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代的饭圈行为,咋就这么邪乎?

500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平常看起来都挺正常,均匀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男女都有。

他们可能是你的同辈,你的小辈,也可能是你的长辈。你们平常生活在一起,可以谈笑风生,聊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听过的歌;可以吃喝玩乐,分享喜欢的美食,想去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聊往昔或是唠家常,一起吐槽当年严厉无比的政教,一起为肩负的房贷、工作压力而唏嘘。

500

总之,如果聊的话题来自于亲身经历,或是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候的你们,语言沟通是没有障碍的,甚至是愉快的,说得都是跟自己人格一致的人话。

但,一旦某个话题出现后,你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便有走向分崩离析的风险。

500

500

因为,在他们所追随的、认定的“信仰”面前,他们人人都很认死理,甚至极端狂热。如果你不幸摸了老虎屁股就罢了,可千万别说不好,否则,轻则撕破脸,断绝亲缘关系;重则被举报,让你自绝于人民。

500

说到这,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是一种畸形的生物,名为饭圈人。

而产生这种畸形生物的土壤,被称为饭圈文化。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群体,看看一个正常人,是怎么被畸形文化戕害成这样的。

500

1.狂热饭圈行为鉴赏

相比四肢头脑都健全的普通人而言,饭圈人的第一个特点是盲目追随。

他们较真儿,认死理儿,爱豆说啥他信啥,脑子多转一圈都嫌能量燃烧过量。

而且,这个死理不光是先入为主或一眼万年,而是一种认定了就绝不退缩的,缺心眼一样一根筋。在自家爱豆面前,旁的话都是耳边风,任何真理都是放狗屁,自家爱豆说啥是啥,他指东饭圈人不打西,一窝蜂一哄而上,甚至会为此生出一股子飞蛾扑火般的勇气。

500

哪怕自家爱豆的前后说法会打自己脸,他们也能自行发明一套逻辑,给圆回来。

我一直觉得,想当个合格的饭圈人,第一件事就是要摘除脑子,浪费资源还压秤。就是不知道,在他们为哥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时,万一聪明的智商突然延迟占领高地,他们会不会后悔。

第二个特点是闭目塞听。

饭圈人的一大传统艺能是脑子跟着屁股转,将公理降级,使局部小气候内的对错其凌驾于其之上。

500

盲目坚信自己爱豆是绝对的人间正道,盲目相信圈子里的所谓“通识”,盲目信任卖瓜王婆的洗脑包,最后得出坚定的结论——“不符合我(们)爱豆价值观的都是错的。”

500

社会学上这叫“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别。而狂热饭圈这类奉行“以爱豆开心不开心为判断价值”,不讲作品质量,不讲职业道德,不尊重他人的“内群体”,价值观不说是没有,也堪称混乱,自己关起门来自嗨还可以,但一旦出了自己的圈子,便是寸步难行,甚至人人喊打。可他们依然活在“只有我家爱豆和我们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幻梦中。


500

500

第三个特点是冲动又多变。

情绪高于理性,冲动替代体思考,特别容易上头,还特别容易换个山头——虽然你可能看不懂他们是怎么原地漂移的。

不过这很正常,从生物学特征上来讲,很少有人能在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飞的时候,还能保持正常的理性思考。

500

而无脑狂吹的结果,一般是无能狂怒。

如果你不幸惹了他们,他们恨不得一板砖上来干死你。真把你干死了他们收拾不了残局怎么办?那就开启下一个万能钥匙——辫。

500

这就有了第四个特征,狡辩,强辩。

这点往往体现在饭圈人玩脱了收拾不了残局的情况下。他们会短暂开启尘封的灵智,利用一切叙事手段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就是不会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自己人犯了无法狡辩的错误,那就开除粉籍——反正里外都是对家的错,就算看上去是我们的人,那也是对家披皮黑。

最后,第五特征,专横“执法”,降维打击。

不听不听我不听,你说出花来我都不听,强行让我听,我就跨维打击,抹杀你的存在。

人活着不能不犯错吧?只要你活着吃大米,我就能找出错处让你下地狱。至于你凭什么下地狱,“条件满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饭圈人面前,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不要轻易站队。

