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测需要专业、真实,“全家售卖过期食品”事件会不会反转?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干净么食安

#全家售卖过期食品#引爆舆论,真相容不得半点沙子,食品药品监管需要较真,不能不了了之。

1月8号早上,一个号称公正、客观、独立的测评机构《蓝莓评测》在微博上发布视频:一个月内,蓝莓评测发现全部10座城市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卖过期食品,还发现临期食品不下架,篡改小票日期等问题……

500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家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大V转发、媒体关注、政府紧张、民众恐慌,关注度迅速爆涨。为什么此次事件能迅速引爆网络?因为它离我们很近很频,便利店这几年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消费频率最高的购物场所。

《蓝莓评测》反映了四个以上问题:

1、过期食品售卖

2、临期食品不下架

3、篡改小票日期

4、等问题......

第一个问题:过期食品售卖。

做过品控和运营的人都知道,保质期管理很难,超市和便利店完全杜绝过期产品不可能,尤其是保质期很短的鲜食。管理的好坏反应了发生概率的大小。售卖过期产品又分为两种行为:1、恶意贩卖过期产品。2、店员遗漏或未及时下架过期商品。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第一个属于严重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第二个属于管理漏洞,管理和监管不到位。不管是内部检查还是政府检查,查到过期都会处罚,只是不同性质处罚力度不一样。

全家不会属于第一种,了解全家模式的人都知道,他没有这个动机,也没这个胆。并且对保质期管理非常严、处罚非常重。那全家的性质就属于第二种,如果说偶尔有消费者反映在哪个便利店买到过过期食品,这个属于正常现象,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进行索赔,1000元起。

但《蓝莓评测》反应的:一个月内,单单蓝莓评测就发现了全部10座城市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卖过期食品。看到这个,不懂食品安全管理的人第一时间会愤怒和震惊,懂食品安全管理的人第一时间会有疑虑,为啥?因为一旦《蓝莓评测》反应属实,那就证明全家的品控出现了系统化的问题,那就证明全家没有能力保障食品安全。但这种可能性很低很低,因为如果系统性出问题,职业打假人、职业索赔人早就扑上去大赚一笔了,还轮到《蓝莓评测》暗查一个月?有全家的员工反映:全家收银系统目前能识别出“盒饭、饭团、三明治、调理面、寿司”这几种商品过期,一旦过期、无法销售。因为《蓝莓评测 》视频开头里有买到过期三明治的对话,中间还有一个过期饭团。且都有一镜到底的视频。所以针对这一点,此员工提出质疑,但是到现在《蓝莓评测》都没正面回应。希望蓝莓评测赶快放出完整视频打这个员工的脸。

500

全家员工质疑蓝莓评测

第二个问题:临期食品不下架。

这个是个什么鬼?什么是临期食品?什么是临期食品不下架?《蓝莓评测》搞得清吗?这里科普下,临期食品:大白话就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201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的《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如下:

500

那么临期食品怎么处理?必须下架吗?不下架违法吗?显然不是。工商总局在2012年出了通知,对货架临期食品需要提示,但只是指引。那么《蓝莓评测》反应的这条有问题吗?是自己不专业?还是想误导消费者?要么是蠢、要么是坏,蠢的话还敢做评测?脸被专业人士打肿了都不敢还嘴。坏的话还敢标榜自己:独立、客观、公正?

500

第三个问题:篡改小票日期。


​这个属于主观故意违法行为,比无意销售过期食品严重的多,《蓝莓评测》只在视频里一带而过,至今不拿出一丝一毫的证据。知法犯法要罚,那么知情不报呢?向公众报道引起轩然大波却不拿出证据,政府机关是不是有责任要求蓝莓提供有力的证据?因为这已经属于公众事件。

第四个问题:等......

等什么问题?大问题?小问题?需要《蓝莓评测》对公众一个交代。

蓝莓曝光全家售卖过期食品,影响巨大,不少大V和媒体抓住机会开始攻击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各地市场监督局开始突击检查全家,同时全家开始自查,至今未发现过期食品。全家发表声明之后,不少大V开始删帖。蓝莓评测开始回避核心问题,趋势上看,各方都想让热点过去,息事宁人。

全家的表现:

全家公关人员回应称,其观看监控视频发现,店员清理过期产品前,有可疑人员将过期产品拿走,后又送回,其随后拿着摄像设备重新进入便利店,拍摄买过期产品的视频。

500

如果全家同时公布视频,能反映出蓝莓评测人员异常购买行为的话,此次事件将会以蓝莓评测信誉扫地结束,还会吃官司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全家没有这么做,至于原因,现在不好说。强烈呼吁全家放出视频。

