物资援助甚至军事威慑(如陈兵中印边境)迫使印度停火。这种历史惯性表明,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被印度彻底压制。
但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是复杂的,贸然介入后果难料,中国会谨慎考虑,有限介入,不太可能“不遗余力”。
1、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冲突时,中国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际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而不会轻易地介入他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国与印度虽存在边境争端,但双方均无意全面对抗。
2、国际社会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化解矛盾。如果中国在印巴冲突中采取过于强硬的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压力,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冲突的不确定性: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即使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也不能保证巴基斯坦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且冲突可能会升级扩大,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中国对巴支持将呈现"三个限度内的最大化"特征:
1、空间限度:以保护中巴经济走廊为红线,避免卷入全面战争;
2、方式限度:优先武器交付、情报支持和经济援助,慎用直接军事介入;
3、强度限度:与美印对抗烈度动态调整,确保不突破核战争门槛。
对此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尤其“不遗余力”,更是怀疑。
诚然,如果印巴开战,中国确有介入的动机:
1、中巴关系的特殊性(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铁杆友谊”)与战略利益绑定(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核心项目),决定了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的重要利益支点,直接关系中国西部安全、能源通道(瓜达尔港)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若印度对巴动武,而中国若袖手旁观,将直接损害中巴关系,动摇周边国家对中国安全承诺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国内舆论质疑和反弹。印度若击败巴基斯坦,可能助长其地区霸权野心,进而威胁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支持巴基斯坦符合中国 “以巴制印” 的地缘平衡策略,避免印度一家独大。
2、当前美国试图联合印度构建 “印太战略” 遏制中国,印度若通过对巴军事行动向美国纳 “投名状”,将强化美印同盟,对中国形成更紧密的包围圈。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可挫败印度的投机企图,削弱美印协作的战略基础,有对抗美国战略围堵的现实需要。从历史案例看,中国在 2017 年洞朗对峙、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对印度的强硬立场,已表明中国不会容忍印度在南亚的扩张损害自身利益。此次若印巴开战,中国大概率延续 “挺巴制印” 策略。
3、维护大国威信与国际规则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大国,需通过支持盟友展现安全承诺的可靠性。若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失利,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可能因恐惧印度霸权而倒向美国,导致中国 “朋友圈” 收缩。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击败印度,可向全球传递 “中国盟友不可侵犯” 的信号,强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信任,符合长期战略利益。
4、从历史经验看,1962年中印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均坚定支持巴基斯坦。例如,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通过外交施压、物资援助甚至军事威慑(如陈兵中印边境)迫使印度停火。这种历史惯性表明,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被印度彻底压制。
但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是复杂的,贸然介入后果难料,中国会谨慎考虑,有限介入,不太可能“不遗余力”。
1、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冲突时,中国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际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而不会轻易地介入他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国与印度虽存在边境争端,但双方均无意全面对抗。
2、国际社会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化解矛盾。如果中国在印巴冲突中采取过于强硬的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压力,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冲突的不确定性: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即使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也不能保证巴基斯坦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且冲突可能会升级扩大,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中国对巴支持将呈现"三个限度内的最大化"特征:
1、空间限度:以保护中巴经济走廊为红线,避免卷入全面战争;
2、方式限度:优先武器交付、情报支持和经济援助,慎用直接军事介入;
3、强度限度:与美印对抗烈度动态调整,确保不突破核战争门槛。
对此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尤其“不遗余力”,更是怀疑。
诚然,如果印巴开战,中国确有介入的动机:
1、中巴关系的特殊性(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铁杆友谊”)与战略利益绑定(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核心项目),决定了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的重要利益支点,直接关系中国西部安全、能源通道(瓜达尔港)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若印度对巴动武,而中国若袖手旁观,将直接损害中巴关系,动摇周边国家对中国安全承诺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国内舆论质疑和反弹。印度若击败巴基斯坦,可能助长其地区霸权野心,进而威胁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支持巴基斯坦符合中国 “以巴制印” 的地缘平衡策略,避免印度一家独大。
2、当前美国试图联合印度构建 “印太战略” 遏制中国,印度若通过对巴军事行动向美国纳 “投名状”,将强化美印同盟,对中国形成更紧密的包围圈。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可挫败印度的投机企图,削弱美印协作的战略基础,有对抗美国战略围堵的现实需要。从历史案例看,中国在 2017 年洞朗对峙、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对印度的强硬立场,已表明中国不会容忍印度在南亚的扩张损害自身利益。此次若印巴开战,中国大概率延续 “挺巴制印” 策略。