因为一般而言,如果没有触发开关,我们跟饭圈人之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但如果哪一天,他们所信仰的爱豆突然作出什么妖,引发了他人质疑的声音,那饭圈众就会立即甩脱他们平凡人的一面,迅速抱团,开始为信仰而战。

饭圈人造作,一般有这么几个步奏。

首先,闭眼吹。

闭目塞听,否认客观现实,只听得进去自己想听的,看得进去自己想看的,不管别人尴不尴尬,自顾自拿大喇叭狂吹自家爱豆。

500

把人类共同的美德认定为自家独有的美德,把人类所该有的弊病从自家人身上剔除掉,捧出一个纯白无暇的神明。如果发现别人兼具同款美德,那会被他们定义为别有用心。

500

而他们爱豆背后的推广公司,则会发明一套圈内专属的语言。这套语言在圈外看来可能充满逻辑上的漏洞,“不是人话”,但却架不住月月说、天天说,最终被饭圈人士欣然接受,并仿佛成了一个AI一般,每逢争端,便能自动输出。


其次,否认错误。

把自家哥哥的所作所为包装为世间正道、人间真理,与一切质疑声开战,狡辩,强辩,偷换概念,无理搅三分,直到声音消失。

“哥哥做事总有深层次的道理,看不明白是你眼光太低,格局太小。”

500

再次,找准一个靶子作为对家。

向路人反复解释,所有坏事都是对家做的,一切反对者或提出质疑的人,一定是对家人,抑或是收了对家钱的走狗。如果前两者都没有证据,那一定就是被对家放料洗脑的傻子。总而言之,发出质疑声的都是敌人,都应该被打倒。

500

如果别人不听怎么办?放大音量,知道对方听进去为止。

如果不但不听,还勇敢提出质疑呢?那更好办了,打成对家的走狗,一起打倒了事。

哦对,拿喇叭的这位宣传干事,一般还会装成路人。开篇便是:

“让我们中肯一点来看这件事……”

最后,如果自己人干了赖不掉的坏事,一般使用两种方法。

第一,开除粉籍——坏事当然不能是我们做的,都是对家的披皮黑;

第二,让他消失——举报炸号一气呵成,查无此人,你的证据无效。

500

2.饭圈,并非自然圈

有人说,饭圈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期对人的心理影响。

像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样,一个习惯于带着“预判”做决定的人,如果被事先告知眼前这杯酒放了醋,那无论他怎么喝,也无论这杯酒是不是真的放了醋,他都能喝出一股子酸味儿。

500

相反,如果他更关注体验和事实,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实践结论,并习惯亲自尝试后再做判断,那他应该可以尝出:这就是一杯普通的啤酒。

很可惜的是,即入饭圈,便意味着他们并不属于后者。

从这个角度而言,所谓饭圈人,也是一群被有预谋筛选并带领的“乌合之众”。

500

如果你需要一把枪,那它最好不要有脑子。

所以,对于人这种大脑皮层发达,思维过分活络的生物,洗脑是最好的控制手段。

这样批量产出的乌合之众们,是被需要流量、需要应援、需要打Call、需要购买,唯独不需要质疑的娱乐资本所喜欢的。

500

他们熟谙某种操纵人心的手段和力量,如同驯狗,最完美的状态是让它们恰好能听懂指挥,却又不至于聪明到拥有自主意识。

就比如,狗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战士,然而猫却不行。

500

每个爱豆身后都有一套成型的、庞大的利益系统,而饭圈这个群体比起韭菜,更像是他们的血包。


他们依靠偶像效应来产生对下的控制力,通过这种控制来达到自身目的——打投、出征、网暴,虽然成员在这个群体里得到了宾至如归的认同感和一些安全感,但同时也在不断付出以满足他人的需求。所谓的你情我愿,其实只是手段下的幻觉。