蓝莓评测的表现:

1月9号,针对全家的声明,《蓝莓评测》发布了官方声明,这个官方声明看似硬气,其实很有问题:

第一,对全家反应的异常购买行为没有否认、也没有正面回应,央视记者对其参访的时候也问了这个问题,蓝莓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说:我们没有看到这段视频。为啥就不敢义正严辞的大声说出来:我们所有的购买行为都属于正常行为。

500

蓝莓评测没正面回答央视记者

第二,《蓝莓评测》对所有发布的视频内容的真实性负责,那么视频之外的异常行为呢?视频的内容只要不修改,一镜到底,当然是真实的,还要你负责?但是评测过程需要科学、严谨、规范、专业才能有效,一镜到底之外有没有影响评测结果的行为非常关键。蓝莓评测需要正面回应此问题,或者把所有一镜到底的视频放出来让大家评判,行业高手有的是,真真假假一看便知。

第三,《蓝莓评测》说还有大量视频未公布,会根据事态发展,保留继续放出更多视频证据的权利。这是个什么意思?既然全家违法了,政府查不出问题,全家不承认问题,反过来还指责蓝莓搞小动作,还要通过法律手段告你,你竟然保留了放出证据的权利?你是怂了?还是傻了?在这里我想告诉蓝莓的是,此次事件已经属于影响巨大的公众事件,你已经没有权利知情不报了,劝你还是早点报出来,别怕,正义给你撑腰。

第四,《蓝莓评测》搬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那我想知道你向哪个政府部门举报了?提供了什么有效证据?政府又怎么回应的?为啥到现在全家一点事没有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惩罚你难道不着急吗?你一个月的辛苦的努力没有效果还备受指责你难道不心痛吗?

第五,《蓝莓评测》指责全家不敢面对和承认自身问题,在第一时间全家自查了,各地政府也查了,没发现你反应的问题,你让全家面对什么?承认什么?不但不承认还反过来怀疑和指责你,你遗憾什么?都这样了,你竟然还保留进一步的权利。赶快告全家啊,正义支持你。

随着越来越多的质疑,《蓝莓评测》开始感到委屈,开始胡言乱语:

500

仔细看了央视的报道,没看到什么实质性的新证据,反倒强调自己有大量未公布出来的视频。这算哪门子的自证清白?再说了,谁让你自证清白了?不黑就不错了。你只需要拿出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全家违法就行了,你没有黑全家,所有的消费者都支持你,你怕啥?你难道真的不觉得有问题吗?

500

都这智商了,还要考考大家。那我也考考你:

监控探头是政府的吗?是的话罚款、扣分,想跑也跑不掉,因为政府的监控探头具有法律效应。如果你说的监控不是政府的,那么我也可以假设:

如果你在一个月前喝酒被我手机拍到,我把你喝酒的视频发网上指责你酒驾,你是否会承认酒驾,用“我现在不喝酒不代表我之前没喝酒,我真的酒驾了了。”来证实自己一个月前酒驾的罪名?然后不做任何反驳?

如果你真心为消费者着想,真心想改善食品安全,真心想惩罚违法企业,你就应该把证据做实并全部公布出来。你更应该尽可能早的曝光此事,那样政府去查的时候还能调去监控视频进行彻查,而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针对网络曝光情况,执法人员表示,由于事件过去较久,无法获取当日监控记录等相关证据资料,故不能判断全家超市苏惠路店和苏华路店有无存在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为什么要等一个月之后大部分门店监控被覆盖了才要曝光?请给个完美的解释。

500

连《蓝莓评测》都知道食品安全无小事,关系生命安全,为啥不尽早曝光,尽早提醒消费者?为啥不把全部证据拿出来惩罚违法者?

500

500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所有人和机构都有权利和义务共同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民众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就容易对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缺乏安全感与信任。个别机构和媒体更喜欢抓住这点制造谣言、制造恐慌。大力发展独立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丰富监管层次和信息披露来源是大势所趋。但是第三方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真相大于一切的科学理念来反映检测结果。不专业就会出问题、闹笑话,不如实就会误导政府和民众,或引起社会恐慌。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

食品安全真相不容掩饰,此次食品安全事件必须要有一个结果,到底谁违法了?全家也好,蓝莓也罢,如果想要事件没有结果的沉下去,我第一个不答应。如果没有结果,我将会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申请彻查此事,还民众一个交代。

食药安全、就怕较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