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培养的是“管理医生的人”

很多教育类的问题,你从美国找经验是看不懂的,反过来要从我国传统的科举制度里去找经验。科举制度在过去民间的宣传中,给人误会成了普通平民上升的路径。现实中科举制度运行上千年,你哪里见过一个农民考上科举的?

科举,取的是官,是从地主阶层中通过公平考试筛选出管理者的一种方式。

就像一个机构里面,领导是考试出来的。剩下的普通人能够竞争的,是各种各样的“吏”的位置。比如差役,书吏之类的岗位。这些岗位是要有专门技术的人去担当的。

管理者,是科举出身;吏员则是有专门技术的人。普通家庭是凑不上科举的,比较靠谱的路是学习专门技术,有个铁饭碗。

你了解了这个,你再去看4+4培养的“医生”,发现他们和一线干活的医生有什么不同?

前者培养的人,博士毕业都很年轻,普遍25岁左右。然后是进入一些比较好的医院,钱多事情少的位置上去积累经验。因为太年轻,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并不可能让他们去做一线的工作。积累一些基层经验,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了管理岗。

而后者培养的普通医生,不仅要读书读很久,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线做规培。真正开始执业,很多都是35岁以后的事情了。离管理岗位就相对遥远,更多是作为技术职能岗位的人才长期使用。

一个管理岗,一个技术岗,表面上都是医生出身。但是学习的路径和需求根本完全不一样啊。

4+4的人彼此竞争,而普通医生也是彼此在自己的圈子里竞争。方向都不一样啊。

你回到传统的那种“官吏两条线”的思维方式,去看他们培养的管理岗和技术岗人才,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这里面的问题了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