500

爱豆背后的资本通过手段来加固自己对粉丝们的控制力,通过无数次的征战,筛选,他们会获得一个无比团结的群体,这个行为被称为洗粉。

此外,他们还会通过悲剧叙事虐粉,通过浪漫叙事固粉。

500

先找一群易受感染和暗示的目标受众(如果找不到就制造一批,例如从娃娃下手),然后通过一些手段筛选核心受众,再制造一些事件加固信仰,最好再诱惑对方投入些沉没成本……

以此层层筛选后,留下的人就是最忠诚的信徒,也是最锋利的刀——

一件脑子空空如也,却能指哪打哪,能当MT也能奶的好工具。当这套流程完成之后,这个铁板一块的信众群体就是他的帝国。

500

厉害的操盘手,牛逼的好手段。

而手段之下,人本身的存在呢?又在哪?

3.乌合之众:群体与人本

有人喜欢把这种情况的产生归结为现代性演化,认为狂热的饭圈和割裂的舆论是现代性的另一种表现,但这种叙事方式总会让人有一种严肃社科落入梗小鬼怪圈的错位感。

饭圈是一个现代化事物,但说它体现了现代性特征未免太高看它了。

500

在我看来,万物饭圈化的本质其实更加简单,它来源于人类亘古有之的,愚昧、偏信和据此划分阵营的本能。比起种种陌生的、将其合理化和严肃化的社会学定义,套用前文说过的一个概念可能更为合适——乌合之众。

500

按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观点,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可能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当这个人融入群体后,他的个性会被群体性淹没,他的思想也会被群体的思想取代。

群体情绪替代个人情绪,群体思想替代个人思想。当你被裹挟其中的时候,大多时候很难分辨自己究竟是在行使生而为人独立思考的权利,还是被权利指引着,被群体浪潮裹挟着向前走。就像在十年前的贴吧时代,每一个参与爆吧的人都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件与己相关的事件;再像近些年饭圈众网暴素人,每个手握凶器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在仗义执言。

群体让人失智,而失智的人会更加依赖这个群体。

500

我们无可否认,身在群体中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毕竟,在抱团的问题上,大脑皮层发达的智人比任何物种、甚至曾经的任何人种都更擅长合作,这也带给了人类无穷的福利。在狩猎采集社会的中末期,当人类第一次尝试农业种植时,合作这件事让文明产生了一次飞跃。但是,也要看见的是,合作同时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引发了更多的暴力。

证据就是,农业出现后暴力致死的人数,比农业出现之前高出10%。

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杀人者的后代,在资源掠夺中产生的胜利者的基因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对“慕强”和“合群”这两件事产生无穷渴望。

然而,无论科学家如何定义这件事,这两者在我眼里都是一种“动物性”特征。如同求生本能,如同渴望甜蜜,如同占有资源,如同追求繁衍……它们很现实,同时很客观,但与美德无关。

500

evolve这个词翻译过来后,带着一丝偷换概念的意味。


“进”这个字在中文语境里意味着向好、向上,而演化本身是失去方向的,它的方向感来自站在历史背后的主观判断。这也意味着,生物本能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对此,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虽然我们受制于本能,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自动化反应,但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动方向。

500

如果一定要强论现代性,也许可以这么说:在当下,本能的已经并不是合理和进步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类美德都是后天的、社会化的产物,比如友好、善良、同理心、自我牺牲、独立思考、热爱和平。前者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存在,而后者决定了我们可以走多远。

可见,虽然某种意义上人必须依赖群体而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要为了维护个体的安全感和局部气候下的群体利益而背叛更高贵的东西。比起争斗、攻讦、伤害和掠夺,宽容、善良、奉献和牺牲,才是人类生存至今更重要的原因。

希望站在人群里,渴望通过维护自家爱豆来实现集体保护的人内观一下自己的心,当你秉持着自以为是的“公理”,向那些所谓“伤害”群体利益的人投出战矛时,是否还记得,是美德构建了人类社会,是善意让文明延续至今。

话不多说,懂的都懂。

所以,希望狂热的饭圈人在为爱豆上头之前,用用脑子吧,做个文明人。

500

站务

全部专栏