3、维护大国威信与国际规则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大国,需通过支持盟友展现安全承诺的可靠性。若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失利,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可能因恐惧印度霸权而倒向美国,导致中国 “朋友圈” 收缩。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击败印度,可向全球传递 “中国盟友不可侵犯” 的信号,强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信任,符合长期战略利益。
4、从历史经验看,1962年中印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均坚定支持巴基斯坦。例如,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通过外交施压、物资援助甚至军事威慑(如陈兵中印边境)迫使印度停火。这种历史惯性表明,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被印度彻底压制。
但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是复杂的,贸然介入后果难料,中国会谨慎考虑,有限介入,不太可能“不遗余力”。
1、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冲突时,中国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际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而不会轻易地介入他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国与印度虽存在边境争端,但双方均无意全面对抗。
2、国际社会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化解矛盾。如果中国在印巴冲突中采取过于强硬的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压力,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冲突的不确定性: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即使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也不能保证巴基斯坦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且冲突可能会升级扩大,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中国对巴支持将呈现"三个限度内的最大化"特征:
1、空间限度:以保护中巴经济走廊为红线,避免卷入全面战争;
2、方式限度:优先武器交付、情报支持和经济援助,慎用直接军事介入;
3、强度限度:与美印对抗烈度动态调整,确保不突破核战争门槛。
对此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尤其“不遗余力”,更是怀疑。
诚然,如果印巴开战,中国确有介入的动机:
1、中巴关系的特殊性(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铁杆友谊”)与战略利益绑定(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核心项目),决定了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的重要利益支点,直接关系中国西部安全、能源通道(瓜达尔港)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若印度对巴动武,而中国若袖手旁观,将直接损害中巴关系,动摇周边国家对中国安全承诺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国内舆论质疑和反弹。印度若击败巴基斯坦,可能助长其地区霸权野心,进而威胁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支持巴基斯坦符合中国 “以巴制印” 的地缘平衡策略,避免印度一家独大。
2、当前美国试图联合印度构建 “印太战略” 遏制中国,印度若通过对巴军事行动向美国纳 “投名状”,将强化美印同盟,对中国形成更紧密的包围圈。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可挫败印度的投机企图,削弱美印协作的战略基础,有对抗美国战略围堵的现实需要。从历史案例看,中国在 2017 年洞朗对峙、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对印度的强硬立场,已表明中国不会容忍印度在南亚的扩张损害自身利益。此次若印巴开战,中国大概率延续 “挺巴制印” 策略。
3、维护大国威信与国际规则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大国,需通过支持盟友展现安全承诺的可靠性。若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失利,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可能因恐惧印度霸权而倒向美国,导致中国 “朋友圈” 收缩。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击败印度,可向全球传递 “中国盟友不可侵犯” 的信号,强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信任,符合长期战略利益。
4、从历史经验看,1962年中印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均坚定支持巴基斯坦。例如,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通过外交施压、物资援助甚至军事威慑(如陈兵中印边境)迫使印度停火。这种历史惯性表明,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被印度彻底压制。
但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是复杂的,贸然介入后果难料,中国会谨慎考虑,有限介入,不太可能“不遗余力”。
1、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冲突时,中国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际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而不会轻易地介入他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国与印度虽存在边境争端,但双方均无意全面对抗。
2、国际社会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化解矛盾。如果中国在印巴冲突中采取过于强硬的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压力,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冲突的不确定性: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即使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也不能保证巴基斯坦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且冲突可能会升级扩大,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中国对巴支持将呈现"三个限度内的最大化"特征:
1、空间限度:以保护中巴经济走廊为红线,避免卷入全面战争;
2、方式限度:优先武器交付、情报支持和经济援助,慎用直接军事介入;
3、强度限度:与美印对抗烈度动态调整,确保不突破核战争门槛。
补充:我记得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国当时在中印边境也做了军事佯动来牵制印度,减轻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力。所以,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不仅仅只发生在某个方面,现在牵制印度的手段更多。
第二点,你和博主并没有量化巴印何种程度被视为获胜或失败的标准。这也导致印度对62年的失败宣传成胜利。至少,在战略层面,巴基斯坦要取得怎样的军事态势才能达到对周边地区的军事震慑。个人认为最好打沉印度一首航母是最好的结果。那样的话,印度无论如何美化、狡辩、隐藏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这么明显,只要印美媒体装孙子,那就是印度的胜利。即便事实上印度失败了世界舆论也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